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辞类纂
作者:姚鼐
清姚鼐编古文总集。姚鼐字姬传,因室名惜抱轩,人称惜抱先生,桐城(今安徽桐城)人。兼方苞、刘大櫆之长,为桐城派“三祖”之一,是桐城派散文的集大成者。桐城派讲究“义法”,标举“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并重,以阳刚阴柔分析文章风格,提出“神、理、气、味、格、律、声、色”为文章精蕴。此书的编辑正反映了桐城派散文的标准和观点。全书分75卷,选录上自战国下迄清代的古文辞赋约700余篇,依文体分为13类,即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箴铭、辞赋、哀祭,文体分类更趋合理。书前有序目,略述各类文体的特点、源流及其义例,书中有评点,阐发桐城派文学观点。选录重点为《战国策》、《史记》、两汉散文、唐宋八大家、明代归有光和清代方苞、刘大櫆的古文,间选元结、李翱、张载、晁补之等人的文章。魏晋六朝作品,在辞赋类中仅选晋代张华、刘伶、陶渊明、鲍照的赋各1篇,潘岳的赋3篇。在颂赞类中仅选晋代袁宏的赞1篇。此书成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乾、嘉间皆以抄本流传,嘉庆末康绍庸始刻于广东,道光五年吴启昌复刊于金陵,光绪间李承渊重刻本为姚氏晚年定本。1988年岳麓书社出版标点本,以《四部备要》刻本为底本,并据通行各篇所出原书订正。此外,清末王先谦编《续古文辞类纂》34
章节列表
升序↑- 序目
- 序
- 卷一
- 卷二
- 卷三
- 卷四
- 卷五
- 卷六
- 卷七
- 卷八
- 卷九
- 卷十
- 卷十一
- 卷十二
- 卷十三
- 卷十四
- 卷十五
- 卷十六
- 卷十七
- 卷十八
- 卷十九
- 卷二十
- 卷二十一
- 卷二十二
- 卷二十三
- 卷二十四
- 卷二十五
- 卷二十六
- 卷二十七
- 卷二十八
- 卷二十九
- 卷三十
- 卷三十一
- 卷三十二
- 卷三十三
- 卷三十四
- 卷三十五
- 卷三十六
- 卷三十七
- 卷三十八
- 卷三十九
- 卷四十
- 卷四十一
- 卷四十二
- 卷四十三
- 卷四十四
- 卷四十五
- 卷四十六
- 卷四十七
- 卷四十八
- 卷四十九
- 卷五十
- 卷五十一
- 卷五十二
- 卷五十三
- 卷五十四
- 卷五十五
- 卷五十六
- 卷五十七
- 卷五十八
- 卷五十九
- 卷六十
- 卷六十一
- 卷六十二
- 卷六十三
- 卷六十四
- 卷六十五
- 卷六十六
- 卷六十七
- 卷六十八
- 卷六十九
- 卷七十
- 卷七十一
- 卷七十二
- 卷七十三
- 卷七十四
- 卷七十五
姚鼐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牧斋初学集
明代诗文别集。钱谦益撰。钱谦益是明清之际文学家,号牧斋。本集是他在明代所作的诗文结集。诗20卷,包括《还朝诗集》、《归田诗集》各上、下2卷,《崇祯诗集》6卷,《桑林诗集》、《霖雨诗集》各1卷,《试拈诗集》、《丙舍诗集》各上、下2卷,《移居诗集》1卷,《东山诗集》3卷,编年排次;文90卷,除各种体裁之外,还包括《太祖实录辨证》、《读杜小笺》、《读杜二笺》等3种学术专著。以上合计110卷,卷次相属。钱谦益是由明入清的重要作家。其文典重深稳,议论考证,富博丰赡,在明末较有声誉,入清后亦影响了清初文坛。此集系他手自编定在明时作品。有《四部丛刑》本。
上清洞真智慧观身大戒文
