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苦茶随笔
现代杂文集。周作人著。上海北新书局1935年10月初版。收作者1934年10月至1935年5月间所写文章48篇。1987年7月岳麓书社根据1936年4月第2版校订重印,并据《苦雨斋序跋文》补入原本未收入的《苦茶随笔小引》一文,新编了索引。周作人在《后记》中说:“《夜读抄》的读书的文章有二十几篇,在这里才得其三分之一,而讽刺牢骚的杂文却有三十篇以上,这实在太积极了,实在是彼劳无用的事。”“以后应当努力,用心写好文章,莫管人家鸟事,且谈草木虫鱼。”在《论语小记》(初载1935年1月10日《水星》月刊第1卷第4期)一文中,周作人认为中国的隐士与西方的隐士的最大不同,在于后者是“宗教”的,前者则是“社会或政治”的,既是政治上失意后的退路,又是政治上新的进取的准备。并说:“我从小读《论语》,现在得到的结果除中庸思想外乃是一点对于隐者的同情。”在《关于写文章》(初载1935年3月24日《大公报·文艺副刊》第144期)、《关于写文章二》等文中,作者针对有人批评他“近来写文章不积极,无益于社会”,说:“我不想写祭器文章,因为不相信文章是有用的”,重申了“文学无用论”的观点。在《半农纪念》、《隅卿纪念》等文中,作者对朋友的死表示了深深的悼惜,认为“中年以后丧朋友是很可悲的事,有如古书,少一部就少一部”。在《日本管窥》(初载1935年5月13日《国闻周报》第12卷第18期)等文中,周作人谈及日本问题,分析了日本国民的忠君思想,以及他们“由君臣主从之义发生的武士道”。书中还收有作者为俞平伯《古槐梦遇》、李广田《画廊集》等9本书所作的序跋,以及阅读《论语》、《东京散策记》等书所写的读书笔记。
声无哀乐论
晋人嵇康著,从声音本性与情感特征的关联上研究音乐本质的著作。同阮籍一样,他们都去探究追寻“乐”的“自然”本体;与阮籍不同的是:嵇康从“养生论”角度去发掘,而“养生论”在阮籍的乐论中没有什么地位。嵇康认为音乐可以养生,而养生的根本在于精神上的和,因此,嵇康认为音乐的本质就是“和”。《声无哀乐论》的直接理论基础是他的养生论。这种养生,与道家“全身保生”的养生不同,主要是“养神”即培养个体人格的独立性。但是,《声无哀乐论》又不是以“养生”为直接出发点的。他的直接出发点在于“养生”后面的“本体”——“和”。“和”不仅是“养生”而且也是“乐”的“本体”。人体有盛衰,“和”不变;音乐有“五音”,“和”常存。“乐”的“本体”—“和”,是永恒的常驻不变的,它本身没有欢乐与悲哀可言。人之所以感到似乎“乐”有“哀乐”,是把现象与本体混为一谈了。在嵇康看来,“哀乐”是人的情感的体现,是情感的特征,与“乐”的“本体”不是一回事,“心之与声,明为二物”。但又有一定的联系。”和声无象,而哀心有主。”如果你高兴了,就从“和声”中听到欢乐;如果你悲哀了,就从“和声”中听到忧愁。其实,“和声”还是“和声”,它并不改变本性,还是如风一样,自由吹拂。至于你感到“哀乐”那是你的情感使然,并非声音使你“哀乐”。这一点,在美学上有重要价值。它强调了主体自身情感状态在审美和艺术欣赏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审美感受的个体差异现象。“声无哀乐”而人能感受哀乐,人有哀乐却不能改变声音,正说明声音超越了哀乐,不被哀乐所局限。这正是艺术的本质。就是要使艺术超出有限而达到无限,使“至和之声,无所不感”,“兼御群理,总发众情。”
医学读书志
书目。清曹禾撰。二卷,附志一卷。禾字畸庵,江苏武进人。医家。学识渊博,医疗经验丰富,学术上受黄元御影响颇大。著有《疡医雅言》、《痘疹索隐》 等。深感中医典籍浩繁,诸书收贮馆阁,不易得见,遂据史志所载,闻见所及,于咸丰二年 (1852) 撰成是书。前有自序,后有门生刘汝航题跋。共选录“三坟”及列朝敕撰之书七十三种,三千余卷; 历代名医九十九家,医著四百十六种,三千余卷 (除重复外,实三百六十七种,二千余卷)。约二万余言。介绍医家生平,学术特点,考订著作源流,说明传本系统。观点明确,不淆众议,成一家之言。间有按语,详加论述,对诸书错误,亦有订正。可供医史、目录学研究参考。《武进阳湖县志》 已有著录。有双梧书屋医书本,一九八一年中医古籍出版社据皖歙程氏所藏本铅印出版。
治疟机要
近代医家刘裁吾著,成书于公元1912年。该书主要论述了疟疾的发病机制、症状表现及其治疗方法。刘裁吾在书中特别强调了荣卫在疟疾发病中的重要性,认为荣卫是人身之化机,凡百疾病皆系焉,而疟疾尤为显著。他详细分析了荣卫的生始会合、内外出入、阴阳顺逆、道路异同、度数疾徐等方面,并探讨了疟疾与荣卫的关系,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法。
秤星灵台秘要经
秤星灵台秘要经,撰人不详。据卷首序文,作者应为唐昭宗乾宁(894-897)年间人。《通志‧艺文略》道家类着录窦子通撰「灵台秘宝符书一卷」;《宋史‧艺文志》杂家类着录扶风隐者撰「通幽子灵台隐秘宝符一卷」,疑即此书。今本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众术类。此书言禳灾算命之术,内容可分为两部分。前半篇首先论述五行生克,并载各种禳解法术,如禳灾星法。禳火法、禳土法、禳木法、禳暗曜法等。后半篇星命历算法术,有歌诀二首。其一《洞微限歌》,根据人生所禀星命推算吉凶祸福。其二《洞微大数休咎歌》,根据生辰五行推算命运。
太上说南斗六司延寿度人妙经
太上说南斗六司延寿度人妙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北宋初。假托太上老君传授天师账道陵,言醮祀南斗六司延寿消灾之事。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道教经书《五斗经》中之一篇。经文假托太上老君于汉永寿元年(155)正月十五降于成都太昊玉女修丹之所,升于玉局座告张道陵,南斗位处离宫,主司阳官,宰御火帝,北斗位处坎宫,主司阴府,宰御水源。此二斗陶魄铸魂,魂既受炼,迁转生人,能依老君教法,可洗涤众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