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目

古文辞类纂

清 姚鼐 编Er5中华典藏网

序目Er5中华典藏网

鼐少闻古文法于伯父坞先生及同乡刘耕南先生,少究其义,未之深学也。其后游宦数十年,益不得暇,独以幼所闻者置之胸臆而已。乾隆四十年,以疾请归,伯父前卒,不得见矣。刘先生年八十,犹喜谈说,见则必论古文。后又二年,余来扬州,少年或从问古文法。夫文无所谓古今也,惟其当而已。得其当,则六经至于今日,其为道也一。知其所以当,则于古虽远,而于今取法,如衣食之不可释;不知其所以当,而敝弃于时,则存一家之言,以资来者,容有俟焉。于是以所闻习者,编次论说,为《古文辞类纂》。其类十三,曰:论辨类,序跋类,奏议类,书说类,赠序类,诏令类,传状类,碑志类,杂记类,箴铭类,颂赞类,辞赋类,哀祭类。一类内而为用不同者,别之为上下编云。Er5中华典藏网

论辨类者,盖原于古之诸子,各以所学著书诏后世。Er5中华典藏网

孔、孟之道与文,至矣。自老、庄以降,道有是非,文有工拙。今悉以子家不录,录自贾生始。盖退之著论,取于六经、《孟子》,子厚取于韩非、贾生,明允杂以苏、张之流,子瞻兼及于《庄子》。学之至善者,神合焉;善而不至者,貌存焉。惜乎子厚之才,可以为其至而不及至者,年为之也。Er5中华典藏网

卷一Er5中华典藏网

贾生过秦论上Er5中华典藏网

贾生过秦论中Er5中华典藏网

贾生过秦论下Er5中华典藏网

太史公谈论六家要指Er5中华典藏网

卷二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原道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原性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原毁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讳辩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对禹问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获麟解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改葬服议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师说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争臣论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守戒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杂说一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杂说四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伯夷颂Er5中华典藏网

