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鉴纪事本末[译注]

作者:袁枢
通鉴纪事本末[译注]

纪事本末体史书。南宋袁枢撰。四十二卷。成于1173年。因《资治通鉴》之文,总括为二百三十九事(附六十九题),一事一篇,始于“三家分晋”,终于“世宗征淮南”。每事按照年代顺序编写。分卷立目,以政治、军事为主,注意“乱世”;每个朝代,留意其兴衰。开创了“一书备诸事之本末”的纪事本末体。本书以1964年中华书局标点本为工作底本。作者对原文进行了今注、今译,并在每目前增加了内容提要,以使读者在阅读各个事件前,能够掌握大脉;同时还聘请专家,绘制了若干插图。所以,本书是一部集文、图、释、译为一体的著作。通过这种组合方式,我们希望奉献给读者一部能读、可读的著作;更希望通过此书,能够为深入历史教育、弘扬民族精神,提供些许助力。

猜你喜欢的书

岁月

《岁月》是伍尔夫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帕吉特一家跨越了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50余年的历史。尽管覆盖了这么长的时间,这本书关注的却是各个人物的个人生活的某个侧面历史事件作为背景隐约出现,帕吉特一家三代人的故事成为外部世界的缩影,贯穿了作者对生存、生命意义的思考。与伍尔夫实验性的意识流小说不同,这本书更接近传统现实主义,虽然并没有明显连贯的情节,以对话和人物的心理活动为主,作者通过人物和事件而产生的思考和感悟,却让读者能产生共鸣。

凌忠介公集

诗文集。 明凌义渠撰。 六卷。义渠字骏甫,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天启进士。曾官给事中、山东布政使、大理卿。京师陷,得帝崩闻,具绯衣拜阙, 作书辞父, 奋身绝吭而死。谥忠清,清谥忠介。是集近六万字。义渠少以制义知名,清新婉约,极为世所传诵,为官后于文章不甚留意。所作多涉朝中政事。其中《兵饷议》、《清慎勤论》诸篇,为其代表作。有《四库全书》本,《乾坤正气集》本,仅收文集二卷。

西洋哲学史

李长之编著,正中书局1941年4月出版。本书介绍西方哲学思想及其发展。全书分三篇,一为希腊哲学,二为中古哲学,三为近代哲学;其中希腊哲学又分宇宙论时期和人事论时期。第二篇中古哲学介绍希腊哲学在中古时期的继续和在教会权威压抑下经院哲学中近代精神的潜流;第三篇近代哲学主要讲述科学的方法论的确立和理性派的主要代表,以及英法德的启蒙运动和近代哲学的两个项峰康德和黑格尔的哲学,最后概要地介绍了当时哲学界的走势,主要是唯心论的继续发展、实证主义思潮和新实在论的出现等。作者指出,西洋的哲学各有其民族的背景,而学习哲学(尤其是哲学史)给我们的最大训练之一是容纳其他立场;中国的现代化,对于西洋哲学的认识有一种特殊的需要,但是,中国将来的哲学,不言而喻,必是中国传统精神的。

杨贵妃

在本书中,作者尽量地考据事实,人与事,努力求其真实,于尽可能求真中再以小说的技术来组织和配合。《杨贵妃》主要人事发展,大致上与当时时事相吻合,正确处超过了现存的正式史书。写作小说,原无如此的必要,而作者所以如此做,希望开创历史小说的另一条路。这 条路是否适宜、正确,则不是作者自己所能许定的。我尝试着,以欧洲历史小说风格而归淳于中国情调,在《杨贵妃》这本书中,作者自以为作到了。

河岳英灵集

中国古代诗歌选集。唐人殷璠编选。成书于天宝十二年(753),今有《四部丛刊》影明翻宋本、汲古阁本,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排印出版,入《唐人选唐诗(十种)》。殷璠,丹阳(今属江苏)人,字号、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本书分上、中、下3卷,选入唐开元天宝之际上自常建、下至阎防凡24家诗,计234首,今本为228首。编选者以为所选诗人皆河岳之英灵,故取为书名。全书仿南朝钟嵘《诗品》体例,每一诗人之下,各有对其风格、艺术造诣等方面的简要品评,多有精到之处,历来为后世诗话称引。尤其是书中有《叙》和《集论》,阐述了诗之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对诗歌艺术多有精妙的见解,对齐梁以来诗歌发展中“理则不足,言常有余;都无兴象,但贵轻艳”的微靡夸艳之风多所指责,肯定了开元以降诗歌创作“去伪存真”、“声律风骨始备”的发展走向,因而以“既闲新声,复晓古体,文质半取,风骚两挟”的选录标准,编选本集以反映和张扬盛唐诗歌的主要面貌,开后世以选诗标举其论诗宗旨之先河。书中入选有这一时期的主要诗人如李白、王维、孟浩然、王昌龄、高适、岑参、储光羲、常建等的代表诗篇,表现了编选者很高的艺术鉴赏力。本书不仅具有反映盛唐诗歌主要成就和面貌的阅读欣赏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理论参考价值。对后世很有影响,多有著录、抄刻、引述,为唐人选唐诗多种中历被重视、称举的一种。清代王士禛编有《河岳英灵集选》1卷,入《十种唐诗选》本。

菩萨戒本疏

亦称《梵网经菩萨戒本疏》。律学著述。唐新罗僧义寂述。二卷(或卷下分“本”、“末”作三卷)。系《梵网经菩萨心地品第十》卷下偈颂以后经文的注释书。初科简略标旨归,次释题名,再次随文解释。释十重戒时,以五句辨释文义:制意释名、具缘成犯、判业轻重、学处同异、就文解释。释四十八轻戒时,随文所分为五段,“段段皆说离恶摄善益生义”。作者认为:“前三十戒多为摄善,后十八戒多为利生。”见载于日本《续藏经》及《大正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