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史论集

作者:傅乐成
汉唐史论集

《汉唐史论集》,傅乐成著,收录有关两汉、南北朝、隋唐史研究文章十八篇,系傅乐成教授二十五年间历史研究的精华结集。全书内容丰富,从汉唐时代的政治斗争、地域观念、文化形态、民族文化,到历史人物、社会生活等方面,都作了深入的探讨,是对中国历史感兴趣的读者与研究者的较佳参考读物。

傅乐成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五轮书

五轮书

《五轮书》作者是宫本武藏,是一本既为剑法,也为兵法的一本著作。宽永二十年(1643)十月,武藏隐居灵岩洞开始执笔写作-五轮书。正保二年,将五轮书传给寺尾孙之丞胜信,五方之太刀道序兵法二十五个条传给寺尾求马助信行,以后就离开这个世界。五轮书分为土、水、火、风、空五卷。土之卷主要说全书的概览,以工匠、农夫、商人、武人作比喻,说明士、农、工、商的活动情况其实都是殊途同归,有迹可寻的。水之卷主要说明二天一流派。以水为范本,则心灵也拥有水的特质。水的形状能随著容器的形体,或方或圆,小如雨滴大如汪洋。火之卷所记载的是战斗与胜负的事。以火之卷来谈战争,是因火可大可小,火的威势惊人。风之卷是记载当世中其他的兵法与其他各家流派。在汉字里,“风”即“风格”。空之卷讲述关于进入自然而然的真实之道的事情。即使领悟了道理,也不能被道理所束缚。

龙学文集

龙学文集

诗文别集。北宋祖无择(1006—1085)撰。十六卷。无择字择之,上蔡(今属河南)人。登进士第。历官直集贤院。熙宁初知通进银台司。王安石讽求其罪,谪忠正军节度副使。寻知信阳军卒。为人好义,笃于师友,工诗文。此集前十卷为《焕斗集》,其曾孙行绍熙三年(1192)编辑成书。全书含诗六卷,书、记一卷,序一卷,碑铭等一卷,杂文一卷,名臣、贤士诗文二卷,家集四卷。末附祖行撰《龙学文集并源流始末》,叙其成书过程。全集计收诗百二十三首,文四十二篇。诗后间注所作时、地,颇为详审。其文峭厉劲折,足与尹洙相上下,然其作品流传颇少,不似尹洙闻名于世。集中《家集》乃无择家属之作,有其叔士衡撰《西斋话》,记载宋初故事,多他书所未及,颇具史料价值。有《四库全书》本,《宋人集》丙编本。

西湖老人繁胜录

西湖老人繁胜录

笔记。南宋西湖老人撰。一卷。西湖老人事迹未详,当生于宁宗时。其书成于耐得翁《都城纪胜》前。原无单行本,从《永乐大典》录出。所记宫廷庆典礼仪、民间风俗习惯、社会组织、佛道生日、元霄灯品、瓦市勾栏,其中名目有他书不载者。清乐、七宝、香药、相卜各社,可见当时结社之不同门类。食店各色菜肴、果品、鱼虾、鸡鸭、鱼鲊、茶果仁儿、蜜煎等多至二百余种。诸色行市,共有四百四十行。并记各种杂耍,称“行七圣法,切人头下,卖符,少闲依元接上”。瓦市勾栏有: 说史书、杂剧、散乐、说经、小说、杂技、 傀儡、影戏、谈诨话等。全书反映南宋都市诸种社会相。 有 《涵芬楼秘笈本》,《四库全书》本。一九八二年中国商业出版社刊行《东京梦华录》、《都城纪胜》、《梦粱录》、《武林旧事》与本书之合刊本。

劝发菩提心文讲记

劝发菩提心文讲记

中国一向所流行的佛法,不但是大乘佛法,而且是最上一乘,一般佛法行者,照理都是菩萨,而且是发过菩提心的。但如去问许多学佛的人士,你是不是发了菩提心,那我敢说,大多数的佛徒,不知如何答覆。 像这样的大乘佛法行者,实在不够资格称为菩萨,因而表现于行为的活动,自然也就不是菩萨风格。所以太虚大师于从巴利语系说到今菩萨行一文中说:‘中国佛教教理是大乘,而行为是小乘’,意在于此。 正因一般学佛人士,不知如何发菩提心,不去实践菩萨大行,致使佛教现状,显得暮气沉沉,而为社会大多数的人群,认为佛教不是今日所需,甚至讥为消极厌世,试问这对我们佛教,是多么大的一大损失! 有心于佛教的我人,不能看著佛教这样沉没下去而无动于衷,故有本著佛陀的根本精神,高树为法为人的佛教特质,以使佛教在今日世界中活跃起来的必要。然应怎样?这唯有发菩提心,实践菩萨大行才行。

资持记立题拾义

资持记立题拾义

资持记立题拾义,一卷,宋道标出。

翻译名义集

翻译名义集

宋姑苏景德寺僧法云编,共二十卷,六十四目。以经典所用之语,分类编列。如系梵语,则释以华言,并详得名之由及其沿革。诚读内典者不可少之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