柳子厚封建论Er5中华典藏网

柳子厚桐叶封弟辩Er5中华典藏网

柳子厚晋文公问守原议Er5中华典藏网

李习之复性书下Er5中华典藏网

卷三Er5中华典藏网

欧阳永叔本论中Er5中华典藏网

欧阳永叔朋党论Er5中华典藏网

欧阳永叔为君难论上Er5中华典藏网

欧阳永叔为君难论下Er5中华典藏网

曾子固唐论Er5中华典藏网

苏明允易论Er5中华典藏网

苏明允乐论Er5中华典藏网

苏明允诗论Er5中华典藏网

苏明允书论Er5中华典藏网

苏明允明论Er5中华典藏网

苏明允谏论上Er5中华典藏网

苏明允谏论下Er5中华典藏网

苏明允管仲论Er5中华典藏网

苏明允权书六 孙武Er5中华典藏网

苏明允权书八 六国Er5中华典藏网

苏明允权书九 高帝Er5中华典藏网

苏明允权书十 项籍Er5中华典藏网

苏明允衡论二 御将Er5中华典藏网

苏明允衡论七 申法Er5中华典藏网

苏明允衡论十 田制Er5中华典藏网

卷四Er5中华典藏网

苏子瞻志林 平王Er5中华典藏网

苏子瞻志林 鲁隐公Er5中华典藏网

苏子瞻志林 范蠡Er5中华典藏网

苏子瞻志林 战国任侠Er5中华典藏网

苏子瞻志林 始皇扶苏Er5中华典藏网

苏子瞻志林 范增Er5中华典藏网

苏子瞻志林 伊尹Er5中华典藏网

苏子瞻荀卿论Er5中华典藏网

苏子瞻韩非论Er5中华典藏网

苏子瞻始皇论Er5中华典藏网

苏子瞻留侯论Er5中华典藏网

苏子瞻贾谊论Er5中华典藏网

苏子瞻晁错论Er5中华典藏网

苏子瞻大臣论上Er5中华典藏网

苏子瞻大臣论下Er5中华典藏网

卷五Er5中华典藏网

苏子由商论Er5中华典藏网

苏子由六国论Er5中华典藏网

苏子由三国论Er5中华典藏网

苏子由汉文帝论Er5中华典藏网

苏子由唐论Er5中华典藏网

王介甫原过Er5中华典藏网

王介甫复仇解Er5中华典藏网

刘才甫息争Er5中华典藏网

序跋类者,昔前圣作《易》,孔子为作《系辞》、《说卦》、《文言》、《序卦》、《杂卦》之传,以推论本原,广大其义。《诗》、《书》皆有序,而《仪礼》篇后有记,皆儒者所为。其余诸子,或自序其意,或弟子作之,《庄子天下篇》、《荀子》末篇皆是也。余撰次古文辞,不载史传,以不可胜录也。惟载太史公、欧阳永叔表志叙论数首,序之最工者也。向、歆奏校书各有序,世不尽传,传者或伪,今存子政《战国策序》一篇,著其概。其后目录之序,子固独优已。Er5中华典藏网

卷六Er5中华典藏网

司马子长十二诸侯年表序Er5中华典藏网

司马子长六国表序Er5中华典藏网

司马子长秦楚之际月表序Er5中华典藏网

司马子长汉兴以来诸侯年表序Er5中华典藏网

司马子长高祖功臣侯年表序Er5中华典藏网

司马子长建元以来侯者年表序Er5中华典藏网

刘子政战国策序Er5中华典藏网

班孟坚记秦始皇本纪后Er5中华典藏网

班孟坚汉诸侯王表序Er5中华典藏网

卷七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读仪礼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读荀子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韦侍讲盛山十二诗序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荆潭唱和诗序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上巳日燕太学听弹琴诗序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张中丞传后叙Er5中华典藏网

