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传

作者:连士升
泰戈尔传

《泰戈尔传》是连士升所著的一部关于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传记作品。作者连士升是新加坡著名报人和作家,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在这本书中,他以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全方位地展现了泰戈尔的一生,涵盖泰戈尔的求学之路、家庭生活、文学艺术创作历程、对教育发展的见解、社会改革活动以及他在出访交流中的风采等。书中不仅呈现了泰戈尔作为亚洲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在文学领域的卓越成就,还深入挖掘了他的思想内涵,以及他如何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读者可以通过此书,全面而深入地了解泰戈尔这位文学泰斗、思想先锋的传奇人生,感受他的智慧与魅力。

猜你喜欢的书

清河书画表

清河书画表

一卷。明张丑撰。此表是记张丑家累世所藏书画。前有自序,称其始祖号真关处士。那时便开始收藏书画,时有黄庭坚、刘松年等人真迹,后散佚无存。其高祖出于明代书家沈度、沈粲兄弟之门,其曾祖也曾与沈周游,其祖与父都与文征明父子为姻娅之好。可见张丑之家的确渊源有自,所以他特以鉴赏而闻名于世。张丑又说他作此表时,家事已中落,书画已都卖尽,故此书是追其名以记之。表中所列,以时代为经,以世系为纬。第一格为其高祖张元素所藏,第二格是其曾伯祖张维庆、曾祖张子和所藏,第三格为其祖张约之、叔祖张诚之所藏,第四格为其父张茂实所藏,第五格为其兄张以绳所藏,第六格是张丑自藏,第七格是其侄张诞嘉所藏。时代是上至晋,下至明,作者共八十一人,书画帖四十九件、图一百一十五件。其中多有名迹。此书主要版本有:知不足斋别刊本、《翠琅玕馆丛书》本、《述古丛抄》本、《藏修堂丛书》本。

增删卜易

增删卜易

全书以断事情的吉凶成败为基础,理论由浅入深的阐述,对“屡验者存之,不验者删之”。特别是配合大量实占卦例来解说理论,为后世的研究,做了很好的范例性引导,这是其他所有六爻典籍无法比拟之处。此书可以说是六爻预测学的一部扛鼎之作。

悬笥琐探

悬笥琐探

《悬笥琐探》[xuán sì suǒ tàn]明刘昌著。存一卷。《四库全书总目》云:“昌字钦谟,吴县(今苏州)人。正统乙丑(1445)进士,历官河南提学副使,迁广东参政。”是书多记天顺、成化间历官所见所闻,包括人文、天象、灾异,文笔生动。该笔记记述一些怪异之事,颇似小说家言,如“龙斗”条说:“天顺七年九月十六日,予自嵩县赴汝州,见一物于中天,淡白垂长数丈,尾微曲,少顷不见,忽又垂出,闪闪若动,细如数百丈线,人言此龙也。十月二日,自南阳赴邓,将至白马寺,时微雨且晴,忽见西南有黑物在薄云间,蜿蜒如圈者,其首尾莫可辨,惟身显然,若草书云字之状。忽又有一白物在其下,如乙字然,相去尺许,久之始灭,人皆言龙斗云。”恐是天气现象,幻觉为“龙”与“龙斗”。此外,他对文人事迹的记述,如王宾(仲光)、王芾(孟端)等,给研究文学史提供了参考资料。笔记的文笔清隽可诵。本书版本较多,有《顾氏明朝四十家小说》本,《明钞五种》本,《续说郛》本,《纪录汇编》本,《五朝小说》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

楞严经悬谈

楞严经悬谈

楞严经悬谈,一卷,明观衡撰,出颛愚和尚语录。

始终心要

始终心要

全一卷。唐朝荆溪湛然述。收于卍续藏第一○○册。内容阐论天台宗之教义要旨,如三谛(真谛、俗谛、中谛)、三观(空观、假观、中观)、三惑(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三智(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三德(般若德、解脱德、法身德)等。谓三谛乃天然自存之性德,众生若于三谛产生迷执,必生起三惑;其对治之法,可依三观而破除三惑,破除三惑以成就三智,复依三智而证得三德。其文甚短,然虽仅寥寥数语,亦足以窥知天台圆宗之纲要。

禅宗杂毒海

禅宗杂毒海

凡二卷。又作大慧禅师禅宗杂毒海、普觉宗杲禅师语录、大慧普觉禅师语录。法宏、道谦编,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一册。本书之名系由大慧之语‘参禅不得,多是杂毒入心’而来。内容辑录先德之机缘法语、参禅居士追忆记、方外道友赞、佛祖赞等。其后,明代僧仲猷祖阐将本书增编为十卷,广搜诸师之偈颂,包括佛诞、成道、初祖、众赞等,计三十余项,七三二首,刊行于洪武十七年(1384)。清顺治十一年(1654),梅谷行悦继祖阐之后又增八七○余首。康熙年间,临济宗僧迦陵性音将十卷删减,重编为八卷,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四册。其内容次第为佛赞、杂赞、投机、钞化、杂偈、道号、山居等,卷八附录普明牧牛十颂及梁山牧牛十颂。刊行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为宋、元偈颂之集大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