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
作者:夏曾佑
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专著。夏曾佑撰。1933年商务印书馆初版,1955年三联书店再版。夏曾佑(1863—1924),字穗卿,号碎佛、笔名别士,中国浙江杭州人。1890年中进士,任清礼部主事,1896年后与严复等人创办《国闻报》,宣传新学,鼓吹维新变法,1905年随载泽等出国考察。辛亥革命后,先后任北洋政府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北京图书馆馆长。本书原名《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由商务印书馆印行,1933年改用今名重印。全书分2篇4章170节,35万余字,文言文写成。叙述了自上古至隋统一间中国古代史。第1篇为上古史,分传疑时代与成化时代2章。传疑时代包括上古三代,先写世界之初,地之各州人之各种,中国种族之原,又写上古神话、炎、黄、少吴、尧、舜、禹、夏商、周。化成时代包括春秋战国,自东周之列王写至秦统一前。第2篇中古史,分极盛时代与中衰时代2章。极盛时代叙述秦汉历史,自秦始皇写至三国社会。中衰时代叙述魏晋南北朝历史,自魏晋之际写至隋之统一。该书的编撰首次突破了封建传统史学编撰方法,于编年、纪传、纪事本末三大体裁之外,运用章节体方式是作者首创。本书也是试用西方进化论指导总结中国历史的第一部著作。本书仅写至隋朝统一,尚不是一部完整的中国古代史,而且全书叙述以政治变迁尤其是帝王世系为重,不够系统、
章节列表
升序↑夏曾佑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美丽的地下世界
《美丽的地下世界》,儒勒·凡尔纳所著小说作品。阿拜伏依尔煤矿已经枯竭了,但是它的老工头西蒙福特及其家人坚守着这个死矿,他们一刻不停的寻找着新矿,工程师史塔尔先生受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信息,他怀着好奇和疑虑来到了这个煤矿,等待他的是什么呢?
如蕤集
现代短篇小说集。沈从文著。上海生活书店1934年5月初版。列入“创作文库”。内收《如蕤》、《三个女性》、《上城里来的人》、《生》、《早上——一堆土一个兵》、《泥涂》、《即日》、《白日》、《黄昏》、《黑夜》、《秋》等短篇小说11篇。其中有代表性、影响较大的是《如蕤》、《三个女性》、《上城里来的人》、《早上——一堆土一个兵》等篇。《如蕤》(最初题名《女人》,刊于1933年8月25日至9月12日《申报·自由谈》)描写超凡脱俗的美貌少女如蕤为了追求美好的人生和理想的伴侣而奋斗的故事。如蕤出生于高级官僚家庭,但她厌恶充满污浊和罪恶的上流社会,“厌倦那些成为公式的男子,与成为公式的爱情”,于是毅然独自出走。后来,她在一次海难中得到一个朴实、勇敢的少年的救助,并对他一见钟情。由于两人社会地位的悬殊以及他对上层贵族的刻骨痛恨,她的爱情遭到了拒绝。最后,当她终于以自己少女的热情和爱感化了这个骄傲的男子时,她却又悄然离去。作品歌颂如蕤在昏暗的上流社会里不甘沉沦,力图超拔泥淖,洁身自好,追求充实人生的高尚情怀。《三个女性》(初载《新社会》半月刊第5卷条3至第6号)塑造了蒲静、仪青、黑凤等3位天真无瑕的少女形象,表现了少女青春的活力和对生活的美好憧憬。《上城里来的人》(初载1928年8月17日上海《中央日报·红与黑》)描写国民党军队在山村抢劫财物、奸淫妇女的罪恶行径,展示了农民在兵匪骚扰下被迫背井离乡,流落城市的悲惨景象,揭露了官、兵、匪相互勾结,欺压人民罪行。《早上——一堆土一个兵》(初载《东方杂志》第30卷第9号)叙述一个老兵在抗日战场坚守阵地、战斗到最后一个人的英勇故事,歌颂中华儿女可杀不可侮的民族气节和大无畏精神,同时也讽刺了某些国民党官员无意抗战,“搬了宝贝向南边跑”的丑恶行经。
钱唐湖山胜概记
贽向在京师,偶得《西湖百咏》七言律诗一册,共百首。盖宋季杭人董嗣杲所赋者。天顺己卯秋,贽以太常少卿,蒙赐老东归。于舟中无事,因取而备阅。依韵和之,亦得百首。然其中所可知者,不过南北高峰、三竺、灵隐、净慈、六桥、孤山、保叔、岳祠、龙井、玉泉诸处之显然者。其他不能识其在何处者,甚多也。尝访于杭城之长老,亦多不能详。盖自宋迄元,以至于今二三百年间,荒圮不存者,夥矣。宜乎知之者,鲜也。比因质问于致政广西方伯夏公以正,且以所和鄙作求是正焉。公曰:“吾于十分中颇能识其八九。兹不能备谈,笔之于纸,莫可得而详也。”
吊古战场文
辞赋名篇。唐代李华作,《文苑英华》、《全唐文》、《唐文粹》见载。李华唐开元年间(713—741)为谴责唐王朝穷兵黩武的政策而写的一篇赋。作者由古战场的凄凉景象写到秦汉以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其间充满着他对历代士兵悲惨遭遇的同情,抒发了厌恶战争、反对战争的思想感情。文章着重反对秦汉以来的开边战争。唐玄宗时,大举进行开边战争,人民深受其害。作者最后提出制止战争的办法是:施行仁政,安定四境。因此,本文在当时是有针对性的。文章采用了“铺采摛文,体物言志”的写法,极力铺陈夸张描写,有强烈的感染力。另外,语言流畅,音韵和谐,读来毫不拗口。对后世影响较大。
仪礼
简称《礼》、《士礼》或《礼经》。文集。十七篇,一说周公作,一说孔子删定。近人根据书中丧葬制度参照考古资料,认为成书当在战国时期。此书为西周,春秋时代部分礼制汇编,主要记载古代贵族冠、婚、丧、祭、饮、射、朝、聘等具体仪节,不讲仪礼的作用及意义。汉置五经博士,礼学只有《仪礼》。东汉郑玄分别给《仪礼》、《周礼》、《礼记》作注,始有“三礼”之名。《仪礼》亦有今古文之分。西汉高堂生所传者为今文,鲁恭王坏孔子壁得亡《仪礼》五十六篇,其字皆篆书,谓之古文。其中十七篇与今文经相同,今存十七篇以外之三十九篇,称《逸礼》,古文经未立于学官,唐以后亡佚。今文《仪礼》十七篇,汉代传有三种本子,一曰戴德本(大戴本)、一曰戴圣本(小戴本)、一曰刘向别录本(即郑玄注·贾公彦疏所据本)。三本篇目次第各不相同,《十三经注疏》选郑注贾疏《仪礼义疏》本,故独得广泛流传。南宋魏了翁节录《仪礼》郑注贾疏精华著为《仪礼要义》、清人张惠言《三礼图》、张尔岐《仪礼郑注句读》、胡培翚《仪礼正义》等可为参考。一九五九年,在甘肃武威发现《礼》汉简多篇,亦可供校订今本《仪礼》参考。
佛说盂兰盆经讲义
一卷,圆瑛法师叙,今讲此经,略开七门:一总释经题,二启教因缘,三藏乘所摄,四辨定宗旨,五显明力用,六前后三译,七讲解文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