柳子厚论语辩二首Er5中华典藏网

柳子厚辩列子Er5中华典藏网

柳子厚辩文子Er5中华典藏网

柳子厚辩鬼谷子Er5中华典藏网

柳子厚辩晏子春秋Er5中华典藏网

柳子厚辩?冠子Er5中华典藏网

柳子愚厚溪诗序Er5中华典藏网

卷八Er5中华典藏网

欧阳永叔唐书艺文志序Er5中华典藏网

欧阳永叔五代史职方考序Er5中华典藏网

欧阳永叔五代史一行传序Er5中华典藏网

欧阳永叔五代史宦者传论Er5中华典藏网

欧阳永叔五代史伶官传序Er5中华典藏网

欧阳永叔集古录目序Er5中华典藏网

欧阳永叔苏氏文集序Er5中华典藏网

欧阳永叔江邻几文集序Er5中华典藏网

欧阳永叔释惟俨文集序Er5中华典藏网

欧阳永叔释秘演诗集序Er5中华典藏网

卷九Er5中华典藏网

曾子固战国策目录序Er5中华典藏网

曾子固新序目录序Er5中华典藏网

曾子固列女传目录序Er5中华典藏网

曾子固徐干中论目录序Er5中华典藏网

曾子固范贯之奏议集序Er5中华典藏网

曾子固先大夫集后序Er5中华典藏网

曾子固馆阁送钱纯老知婺州诗序Er5中华典藏网

曾子固书魏郑公传后Er5中华典藏网

卷十Er5中华典藏网

苏明允族谱引Er5中华典藏网

苏明允族谱后录Er5中华典藏网

苏子由元?会计录序Er5中华典藏网

苏子由会计录民赋序Er5中华典藏网

王介甫周礼义序Er5中华典藏网

王介甫书义序Er5中华典藏网

王介甫诗义序Er5中华典藏网

王介甫读孔子世家Er5中华典藏网

王介甫读孟尝君传Er5中华典藏网

王介甫读刺客传Er5中华典藏网

王介甫书李文公集后Er5中华典藏网

王介甫灵谷诗序Er5中华典藏网

归熙甫汊口志序Er5中华典藏网

归熙甫题张幼于裒文太史卷Er5中华典藏网

方灵皋书孝妇魏氏诗后Er5中华典藏网

刘才甫海舶三集序Er5中华典藏网

刘才甫倪司城诗集序Er5中华典藏网

奏议类者,盖唐、虞、三代圣贤陈说其君之辞,《尚书》具之矣。周衰,列国臣子为国谋者,谊忠而辞美,皆本谟、诰之遗,学者多诵之。其载《春秋》内外传者不录,录自战国以下。汉以来有表、奏、疏、议、上书、封事之异名,其实一类。惟对策虽亦臣下告君之辞,而其体少别,故置之下编。两苏应制举时所进时务策,又以附对策之后。Er5中华典藏网

卷十一Er5中华典藏网

楚莫敖子华对威王Er5中华典藏网

张仪司马错议伐蜀Er5中华典藏网

苏子说齐闵王Er5中华典藏网

虞卿议割六城与秦Er5中华典藏网

中旗说秦昭王Er5中华典藏网

信陵君谏与秦攻韩Er5中华典藏网

李斯谏逐客书Er5中华典藏网

李斯论督责书Er5中华典藏网

卷十二Er5中华典藏网

贾山至言Er5中华典藏网

贾生陈政事疏Er5中华典藏网

贾生论积贮疏Er5中华典藏网

贾生请封建子弟疏Er5中华典藏网

贾生谏封淮南四子疏Er5中华典藏网

贾生谏放民私铸疏Er5中华典藏网

卷十三Er5中华典藏网

晁错言兵事书Er5中华典藏网

晁错论守边备塞书Er5中华典藏网

晁错复论募民徙塞下书Er5中华典藏网

晁错论贵粟疏Er5中华典藏网

司马长卿谏猎书Er5中华典藏网

淮南王安谏伐闽越书Er5中华典藏网

严安言世务书Er5中华典藏网

主父偃论伐匈奴书Er5中华典藏网

吾丘子赣禁民挟弓弩议Er5中华典藏网

东方曼倩谏除上林苑Er5中华典藏网

东方曼倩化民有道对Er5中华典藏网

卷十四Er5中华典藏网

路长君上德缓刑书Er5中华典藏网

张子高论霍氏封事Er5中华典藏网

魏弱翁谏击匈奴书Er5中华典藏网

赵翁孙陈兵利害书Er5中华典藏网

赵翁孙屯田奏一Er5中华典藏网

赵翁孙屯田奏二Er5中华典藏网

赵翁孙屯田奏三Er5中华典藏网

萧长倩驳入粟赎罪议Er5中华典藏网

贾君房罢珠对Er5中华典藏网

卷十五Er5中华典藏网

刘子政条灾异封事Er5中华典藏网

刘子政论甘延寿等疏Er5中华典藏网

刘子政论起昌陵疏Er5中华典藏网

刘子政极谏外家封事Er5中华典藏网

刘子政上星孛奏Er5中华典藏网

匡稚圭上政治得失疏Er5中华典藏网

匡稚圭论治性正家疏Er5中华典藏网

匡稚圭戒妃匹劝经学威仪之则疏Er5中华典藏网

侯应罢边备议Er5中华典藏网

谷子云讼陈汤疏Er5中华典藏网

耿育讼陈汤疏Er5中华典藏网

贾让治河议Er5中华典藏网

扬子云谏不许单于朝书Er5中华典藏网

刘子骏毁庙议Er5中华典藏网

诸葛孔明出师表Er5中华典藏网

卷十六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议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复仇议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论佛骨表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潮州刺史谢上表Er5中华典藏网

