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缜

吴缜
  • 姓名:吴缜
  • 别名:字廷珍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成都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吴缜,北宋史学家。字廷珍,成都人。治平进士,曾知蜀州,后历典数郡,皆有惠政。欧阳修重修唐书时,缜曾请预官属之末,修以其年少轻脱加以拒绝。新书刊行,缜别著《新唐书纠谬》20卷,驳正其中之舛讹凡20门400余事,并推究其修撰之“八失”,如责任不专,课程不立,多采小说而不精择,务因旧文而不推考,刊修者各徇私好,校勘者惟务苟容等。又撰《五代史记纂误》3卷,列200余事。


吴缜生平治学严谨,撰写过《新唐书纠谬》二十卷和《五代史纂误》三卷,纠正北宋欧阳修《新唐书》与《新五代史》的谬误。吴缜专著《新唐书纠谬》一书,共举出该书四百六十条错误,胪列《新五代史》谬误两百余事。吴缜在《新唐书纠谬·自序》中指出该书多有“舛驳脱误”,“揆之前史,皆未有如是者”。


缜甚至把《新唐书》中的谬误,分列为二十门,如:“书事失实”、“事有可疑”、“自相违舛”、“年月时世差误”、“官爵姓名谬误”、“纪志表传不相符合”、“载述脱误”、“义例不明”、“先后失序”、“编次未当”……等,逐条分类。他还在《自序》中指名批评裴煜、陈荐、文同、吴申、钱藻等五位校稿者,“但循故袭常,唯务喑默”,以致于“讹文谬事,历历俱在”,“未闻有所建明 ”。


据王明清《挥麈录》后录卷二披露,吴氏著二书的本意,原来是要挟怨泄忿。原来嘉祐(1056年—1063年)年间,欧阳文忠诸公正要重修《唐书》。吴缜当时初登第,上书给欧阳修,愿为修史效力,言甚恳切,文忠以其年少轻佻拒绝之,吴缜鞅鞅不乐而去。另一种说法是吴缜之父吴师孟被拒,为报父仇。两种说法自相矛盾,无法成立。今人陈光崇、曾贻芬认为纯属无稽之谈。


钱大昕曾批评吴缜的《新唐书纠谬》,于地理、官制、小学多有“未达”,认为吴缜所纠正者,“非无可采”,但吴本人“沾沾自喜,祗欲快其胸臆,则非忠厚长者之道”。

猜你喜欢的书

砂之器

砂之器

日本推理小说家松本清张创作的长篇推理小说,1960年到1961年期间在《读卖新闻》上连载,讲述身陷谜案的两位刑警的执着,以及为守住秘密而不惜杀人的凶手的命运 。凌晨四点八分,京滨—东北线首班电车即将由蒲田站发车,在发车前最后检查时,却在第七节车厢轮下发现了一具老人的尸体。警方解剖认定,死者在三四个小时前,先喝了混有催眠剂的酒,而后被人扼杀,继而被钝器击打面部,容貌尽毁……老人是谁?他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凶手是什么人?在负责此案的今西警官追查真凶的过程中,一个个重要相关人却接二连三地自然死亡。是巧合,还是神秘的杀人手法?曲折离奇的情节,在谜底揭开的时刻,却忽然显得沉重起来。

文学通论

文学通论

钱基博著,选编历代文论,自三国以至民国。《国学必读》是钱基博1923年在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任教时为普及国学常识而编选的一部教科书,既考虑了读者的实际能力和现实需求,又兼顾了各个朝代的文章,选文精审。他认为文学“可通国学之邮”,故而以文学为上卷。《骈文通义》是钱基博对骈文的综合研究评点著作,分《原文》《骈散》《流变》《典型》《漫话》五篇。今以类相从,附于《文学通论》之后。

谈薮

谈薮

宋代文言轶事小说。旧题宋庞元英撰。 《四库全书总目》云:庞元英为宰相籍子, 乃元丰中人。此书乃多叙南宋宁、理两朝事,相距百载,其伪殆不足攻。”《秘书省续四库书目》子部小说家类作四卷, 《四库总目》子部小说家类作一卷。有《百川学海》本、 《古今说海》本、 《说郛》本、 《五朝小说》本、 《学海类编》本、 《古今说部丛书》本,均一卷。多数宋人小说内容芜杂, 《谈薮》内容集中,几乎全是人事的记述,很少事物的描述考释。

剿贼图记

剿贼图记

此书《剿贼图记》记作者元默在出任河南巡抚时著,描绘明崇祯6年至8年率领明军镇压河南省的农民起义之事。此书中描述的事件为《明史》中有关这次农民起义记述提供了很多补充细节。其中24幅插图雕刻精致,可能出自安徽著名雕版工之手。此本为明崇祯年间刻本。 是书记崇祯六年三月至八年四月剿贼事,所言虽未免溢美,然可补明史之处甚多。凡为图二十有四,记即附于图后,雕绘极精,刀法出于徽,疑为吴阿衡在新安付梓者。吴阿衡(序)崇祯七年(1634)。

胜饮编

胜饮编

郎廷极撰。郎廷极字紫衡、又字紫垣,号北轩,汉军镶黄旗广宁 (今辽宁北镇)人,是山东巡抚郎永清之子,自幼聪颖,十九岁时开始步入宦途,初任江苏江宁府同知,1705年授江西巡抚,任期达七年之多。他长期任江西巡抚并十分关注景德镇瓷业,致使制成一种被人称之为“郎窑”的瓷器。由十他十分热心于瓷业,遂将自己的文集定名为《陶人心语》。著有《集唐要法》一卷、《文庙从祀先贤先儒考》一卷、《师友诗传录》、《北轩集》等。《胜饮编》是一部杂纂之作,是杂辑有关经史书籍中以酒为内容的语句,汇辑成编,取“不饮而胜于饮”之意,以定书名。书凡十八卷,依次为“良时”、“胜地”、“名人”、“韵事”、“德量”、“功效”、“著撰”、“政令”、“制造”、“出产”、“名号”、“器具”、“箴规”、“疵累”、“雅言”、“杂记”、“正喻”、“借喻”。每卷内各有子目。杂录历代有关酒的人物、故事、物品、习俗、著作等,内容颇丰。有《粤雅堂丛书》及《笔记小说大观》本。

云幻宸禅师语录

云幻宸禅师语录

一卷,清印宸说,发林等编,王民皞序,李道泰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