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生活史

作者:陈东原
中国妇女生活史

1937年商务印书馆初版,1984年上海书店影印出版。本书为陈东原所作。作者立志要编中国教育史,搜集了大量的资料,于是将其中一部分先编了《中国妇女生活史》,本着“史料的来源不拘一格,搜采要博,辨别要精,大要以‘无意于伪造史料’一语为标准”这一原则,将3000年的妇女生活编于10章之内。第1章为绪论,其余9章按时代编排,依次为:古代的妇女生活、汉代的妇女生活、魏晋南北朝的妇女生活、隋唐五代的妇女生活、宋代妇女生活、元明的妇女生活、清代的妇女生活、维新时代的妇女生活、近代的妇女生活等。并附有二十四史中之妇女一览表。作者以充满感情的笔调,为中国广大妇女鸣不平。大声疾呼:“三千年的妇女生活,早被宗法的组织排挤到社会以外了。妇女才是畸零者!妇女才是被忘却的人!”“我们妇女生活的历史,只是一部被摧残的女性的历史!”详考了宗法组织与媒妁婚制,教育的缺陷,女性心理的畸形发展,妓女的由来,缠足的起始,贞节观念的发展,“无才是德”的产生,几处特殊的风俗,以及女学制度始立,女权思想的萌发、近代妇女的生活等。并分析了使女子无职业、无知识、无意志、无人格的根源在于男尊女卑的思想。书中在介绍各时期妇女生活时还赞扬了一些女圣人,如班昭、李清照、秋瑾等。作者自

陈东原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声律启蒙

声律启蒙

清邵阳车万育著。全书两卷。按三十个平声韵部编写对文,上、下卷各十五个韵部。每韵有对文三则,每则有联语十对,联语也从三言到十一言不等。对仗工整,语言雅致,一韵到底,便于记忆,流传以来,影响极为深广,深受读者喜爱,因而版本很多。近年来湖南岳麓书社加以整理重印。兹录其“东”韵对文一则,以见一斑:“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蛩。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满园春色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独钓之翁。”

王应震要诀

王应震要诀

清王应震著,该书首论四十四字要诀,为王氏临证经验之总结,颇切实用;再列润脾阴汤等五方,亦具新意;后收医案二十三则,擅长补益而重肺脾肾三脏;末附程绍南医案八十七则,理法方药亦颇精当,有一定临床价值。现存清光绪间傅颜庄抄本,藏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近十年之怪现状

近十年之怪现状

又名《最近社会龌龊史》。长篇小说。清末吴趼人撰。二十回,未完。趼人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已著录。前十回主要写上海商界,后十回主要写山东、天津官场。商界与官场交叉描写,涉及社会各个侧面,展示出清末黑暗腐朽的社会现实。人物多为坑诓拐骗、尔虞我诈、吃喝嫖赌之徒。如宦家子弟乔子迁与烟铺堂倌李老三合伙盗窃金矿石,由山东运至上海,并挂出“奏办山东金矿局”和“山东金矿招股处”招牌。骗取钱财,拐金逃走。负责查办此案的鲁薇园也乘机拐走朋友二万五千两银子,化名到天津做军火商买办。而“军火商”又假此“买办”之手,骗走天津制军一笔巨款,使此“买办”受到连累,只好恢复鲁薇园之名,回到山东,又得到巡抚大人的宠信,扶摇直上。尤以伊紫旒集敲诈勒索、坑诓拐骗、吃喝嫖赌于一身,被称为“纵横五大洲的第一条好汉”。对清末卖官鬻爵、贿赂公行等黑暗现实均有反映。结构与《儒林外史》相似,不够严谨。于人物描写烦为生动、传神,但有过分夸张之处。于一九○九年在《中外日报》连载至第二十回。一九一○年由广智书局出单行本,改名《最近社会龌龊史》。

古今风谣

古今风谣

民谣集。明杨慎辑。一卷(一作两卷)。慎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明代文学家,正德进士,授翰林修撰。世宗时,以直言极谏贬云南永昌。少时即以诗文知名,后受业李东阳门下,诗有拟古倾向,贬谪后,多感愤之作,一生所著甚丰,词曲、杂著等百余种,亦重视民间文学,后人辑有《升庵集》,散曲有《陶情乐府》。是书系杨慎居云南时,为游目遣怀,博采古书及民间流传之歌谣成集,故名。成书于嘉靖二十二年(1543)。约两万字。收入自上古至明代嘉靖时期的古今民谣280余首。为我国较早的民间歌谣专集。编者博览群书,广为采撷。从先秦古籍及历代有关文献中,搜罗摘引时谣、童谣、韵语和注文,以古籍传引的先后为序,加以编排。所选歌谣,内容多牵涉时政和对历朝人物的评价。

格兰斯顿

格兰斯顿

《少年丛书》之一,《少年丛书》最早于1908年冬天由张元济主持的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出版,又名《中外伟人的传略》。《少年丛书》共28册,分别讲述了28位中外名人的人生故事。《格兰斯顿》孙毓修著。格兰斯顿即格莱斯顿,英国著名政治家、自由党领袖和内阁首相。出身商人家庭,毕业于牛津大学。1833年进入众议院。历任贸易大臣、殖民大臣、财政大臣,1868年起四次出任首相(1868—1874、1880—1885、1886.4—6月、1892—1894)。任内竭力维护工业资本利益,取消保护关税制度,同法、比、意、奥诸国订立通商条约,深得自由贸易派拥护。1870年推行教育改革,实行文官考试制度。1884年实行议会改革,农业工人获选举权。在他生命的最后10年中,致力于争取实现爱尔兰自治法案的斗争,未成。反对工人运动。对外推行殖民扩张政策,镇压了埃及和苏丹人民反英起义。

十住毗婆沙论

十住毗婆沙论

梵名Das/abhu^mika -vibha^s!a^-s/a^stra 。凡十七卷。龙树菩萨造,后秦鸠摩罗什译。略称十住论。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六册。本论系要约华严经十地品(十地经)经文之大意所作之诠释。汉译本中,罗什将十地称为十住;十地即是指大乘菩萨修道之十个阶位而言。然龙树并非完整注释十地经,仅注释初地(欢喜地)与第二地(离垢地)之一半,此或为原典不备,或翻译未完成所致。本书序品先叙菩萨、十地之意义及区别三乘。本文计分三十五章(品),自第一章至二十七章略行品为初地之注释,第二十八章以下始论第二地。初地部份首先说明欢喜地之内容,再说明菩萨之理想(愿)、实践(行)、果报(果)。至第二地力陈十方便心之重要性,并详说大乘菩萨之十善业道。本书第三十五品第九篇之易行品为净土门之重要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