柳子厚驳复仇议Er5中华典藏网

卷十七Er5中华典藏网

欧阳永叔论台谏言事未蒙听允书Er5中华典藏网

曾子固移沧州过阙上殿疏Er5中华典藏网

卷十八Er5中华典藏网

苏子瞻上皇帝书Er5中华典藏网

卷十九Er5中华典藏网

苏子瞻代张方平谏用兵书Er5中华典藏网

苏子瞻徐州上皇帝书Er5中华典藏网

苏子瞻圜丘合祭六议札子Er5中华典藏网

卷二十Er5中华典藏网

王介甫上仁宗皇帝言事书Er5中华典藏网

王介甫本朝百年无事札子Er5中华典藏网

王介甫进戒疏Er5中华典藏网

右奏议类上编Er5中华典藏网

卷二十一Er5中华典藏网

董子对贤良策一Er5中华典藏网

董子对贤良策二Er5中华典藏网

董子对贤良策三Er5中华典藏网

卷二十二Er5中华典藏网

苏子瞻对制科策Er5中华典藏网

卷二十三Er5中华典藏网

苏子瞻策略一Er5中华典藏网

苏子瞻策略四Er5中华典藏网

苏子瞻策略五Er5中华典藏网

苏子瞻决壅蔽Er5中华典藏网

苏子瞻无沮善Er5中华典藏网

苏子瞻省费用Er5中华典藏网

苏子瞻蓄材用Er5中华典藏网

苏子瞻练军实Er5中华典藏网

苏子瞻倡勇敢Er5中华典藏网

苏子瞻教战守Er5中华典藏网

卷二十四Er5中华典藏网

苏子瞻策断中Er5中华典藏网

苏子瞻策断下Er5中华典藏网

苏子由君术策五Er5中华典藏网

苏子由臣事策一Er5中华典藏网

苏子由民政策一Er5中华典藏网

苏子由民政策二Er5中华典藏网

右奏议类下编Er5中华典藏网

书说类者,昔周公之告召公,有《君?》之篇。春秋之世,列国士大夫或面相告语,或为书相遗,其义一也。战国说士说其时主,当委质为臣,则入之奏议;其已去国,或说异国之君,则入此编。Er5中华典藏网

