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异辞
作者:陈厚耀章节列表
升序↑- 提要
- 春秋战国异辞凡例
- 春秋战国异辞卷首上
- 春秋战国异辞卷首下
- 春秋战国异辞卷一
- 春秋战国异辞卷二
- 春秋战国异辞卷三
- 春秋战国异辞卷四
- 春秋战国异辞卷五
- 春秋战国异辞卷六
- 春秋战国异辞卷七
- 春秋战国异辞卷八
- 春秋战国异辞卷九
- 春秋战国异辞卷十
- 春秋战国异辞卷十一
- 春秋战国异辞卷十二
- 春秋战国异辞卷十三
- 春秋战国异辞卷十四
- 春秋战国异辞卷十五
- 春秋战国异辞卷十六
- 春秋战国异辞卷十七
- 春秋战国异辞卷十八
- 春秋战国异辞卷十九
- 春秋战国异辞卷二十
- 春秋战国异辞卷二十一
- 春秋战国异辞卷二十二
- 春秋战国异辞卷二十三
- 春秋战国异辞卷二十四
- 春秋战国异辞卷二十五上
- 春秋战国异辞卷二十五下
- 春秋战国异辞卷二十六
- 春秋战国异辞卷二十七
- 春秋战国异辞卷二十八
- 春秋战国异辞卷二十九
- 春秋战国异辞卷三十
- 春秋战国异辞卷三十一
- 春秋战国异辞卷三十二
- 春秋战国异辞卷三十三
- 春秋战国异辞卷三十四
- 春秋战国异辞卷三十五
- 春秋战国异辞卷三十六
- 春秋战国异辞卷三十七
- 春秋战国异辞卷三十八
- 春秋战国异辞卷三十九
- 春秋战国异辞卷四十
- 春秋战国异辞卷四十一
- 春秋战国异辞卷四十二
- 春秋战国异辞卷四十三
- 春秋战国异辞卷四十四
- 春秋战国异辞卷四十五
- 春秋战国异辞卷四十六
- 春秋战国异辞卷四十七
- 春秋战国异辞卷四十八
- 春秋战国异辞卷四十九
- 春秋战国异辞卷五十
- 春秋战国异辞卷五十一
- 春秋战国异辞卷五十二
- 春秋战国异辞卷五十三
- 春秋战国异辞卷五十四
- 春秋战国异辞卷五十五
猜你喜欢的书
重修台湾府志(周志)
纂修周元文,字洛书,正黄旗辽宁金州人。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由福建延平府调任台湾府知府。任职期间,曾参照高拱乾所修《台湾府志》体例重修府志,成书十卷。书中以卷为目, 目下设志,志下分若干小目,详考封域、规制、秩官、武备、赋役、典秩、风土、人物、艺文等事。重修于1710年。1712年有刻本行世。1960年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据抄本整理收入《台湾文献丛刊》第66种,1983年台北成文出版社据方豪校订本改名《增修台湾府志》影印出版,为《中国方志丛书》之一种。
唐六典
又名《大唐六典》,中国古代官修职官政典。原题唐玄宗御撰,李林甫奉敕注。唐传抄本早已湮没无闻,宋有元丰、绍兴两种刻本,明有正德、嘉靖两种刻本,至清嘉庆扫叶山房本,光绪广雅书局本,脱误已经很多。现北京图书馆尚藏有南宋绍兴本残本15卷。日本学者拍照以与明正德传本合校,在1973年刊印新本《大唐六典》,乃是当前最佳版本。此书开元十年(722)开始编纂,玄宗曾手写六条,要求臣下按《周官》分理、教、礼、政、刑、事六部,以类相从编撰,故名《六典》。宰相张说、肖嵩、张九龄、李林甫四人先后负责总管修撰事宜,具体执笔有徐坚、陆坚等12人。开元二十六年(738)撰成,由李林甫进奏皇帝。该书共30卷,体例由韦述制定:“以令式入六司,沿革并入注”(《集贤记注》),按照唐国家机关体系,排比现行令式,以三师、三公、六省、五监、十二卫、诸王府、州郡官为篇目,叙述了唐代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的机构、编制、职责、人员、品秩、待遇等,注中又叙述了官制的历史沿革,并收入了若干唐代诏令,内容相当丰富。该书在唐代虽“无明诏颁行”,但代宗、德宗时已流行于世。唐人讨论典章,也常加引用,并对后来宋代元丰官制改革有过很大影响。学术界认为本书是一部关于唐代官制的行政法典。
金陵春梦之二:十年内战
长篇历史小说。唐人著。五十年代初开始在香港《新晚报》连载,修改后由香港致城出版社分卷出版。上海文化出版社1956年陆续翻印发行。这是一部以蒋介石一生为题材的长篇多卷现代历史小说,共二百多万字,分为八集:《郑三发子》、《十年内战》、《八年抗战》、《血肉长城》、《和谈前后》、《台湾风云》、《三大战役》、《大江东去》。作品从蒋介石出生、发迹写起,一直到南京政府垮台,逃退台湾。作者说,它既不是小说,也不是历史;只是把蒋介石其人其事,象说书那样加以描绘而已。内容凭据史实和传闻,采用传统的章回小说形式,许多人物形象鲜明逼真,对蒋介石的刻画更是力透纸背,文笔通俗生动。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作者续写了《草山残梦》,共八卷,三百余万字,描写蒋介石到台湾后直至老死的全过程。第二集《十年内战》以1927年“四一二政变”为起点,讲述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后,对共产党苏区的五次军事围剿,同时揭露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及蒋氏独裁统治的巩固过程,贯穿土地革命时期的历史脉络。
顺治出家
长篇小说。陈莲痕著。1933年上海神州书局出版。他是第一个给后久留下不解之迷的清帝,甚至连他的结局也是如此扑朔迷离,有人说他死于天花,有人说他丧命花柳,更有人说他看破红尘出家当了和尚。
辩中边论
梵名Madhya^nta -vibha^ga-t!i^ka^ 。凡三卷。又作辨中边论、离僻彰中论。世亲菩萨造,唐代玄奘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册。本论系注释弥勒所造之辩中边论颂,阐明大乘中道之正行。计分辩相、辩障、辩真实、辩修对治、辩修分位、辩得果、辨无上乘等七品。异译本有陈代真谛之中边分别论二卷。两译因传承不同,故于法相之解释上时生歧异。此外,西藏藏经中除此世亲释论及弥勒本颂之外,另有安慧之释论,与本论同名。注释书有窥基之辩中边论述记三卷、元晓之中边分别论疏四卷(现存第三卷)等。
弥勒菩萨所问经论
九卷,元魏菩提流支译。释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即释大宝积经第四十一会,法义甚详。(先经次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