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一浮

马一浮
  • 姓名:马一浮
  • 别名:幼名福田,更名浮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上虞长塘乡(今东关镇)后庄村人
  • 出生日期:1883
  • 逝世日期:1967
  • 民族族群:

马一浮(1883—1967),幼名福田,更名浮,字一浮,又字一佛,号湛翁、被褐,晚号蠲叟、蠲戏老人,上虞长塘乡(今东关镇)后庄村人。现代著名文史学家、书法家。


幼年随父寓居四川成都,5岁始回绍兴。15岁应县试,中秀才,与鲁迅先生同榜。一篇集句文章使主考汤寿潜赞叹不已,名列榜首,被招为婿。婚后二年,夫人病死,立誓终身不再另娶。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与马君武、谢无量在上海合办《二十世纪翻译世界》杂志,介绍西方文学;二十九年六月,赴美国主办留学生监督公署中文文牍。后又赴德国和西班牙学习外语。三十年,东渡日本学日文,回国后蛰居杭州,潜心学术研究。经常写文投《独立周报》、《民立报》,又依日文本重译意大利人著《政治罪恶论》。曾译《唐·吉诃德》,题为《稽先生传》。作歌颂秋瑾的长篇诗歌《鉴湖女侠行》,代汤寿潜作赞颂徐锡麟的《烈士徐君墓表》,编《朱舜水遗书》。是第一个把德文版《资本论》带到中国来的人,并且日译数纸,使挚友何燮侯得以共读。


辛亥革命后,汤寿潜出任浙江都督,不少人劝一浮走仕途,仍杜门不出,专一于考据、义理之学;且精研书法,合章草、汉隶于一体,终于自成一家,丰子恺称之为“中国书法界之泰斗”。


1936年,蒋介石召见,许以官职,不为所动。1937年7月抗战开始,先迁桐庐,再迁江西泰和。1938年夏,应竺可桢之聘,出任浙江大学教授。1939年初,应国民政府教育部聘,去广西书院讲学两个月。后又去四川乐山县乌尤寺任复性书院院长。1945年抗战胜利后回杭州。


新中国成立后,继续在杭州从事学术研究。历任浙江文史研究馆馆长,第二、三届政协全国委员会特邀代表。


著有《泰和会语》、《宜山会语》、《尔雅台答问》、《尔雅台答问续编》、《编年集》、《避寇集》、《朱子读书法》、《蠲戏斋诗》、《复性书院讲录》、《道德经释注》等。

猜你喜欢的书

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

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

《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是美国作家海明威创作的中篇小说。该作讲述了白人猎师罗伯特·威尔逊受雇陪一对美国富人夫妇弗朗西斯·麦康伯与妻子玛格丽特在非洲两天一夜的打猎经过。作品主要采用第三人称有限全知的叙述视角,通过简洁的对话,含蓄的叙述,细腻的心理描写,省略和重复等艺术手段,成功地塑造了威尔逊沉着老道、果敢自信的硬汉形象,表达了人生的意义在于敢于藐视死亡、勇于抗争的主题。

向警予文集

向警予文集

戴绪恭、姚维斗编。湖南人民出 版社1985年出版。系从各种报纸杂志和中国革命博物馆 等处收入向氏自1911年至1928年的文章132篇及作文、 日记、家书等编辑而成。内容包括向警予在青年求学时代的笔记、日记和作文;在溆浦办学时的文稿、信件和歌词;后期的部分书信;载于《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向导》《少年中国》《妇女杂志》《妇女周报》《妇女日报》等报刊上的作品。卷首载蔡和森所撰《向警予同志 传》,书末附《向警予年表》。是研究向警予思想及中国妇 女运动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素问识

素问识

医经著作。8卷。日本丹波元简 (廉夫) 撰于日本文化三年(1806年)。作者撷取《素问》72篇(除7篇大论与刺法、本病论) 之精要,摘录王冰、马莳、吴崑、张介宾等注家之言,及朱丹溪等学术见解,参考经传百氏,对《素问》某些条文进行训诂、解词、校勘和注释,并对前贤疏义之失,予以订正。卷首有素问解题、素问汇考、素问诸家注解书目及全元起本卷目等。要言不繁,识见允正,为研究《素问》重要参考文献之一。现有日天宝八年 (1837年)刊本,日文久三年 (1863年) 排印本,建国后有排印本。

夜猎记

夜猎记

孙了红著。悬疑推理类小说。有许多朋友,常常捉住了我,要我说故事。在我遇见那个红领带的朋友时,我便捉住了他,要他为我说些故事,以便转述给我的朋友们听。他是一个奇异的人物,生平最多奇异的经历。他常常把他的奇异的经历告诉我。而他又是一个说谎的专家,逢到无事可说时,他便告诉我一个谎。他说:这世界,整个就是一个谎。越是了不起的人,他们越会说谎;而越会说谎,也越使他们了不起。在以前,说谎是恶习;而现在,说谎却成了美德。为了养成美德,他也学会了说谎。于是他又为我说了一个离奇得近乎荒诞的故事。这可能又是一个谎。现在让我转述给你们听。说不说由我,信不信由你。

受十善戒经白话文

受十善戒经白话文

一卷,失译。说十恶业之名,授十善戒之法,及杀生偷盗邪淫之十报十过。十恶业品第一。佛为舍利弗说十恶业名,并示以授十善戒法,身三、口四、意三、三番归依而受,次授八戒斋法。十施报品第二。颂叹不杀功德,次说杀生十报,略叹不盗功德,次说偷盗十报,赞叹不淫有五功德,次说淫有十过,颂叹不妄语等功德,次说口四过恶业。

净土圣贤录

净土圣贤录

凡九卷。清代彭希涑撰。收于卍续藏第一三五册。以记述净土教主阿弥陀佛及阐教圣众如观世音、大势至、文殊、普贤等菩萨为始,集录历代宣扬净土法门之比丘、比丘尼等凡五百人之事迹。总立十门,即:(一)净土教祖,(二)阐教圣众, (三)往生比丘,(四)往生比丘尼,(五)往生人王,(六)往生王臣,(七)往生居士,(八)往生杂流, (九)往生女人,(十)往生物类。多由历代之高僧传、佛祖统纪、佛祖通载等择出,于各传末皆载有典据。又清代胡珽编有净土圣贤录续编四卷,体例以净土圣贤录为准,编年纪月始于清初,分比丘、比丘尼、王臣、居士、杂流、女人、物类等七科,列叙一七五人之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