卷二十五Er5中华典藏网

赵良说商君Er5中华典藏网

陈轸为齐说楚昭阳Er5中华典藏网

陈轸说楚王毋绝于齐Er5中华典藏网

陈轸说齐以兵合于三晋Er5中华典藏网

苏季子说燕文侯Er5中华典藏网

苏季子说赵肃侯Er5中华典藏网

苏季子说韩昭侯Er5中华典藏网

苏季子说魏襄王Er5中华典藏网

苏季子说齐宣王Er5中华典藏网

苏季子自齐反燕说燕易王Er5中华典藏网

苏代止孟尝君入秦Er5中华典藏网

苏代说齐不为帝Er5中华典藏网

苏代遗燕昭王书Er5中华典藏网

苏代约燕昭王Er5中华典藏网

苏厉为齐遗赵惠文王书Er5中华典藏网

苏厉为周说白起Er5中华典藏网

卷二十六Er5中华典藏网

张仪说魏哀王Er5中华典藏网

张仪说楚怀王Er5中华典藏网

张仪说韩襄王Er5中华典藏网

淳于髡说齐宣王见七士Er5中华典藏网

淳于髡说齐王止伐魏Er5中华典藏网

淳于髡解受魏璧马Er5中华典藏网

黄歇说秦昭王Er5中华典藏网

范睢献书秦昭王Er5中华典藏网

范睢说秦昭王Er5中华典藏网

范睢说昭王论四贵Er5中华典藏网

乐毅报燕惠王书Er5中华典藏网

周止魏王朝秦Er5中华典藏网

孙臣止魏安王割地Er5中华典藏网

卷二十七Er5中华典藏网

鲁仲连说辛垣衍Er5中华典藏网

鲁仲连与田单论攻狄Er5中华典藏网

鲁仲连遗燕将书Er5中华典藏网

触说赵太后Er5中华典藏网

冯忌止平原君伐燕Er5中华典藏网

蔡泽说应侯Er5中华典藏网

魏加与春申君论将Er5中华典藏网

汗明说春申君Er5中华典藏网

陈余遗章邯书Er5中华典藏网

卷二十八Er5中华典藏网

邹阳谏吴王书Er5中华典藏网

邹阳狱中上梁王书Er5中华典藏网

枚叔说吴王书Er5中华典藏网

枚叔复说吴王Er5中华典藏网

司马子长报任安书Er5中华典藏网

庶子王生遗盖宽饶书Er5中华典藏网

杨子幼报孙会宗书Er5中华典藏网

刘子骏移让太常博士书Er5中华典藏网

卷二十九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与孟尚书书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与鄂州柳中丞书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再与鄂州柳中丞书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与崔群书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答崔立之书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答陈商书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答李秀才书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答吕山人书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答窦秀才书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答李翊书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答刘正夫书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答尉迟生书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与冯宿论文书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与卫中行书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与孟东野书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答刘秀才论史书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重答李翊书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上兵部李侍郎书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应科目时与人书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为人求荐书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与陈给事书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上宰相书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后十九日复上书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与汝州卢郎中论荐侯喜状Er5中华典藏网

卷三十Er5中华典藏网

柳子厚寄京兆许孟容书Er5中华典藏网

柳子厚与萧翰林书Er5中华典藏网

柳子厚与李翰林建书Er5中华典藏网

柳子厚答吴秀才谢示新文书Er5中华典藏网

卷三十一Er5中华典藏网

欧阳永叔与尹师鲁书Er5中华典藏网

曾子固寄欧阳舍人书Er5中华典藏网

曾子固谢杜相公书Er5中华典藏网

苏明允上韩枢密书Er5中华典藏网

苏明允上欧阳内翰书Er5中华典藏网

苏子瞻上王兵部书Er5中华典藏网

苏子瞻答李端叔书Er5中华典藏网

苏子由上枢密韩太尉书Er5中华典藏网

王介甫答韶州张殿丞书Er5中华典藏网

王介甫上凌屯田书Er5中华典藏网

王介甫答司马谏议书Er5中华典藏网

赠序类者,老子曰:“君子赠人以言。”颜渊、子路之相违,则以言相赠处。梁王觞诸侯于范台,鲁君择言而进,所以致敬爱、陈忠告之谊也。唐初赠人,始以序名,作者亦众。至于昌黎,乃得古人之意,其文冠绝前后作者。苏明允之考名序,故苏氏讳序,或曰引,或曰说。今悉依其体,编之于此。Er5中华典藏网

卷三十二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送董邵南序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送王秀才序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送孟东野序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送高闲上人序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送廖道士序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送窦从事序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送杨少尹序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送李愿归盘谷序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送区册序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送郑尚书序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送殷员外序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送幽州李端公序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送王秀才埙序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赠张童子序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与浮屠文畅师序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送石处士序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赠崔复州序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送水陆运使韩侍御归所治序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送湖南李正字序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爱直赠李君房别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送郑十校理序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送浮屠令纵西游序Er5中华典藏网

