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史稿

作者:陈序经
匈奴史稿

陈序经教授的遗著,作者自留学德国期间,就留心国外匈奴史的研究进展情况,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公务之余抽暇写出计80万字的《匈奴史稿》0年代初期又对其中第一、二章作了些补充,未遑对全稿进行整理修订,即不幸病逝。本书以相关版本为底本,参照作者手稿加以校订,同时尽可能保留原稿的风貌。《匈奴史稿》可说是对匈奴历史梳理集大成的著作,对于匈奴的发迹、强盛以及衰亡,皆能放在世界历史与西欧历史的背景下,高屋建瓴,引用各类文献典籍加以考据,同时指正一些学者的错误,一一加以驳斥,对匈奴文化的起源、与异族文化的融合以及匈奴的历史迁移都做了尽可能详备的阐述,可以说是匈奴历史研究上的扛鼎之作。

章节列表

升序↑

陈序经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德意志意识形态

德意志意识形态

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中译本由中央编译局据《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俄文第2版并参照德文原著译出,人民出版社1961年单行本。《德意志意识形态》写于1845—1846年。书中创立了以唯物史观为基本内容的崭新的世界观,奠定了科学共产主义的理论基础。全书两卷。第1卷,对费尔巴哈、布·鲍威尔和施蒂纳所代表的现代德国哲学的批判。正面阐述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同时批判费尔巴哈等人的哲学观点。其中第1章《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观点和唯心主义观点的对立》,主要是正面阐述唯物史观和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实际上概括了全书的基本理论内容,是全书的精华。第2卷,对各式各样先知所代表的德国社会主义的批判。主要批判以“真正的社会主义”为标榜,实际上反对通过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而主张用伤感主义的爱和说教来实现社会主义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各种代表人物。全书的中心思想是全面创立唯物史观的理论体系,批判唯心史观,从理论上论证科学共产主义思想。书中首次使用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术语,第一次提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的原理,阐明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这是第一部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全书在著者生前只发表了第2卷第4章,1932年和1933年才第一次由苏共中央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院分别用德文原文和俄译本全部出版。其中第1卷的第1章没有写完,同时缺第2卷的第2、3章。

李义山文集笺注

李义山文集笺注

诗文注。唐李商隐(约813—约858)撰,清徐树榖笺、徐炯注。十卷。商隐有《李义山文集》已著录。树榖字艺初,康熙进士,官至山东道监察御史。炯字章仲,康熙进士,官至直隶巡道。皆昆山人。此集成于清康熙五年(1666)。有表二卷、状一卷、启二卷、祭文二卷、祝文一卷、序一卷、书一卷。含清朱鹤龄所辑旧稿五卷。并补其所缺“状”体,系从闽本商隐文集中补入。共得表二十二篇、状二十三篇、启四十三篇、祭文十九篇、祝文十一篇、序五篇、书三篇,檄、箴、传、碑铭各一篇,赋二篇,杂著七篇,计一百五十篇。二徐笺注本系传世之第一部商隐散文辑注本。此本简明扼要。清末叶德辉评说:“注文亦简要有法,不隔断文意,读本中当推此为第一。”(《郋园读书志》)。有《四库全书》本,康熙四十七年刻本等。

乾隆云南通志

乾隆云南通志

清鄂尔泰修,靖道谟纂。乾隆元年(1736)刊本。是编乃雍正七年(1729)鄂氏奉诏纂修,属靖道谟因旧志增辑,分三十志,志各一卷,每志之下,间附以目,类目与《康熙云南通志》相似,首图说,终杂记。乾隆元年书成,时值鄂去官,继任督抚尹继善、张允随表进刊行。编端除载进书表、凡例十五则及鄂尔泰序跋外,内容较旧志已多增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是编纲领灿然,较原本颇有条理。

洞真太上太素玉箓

洞真太上太素玉箓

洞真太上大素玉箓。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期。系纂集《石景金阳素经》及上清派符文秘契而成。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前一部分述三太君,与《洞真太一帝君太丹隐书洞玄真经》同。 后有三种秘契,及《金精石景水母之经》,述服符轻举之术。《真诰》著录《赤丹金精石景水母》。本书盖由二经杂合而成。述存神与服符。盖为六朝道经。

党费

党费

短篇小说集。工人出版社1956年出版。作者王愿坚,山东省诸城县人,1954年开始创作短篇小说,这部集子收入了他初期的作品。其中《党费》一篇发表后即引起巨大反响,被收入中学语文教材。《党费》的女主人公、共产党员黄新,是老苏区女英雄的典型之一,她带头把自由结婚的丈夫送去参加红军,红军长征后,她带着5岁的女儿在和党失去联系的极端艰难的情况下,组织群众坚持斗争,千方百计为留在山上的游击队腌制咸菜,并用咸菜代替银元交纳党费。她把咸菜看得比生命还宝贵,甚至舍不得让自己的小女儿吃上一口。当游击队的同志生命危急时,她从容镇定地把孩子托给组织,牺牲自己,保护了同志。小说结构谨严,语言凝练,充满强烈的感情色彩,把黄新这个普通党员对党的赤子之心表露得淋漓尽致。另一篇《粮食的故事》,也是闪耀着崇高革命精神的感人之作。小说主人公郝吉标,冒着生命危险为游击队送粮,在敌人闻声追击的紧要关头,他毅然叫儿子去引开敌人,自己完成了送粮任务,这种为革命利益不惜牺牲自己幼子的行为令人心灵震颤。王愿坚擅长写革命战争题材,他在作品中塑造了不少充满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富于激情和魄力的人物形象,深深地感染了读者,是当时受欢迎的作家之一。文学新时期以来,他又发表了《路标》、《足迹》等小说,仍是以红军长征前后革命前辈可歌可泣的事迹为素材,受到读者好评。

血泪

血泪

《血泪》是郁达夫的一篇小说。原载一九二二年八月八日至十三日《时事新报·学灯》,据《郁达夫短篇小说集》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