五代史纂误
作者:吴缜吴缜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古杭杂记
城镇志。元李有撰。四卷。此编撰于元代, 多记宋理宗、度宗时嘲笑奸佞贾似道、韩侂胄等人诗词,间有永天目山、西湖三贤堂、西湖等名胜诗,又兼载杭州丧葬风俗等。凡万余字。所记不注出处,盖时人耳口相传,有一定参考价值。今有《说郛》本、 《古今说海》本、《历代小史》本、 《学海类编》本、 《武林掌故丛编》本等,均仅一卷。
太上灵宝净明洞神上品经
太上灵宝净明洞神上品经,是书亦称《净明秘法》或《净明真经》。传说南宋初年许真君降临江西西山(今新建县)传授,为南宋净明道道士奉持之主要经典。原书二卷,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书分为三十五篇。前十二篇概述净明教义,宣称净明道以忠孝为上,以炼形修己为要;行孝之人礼拜天神,为国王父母祈祷福寿,以符咒召神摄鬼,为人治病救度,可以升仙。第十三篇以下诸篇,分述净明道炼形救度诸道法。其中第十二至十七篇言诵念《灵书》之法。所谓《灵书》,是以梵语(汉字梵音)写成,隐含诸神仙真名及咒诀,诵念隐名咒语可以招降仙真。第十八至二十九篇言佩带符图宝箓,飞步玄纲、朝见天帝、洞识前生及起死回生等道法。第三十至三十五篇叙述以符咒为人治病消灾、超度亡灵之法。此数篇中符箓多已佚失,可据《正统道藏》洞玄部方法类所收《太上灵宝净明秘法篇》一书补足。
重阳教化集
马丹阳门人朱抱一编。三卷。收录初化马丹阳时与马唱和之诗、词、曲二百余首,外《三洲五会化缘榜》一篇。前后有营丘府学正国师尹、宁海州学正范怿、宁海州学录赵抗、宁海州乡贡进士刘孝友、宁海州东牟乡贡进士刘愚之、登州黄山王滋序文六篇,皆撰于金世宗大定二十三年癸卯(1183年)。序谓王、马唱和诗词初由门人辑为 《下手迟集》、《分梨十化集》、《好离乡集》,三集共三百余篇,刊行于陕西。丹阳冠裳巨族,富甲宁海,重阳分梨十化并为诗歌以教之,丹阳遂因其教化而入道,故名。上集曰教化下手迟,次曰分梨十化;下集曰好离乡。此集专收劝世人入教之作,计百余首,约八千字。其中以收马钰入教诗作居多,颇具道教史料价值。
中华民国史演义
又名《民国野史》,《民国演义》,既是演义笔法,本质上仍不外乎君臣际遇,富贵功名,注目人物也多集中于官僚要员,军阀大亨,想是拘于“只缘身在此山中”之故,一叶障目自是有的,如对国民党各要员多是一笔带过,特别是对孙中山这个人物的忽视,显然与作者其时其境的视角有关。但比较现今流行之正史,其个别论断偏颇处倒也恰可映照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或因其如此,才可能拔开层层迷雾,还历史以本来面目。斯时乱世,作者既抱着国家和平统一,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朴素史观,袁世凯、段祺瑞、冯国璋之流在其笔下自必心口不一,面目可憎,而对蔡锷之膜拜推崇则也情有可原,无可厚非。
儒学六讲
《儒学六讲》是国学大师梁启超为一般读者讲解儒家文化的普及读物,代表了梁启超儒学研究的精髓。《儒学六讲》系统讲述了自孔子至清末民初两千五百年中儒学的起源、变迁、继承、演化和影响,介绍了孔子、董仲舒、程颐、程颢、张载、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儒学代表人物的学说主张,帮助读者了解儒学各个流派在不同时空内的流衍变化。《儒学六讲》以梁启超在清华国学院讲课稿为底本,通俗易懂,深刻全面,是读者了解儒家哲学和中国文化不可不读的一本经典读物。
灌顶王喻经
佛说灌顶王喻经,一卷,宋施护译。以三种之灌顶王为喻,而说三种之比丘。说王有三时受灌顶法,常所思念,苾刍于出家,净法眼,尽漏三时,亦常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