《上清洞真智慧观身大戒文》,早期上清派经典之一,约出于东晋南朝。《上清大洞真经目》着录「洞真智慧观身三百大戒文一卷」,即此书。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无上秘要》卷四五亦全录其文。此书内载「玉清智慧戒」(又称观身戒),包括下元戒品一百八十条,中元戒品二百十六条,上元戒品三百条,共计戒律六百九十六条。据称此戒乃太上高圣道君授元始天王,元始天王又传授太微天帝、太极高仙,道学之士皆应尊奉戒文。
大学衍义
南宋理学家真德秀的政治哲学著作。 共四十三卷。全书以“帝王为治之序”、“帝王为学之 本”、“格物致知之要”、“诚意正心之要”、“修身之要”、 “齐家之要”为纲目;目中又有细目,“每条之中,首之以 圣贤典训,次之以古今之迹、诸儒之释经论史,有所发明者录之”。是对《大学》思想的发挥,故名“衍义”。此书以四书中的《大学》为本,推衍其义,故名。当时宋理宗荒于国政,奸佞用事。作者借《大学》之义,援引儒家典籍和史事,并附己说,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以倡明君主为治之理。全书首刊帝王为治之序、帝王为学之本,次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四大纲。
入楞伽经梵本新译
《入楞伽经》是一部难读的经典。说他难读并非经中名相深奥,而是主旨难明。《入楞伽经》所贯串的,实为佛法修习的最高法门,以当下自解脱为目标。这法门亦即是文殊师利菩萨及维摩诘居士所演说的「不可思议法门」。译著者对本书有详尽的本译及导论,希望对研读该书的读者有所助益,破解疑难。另,WIKI《楞伽经》条:梵文原典的发现及谈锡永译本:梵文原典由一位英国外交官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偶然发现,1923年,日本人南条文雄(Nanjō Bunyū)曾校刊梵文本行世。2005年谈锡永上师根据南条文雄所刊的梵文本,参考现存的三种汉译本和二种藏译本而翻出《入楞伽经梵本新译》。谈锡永,法号无畏金刚(DorjeJigdral),以笔名王亭之驰誉于世。广东南海人,先世八旗士族。童年随长辈习东密,十二岁入道家西派之门,旋即对佛典产生浓厚兴趣,至二十八岁时皈依西藏密宗,于三十八岁时,得宁玛派金刚阿阇梨位。一九八六年由香港移居夏威夷,修习大圆满四部加行法;一九九三年移居加拿大图麟都(Toronio)。早期佛学著述,收录于张曼涛编《现代佛教学术丛刊》。通俗佛学著述有《谈佛谈密》、《说观世音与大悲咒》、《谈西藏密宗占卜》、《细说轮回》、《谈佛家名相》、《谈密宗名相》、《谈佛家宗派》、《闲话密宗》等,均由香港博益出版。于香港、夏威夷、纽约、图麟都、温哥华五地创立「密乘佛学会」,弘扬宁玛派教法。
法华统略
六卷。唐代释吉藏撰。《妙法莲华经统略》是吉藏于开皇十五年 (595)投足天台以后所晚出之作。与投足天台之前所作的《妙法莲华经义疏》,《法华去论》在科文释义方面多有不同,其所主学说思想也发生了变化。对此吉藏在统略序文中指出六点,即:“一、二本所无,今文方有……”,“二,全废旧通,用今新意。”“三,新旧尔用,可适时而说”。“四,首言暧昧,今则显明”“五、大宗乃一而转势不同。”“六、改旧分章,依今科约”。可见,虽出一人之手前后三疏差异之处甚多,此数端者,尤以 “统略”为最重要。诚可视为吉藏晚年对妙法莲华经的定论之见。现常见版本是续藏经本。
大明重刊三藏圣教目录
即南藏目录分十七科﹕一般若部、二宝积部、三大集部、四华严部、五涅盘部、六五大部外重译经、七单译经、八小乘阿含部、九小乘单译经、十宋元入藏诸大小乘经、十一西土圣贤撰集、十二大乘律、十三小乘律、十四大乘论、十五小乘论、十六续入藏诸论、十七此方撰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