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
作者:夏曾佑
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专著。夏曾佑撰。1933年商务印书馆初版,1955年三联书店再版。夏曾佑(1863—1924),字穗卿,号碎佛、笔名别士,中国浙江杭州人。1890年中进士,任清礼部主事,1896年后与严复等人创办《国闻报》,宣传新学,鼓吹维新变法,1905年随载泽等出国考察。辛亥革命后,先后任北洋政府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北京图书馆馆长。本书原名《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由商务印书馆印行,1933年改用今名重印。全书分2篇4章170节,35万余字,文言文写成。叙述了自上古至隋统一间中国古代史。第1篇为上古史,分传疑时代与成化时代2章。传疑时代包括上古三代,先写世界之初,地之各州人之各种,中国种族之原,又写上古神话、炎、黄、少吴、尧、舜、禹、夏商、周。化成时代包括春秋战国,自东周之列王写至秦统一前。第2篇中古史,分极盛时代与中衰时代2章。极盛时代叙述秦汉历史,自秦始皇写至三国社会。中衰时代叙述魏晋南北朝历史,自魏晋之际写至隋之统一。该书的编撰首次突破了封建传统史学编撰方法,于编年、纪传、纪事本末三大体裁之外,运用章节体方式是作者首创。本书也是试用西方进化论指导总结中国历史的第一部著作。本书仅写至隋朝统一,尚不是一部完整的中国古代史,而且全书叙述以政治变迁尤其是帝王世系为重,不够系统、
章节列表
升序↑夏曾佑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潜意识与心灵成长
做梦,是人脑的正常活动。人每夜都在做梦,只是有时记得清楚,有时记不清楚。梦境有时虽然十分奇特,但构成梦境的材料仍来自客观现实。由于做梦的绝对排他性,而它本身又具有难解性和一定的神秘性,因此自古以来许多人虽试图揭开梦的奥秘,但迄令恐怕并无重大的突破。即使是以发表《梦的解析》而被公认为创造了一种“梦学理论”的弗洛伊德,他的理论依然是在科学与非科学、真理与荒谬之间徘徊。本书诸作者所持的观点,他们对梦的解析都是沿袭弗氏的基本理论体系,只是在某些观点或对梦的具体解析上有所不同。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看,也是介于科学与荒谬之间,读者只能从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而他们的看法也算是一家之言的角度去理解,既要看到其合理的、符合科学的成分,也要警惕其中“痴人说梦”的内容。我们出版此书,目的之一在于为读者提供荣格等人的著作,让读者开拓眼界,并在阅读后通过自己的思考去鉴别是与非。
非此即彼
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的著作,1843年出版,共两卷。书中叙述了编辑爱尔密特偶然发现了两部手稿。一部是某个被称为“美学家”的人的手稿,一部是地方法官威廉的手稿。两部手稿展示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本书第一卷包括了“美学家”的手稿,第二卷收入了威廉的手稿。在两卷之间插入了一篇《诱惑者日记》。 作者认为,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即美学的生活方式和伦理的生活方式。在美学的生活方式中,人不作任何真正的选择,只追求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满足。人的活动没有任何目的。人只是情感和自然力的玩偶。在伦理的生活方式中,人却必须作出选择。在这里,禁欲主义和道德责任心占据了支配地位,人追求伦理上的完美。在理性的指导下,人们恪守道德规范,严格区别善恶,并且可能为此献出生命。 这两种生活方式之间显然存在着冲突。作者认为,伦理的生活方式高于美学的生活方式。因为只要作出了选择,就达到了一种较高的境界,不管这种选择是否正确。 《非此即彼》是克尔恺郭尔匿名发表的作品,也是他的第一部著作。本书奠定了作者作为存在主义哲学理论先驱的地位。
传神秘要
肖像画技法论著。一卷。清蒋骥撰。成书于乾隆七年(1742年)以前。《传神秘要》全书凡二十七目:分为传神以远取神法、点睛取神法、眼珠上下分寸、笑容部位不同、取笑法、神情、闪光、气色、用全面颜色法、笼墨、用笔总论、用笔四要、砌染虚实不同、起手诀、用笔层次、鼻准与鼻相参核法、起稿算全面分寸法、全局、生纸画法、礬纸画法、设色层次、用粉、补缀、火气、气韵、白描、临摹。书前有程嗣立乾隆七年(1742年)序文一篇。《传神秘要》作为肖像画技法专论著作,论述极详。近人余绍宋认为“元王思善(绎)所作《写像秘诀》,语焉未详,疑非全帙。得此编补益之,写真一道,可云无蕴不宣矣。”唯编次先后顺序,略嫌凌杂,但持论研析精微,亦有见地。《传神秘要》主要版本为《蒋氏游艺秘录》本、《借月山房汇钞》本、《泽古斋丛钞》本、《四铜鼓斋论画》本。收入《美术丛书》、《画论丛刊》、《中国画论类编》。
林外野言
元诗别集。2卷。郭翼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本集传本比较少见,除《四库全书》所收之外,尚有几种清抄善本。两卷所收的诗未按体裁类别,卷末附有郭翼撰《与顾仲瑛书》一文。没有序跋文字。郭翼曾以东郭生、野翁为号,所以其集名为《林外野言》。本集的编辑比较草率,所收的诗并不完备,在《草堂雅集》等书中尚有不少郭翼诗未见于此,而且有的诗又见于别的元人诗集,比如卷2《送道士游武当》又载吕诚的《来鹤亭集》。郭翼与杨维桢交往密切,而且诗风也十分相近,他的《望夫石》、《精卫词》等篇都与杨维桢的乐府诗格调一致,几乎如出一人之手,也许正因为如此,杨维桢才十分推许郭翼的诗。《四库全书总目》对郭翼诗评价很高,说:“要其笔力挺劲,绝无懦响,在元季诗人中可谓矫然特出者矣。”但就《林外野言》所收入的诗篇而言,此论显然不够准确。郭翼诗多应酬之作,无论内容、成就都与顾瑛、吕诚、郯韶等人大致相当。
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标点本]
十二卷,清乾隆四十一年廷臣奉敕撰。前十一卷,著录明季殉节臣民;后一卷,特存建文死事人士。“四库全书提要”略云:‘大扺以钦定“明史”为主,而参以官修“大清一统志”、各省“通志”诸书,皆胪列姓名,考证事迹,勒为一编。凡立身始末卓然可传而又取义成仁、搘拄名教者,各予专諡,共三十三人。若生平无大表见而慷慨致命、矢死靡他者,彙为通諡:其较著者曰“忠烈”,共一百二十四人,曰“忠节”,共一百二十二人;其次曰“烈愍”,共三百七十七人;曰“节愍”,共八百八十二人。至于微官末秩、诸生韦布及山樵市隐,名姓无徵、不能一一议諡者,并祀于所在忠义祠,共二千四百人’。今已将卷十二非属明季之“建文殉节诸臣”略去,存前十一卷。其目分为卷一“专諡诸臣”,卷二“通諡忠烈诸臣”,卷三“通諡忠节诸臣”,卷四、卷五“通諡烈愍诸臣”(上、下),卷六至卷八“通諡节愍诸臣”(上、中、下),卷九“入祠职官”,卷十、卷十一“入祠士民”(上、下):其总人数自较上述差少。此书为清廷则具用心之作,当以史料视之也可。 此本为标点本,本站也有四库本,可以搜索查找!
禅宗指掌
禅宗指掌,一卷,清行海述,天宁寺禅堂题记,天童弘法禅寺般若堂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