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谈
作者:王同轨
明代文言志怪小说集。一名《赏心粹语》。五卷本、十五卷本。明王同轨撰。今存万历二十五年(一五九七)序刊金陵世德堂本书衣题云: “重刻北京原板《耳谭》,金陵世德堂梓。 ”《耳谭类增凡例》又云: “曩岁需次都门,裒奇事数卷,会有饷金者,因以灾木。已而金陵、浙、陕皆有板。”可见此书初板于北京,后又有多种重刻本。内容则为纂集异闻,每条必详所说之人,以示征信,用苏鹗《杜阳杂编》之例。前有李维桢序(《四库全书总目》误作书写人陶冶),称其“事不必尽核, 理不必尽合,而文亦不必尽讳”,此当为“小说家之定评”。此书当时颇为流行,作者又事增补。初刻五卷,先增十五卷,再增为五十四卷。万历三十一年(一六○三)金陵世德堂又刊《耳谈类增》五十四卷。
王同轨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朱生豪情书全集
本书共收录朱生豪情书308封,全面展示了朱生豪当时写作的手迹和心迹。从1933年到1942年两人结婚,直到1944年朱生豪去世,这些情书见证了传奇而悲壮的爱情。正是由于伟大的爱情和患难与共的知己,才成就了一代译莎巨匠。本书手稿全部经朱生豪后人朱尚刚先生授权并整理。全书共收录朱生豪情书308封,全面展示了朱生豪当时写作的手迹和心迹,是迄今遗留的保存最完整的朱生豪情书手稿。
外治寿世方
又名《外治寿世方初编》。方书。清邹存淦撰。四卷。存淦字俪笙,海宁(今属浙江)人。作者认为年老体衰,幼年体嫩,皆不易服药;痘瘄、产科生死攸关,惟外治较为稳妥。故广收博采各科外治法之名方,仿吴师机《理瀹骈文》体例,编辑成帙。全书约八万字。成书于光绪三年(1877)。卷一,以病症分类。包括伤寒、感冒、中风等二十六门。卷二至卷三,以部位分类,自头至足共分三十六门,其中含有淋症、遗泻、疮痈、诸伤等病症。卷四,分妇科、儿科、痘瘄、急救、杂症、余录六门。凡六十八门,载方约二千三百余首,包括临床各科外治法的治疗方药,而以外科病症居多。分类详细,治法稳妥实用,可供临症参考。有光绪三年刊本,《珍本医书集成》本。
大明奇侠传
《大明奇侠传》,又名《云钟雁三闹太平庄全传》《云钟雁三侠传》。夫人生之初,浑然天理,无所谓善,又何有恶?至嗜欲深而性渐乖,遂至始于家庭,终于邦国。古人著书以相戒劝,正言之而不能行者,则微言之,微言之而不能行者,则创为传奇小说,以告戒于世。庸夫愚妇无不口谈心讲,以悦耳目。其苦心孤诣,更有功于警迷觉悟耳。今此书向有钞录旧本,江以南流播尚少,坊友属予阅定,惠付枣梨,庶几广为传观,且可见福善祸淫之理,尚扶翼于宇宙间也。予因述其缘起如此。道光二十九年夏四月珠湖渔隐识于道南书屋
隶书体
一篇。书评。晋代成公绥撰。此篇意在抑篆草而尊隶书。在实用功能上,认为隶书既无篆书之繁,亦无草书之“近伪”,最“适之中庸”、“用之简易”。在书艺创造上,从笔画、布白、形体、排列到运笔、体势、风格等方面道出了隶书的特点: “烂若天文之布曜,蔚若锦绣之有章。”“若暇龙盘游,蜿蜒轩翥,鸾凤翱翔,矫翼欲去;或若鸷鸟将击,并体抑怒,良马腾骧,奔放向路。”这既是对东汉隶书高度艺术成就的形象写照,也是传统类比思维在书论中的突出体现。《太平御览·征引书目》作“隶势”。《书苑菁华》录此。今有《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张氏本、寿考堂本、信述堂本、经济堂本、翰墨山房本、扫叶山房石印本、四川官印局本)和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本。
现观庄严论略解
现观庄严论略解,四卷,法尊法师译。全称《般若波罗蜜多优波提舍(教授)·现观庄严论》。藏传佛学以此为“弥勒五论”之首,各教派均极重视,而汉传未译,弥勒五法中未列此论。系略摄二万五千颂般若经之纲要。组织为三智、八事、七十义。极为简要地概括了一个凡夫循序修持以达到成佛境地之全部过程,共272颂。分为八品:(1)一切种智品;(2)道智品;(3)一切智品;(4)一切正等现观品;(5)顶现观品;(6)次第现观品;(7)刹那正等现观品;(8)法身品。前三品令遍知一切智性、次四品为令于一切智性得自在而说加行,终品说由加行可达到佛果。三智为:基智、道智、一切种智。七十义为三智三十法,四加行三十六法,法身四法。印度依据此论而注释般若二万五千颂之著作甚多,藏文《丹珠尔》中收有二十一种,其中以圣解脱军和狮子贤的诠释为最权威;藏文的注释更多,其中以宗喀巴的《善说金鬘疏》为最著名,汉文有法尊(1902—1980)的译本及略解,详细研究的著作尚少。
华严经疏注
华严经疏注百二十卷,唐澄观述。宋净源录疏注经。缺卷二十一至七十又九十一至一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