卷三十三Er5中华典藏网

欧阳永叔送杨序Er5中华典藏网

欧阳永叔送田画秀才宁亲万州序Er5中华典藏网

欧阳永叔送徐无党南归序Er5中华典藏网

欧阳永叔郑荀改名序Er5中华典藏网

曾子固送周屯田序Er5中华典藏网

曾子固赠黎安二生序Er5中华典藏网

曾子固送江任序Er5中华典藏网

曾子固送傅向老令瑞安序Er5中华典藏网

苏明允送石昌言为北使引Er5中华典藏网

苏明允仲兄文甫说Er5中华典藏网

苏明允名二子说Er5中华典藏网

苏子瞻太息 送秦少章Er5中华典藏网

苏子瞻日喻 赠吴彦律Er5中华典藏网

苏子瞻稼说 送张Er5中华典藏网

王介甫送孙正之序Er5中华典藏网

卷三十四Er5中华典藏网

归熙甫周弦斋寿序Er5中华典藏网

归熙甫戴素庵七十寿序Er5中华典藏网

归熙甫王母顾孺人六十寿序Er5中华典藏网

归熙甫顾夫人八十寿序Er5中华典藏网

归熙甫守耕说Er5中华典藏网

归熙甫二石说Er5中华典藏网

归熙甫张雄字说Er5中华典藏网

归熙甫二子字说Er5中华典藏网

方灵皋送王林南归序Er5中华典藏网

方灵皋送刘函三序Er5中华典藏网

方灵皋送左未生南归序Er5中华典藏网

方灵皋送李雨苍序Er5中华典藏网

刘才甫送张闲中序Er5中华典藏网

刘才甫送沈园序Er5中华典藏网

刘才甫送姚姬传南归序Er5中华典藏网

诏令类者,原于《尚书》之誓、诰。周之衰也,文诰犹存。昭王制,肃强侯,所以悦人心而胜于三军之众,犹有赖焉。秦最无道,而辞则伟。汉至文、景,意与辞俱美矣,后世无以逮之。光武以降,人主虽有善意,而辞气何其衰薄也?檄令皆谕下之辞,韩退之《鳄鱼文》,檄令类也,故悉附之。Er5中华典藏网

卷三十五Er5中华典藏网

秦始皇初并天下议帝号令Er5中华典藏网

汉高帝入关告谕Er5中华典藏网

汉高帝二年发使者告诸侯伐楚Er5中华典藏网

汉高帝五年赦天下令Er5中华典藏网

汉高帝令吏善遇高爵诏Er5中华典藏网

汉高帝六年上太公尊号诏Er5中华典藏网

汉高帝十一年求贤诏Er5中华典藏网

汉文帝元年议犯法相坐诏Er5中华典藏网

汉文帝议振贷诏Er5中华典藏网

汉文帝赐南粤王赵佗书Er5中华典藏网

汉文帝二年除诽谤法诏Er5中华典藏网

汉文帝日食诏Er5中华典藏网

汉文帝十三年除肉刑诏Er5中华典藏网

汉文帝十四年增祀无祈诏Er5中华典藏网

汉文帝前元年求言诏Er5中华典藏网

汉文帝后六年遗匈奴书Er5中华典藏网

汉文帝后二年遗匈奴书Er5中华典藏网

汉景帝后二年令二千石修职诏Er5中华典藏网

卷三十六Er5中华典藏网

汉武帝元朔元年议不举孝廉者罪诏Er5中华典藏网

汉武帝元狩二年报李广诏Er5中华典藏网

汉武帝元狩六年封齐王策Er5中华典藏网

汉武帝封燕王策Er5中华典藏网

汉武帝封广陵王策Er5中华典藏网

汉武帝元鼎六年敕责杨仆书Er5中华典藏网

汉武帝赐严助书Er5中华典藏网

汉武帝元封五年求贤良诏Er5中华典藏网

汉昭帝赐燕刺王旦玺书Er5中华典藏网

汉宣帝地节四年子首匿父母等勿坐诏Er5中华典藏网

汉宣帝元康二年令二千石察官属诏Er5中华典藏网

汉宣帝神爵三年益小吏禄诏Er5中华典藏网

汉元帝议律令诏Er5中华典藏网

汉元帝建昭四年议封甘延寿陈汤诏Er5中华典藏网

汉光武帝赐窦融玺书Er5中华典藏网

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报臧宫诏Er5中华典藏网

卷三十七Er5中华典藏网

司马长卿谕巴蜀檄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鳄鱼文Er5中华典藏网

传状类者,虽原于史氏,而义不同。刘先生云:“古之为达官名人传者,史官职之。文士作传,凡为圬者、种树之流而已。其人既稍显,即不当为之传,为之行状,上史氏而已。”余谓先生之言是也。虽然,古之国史立传,不甚拘品位,所纪事犹详。又实录书人臣卒,必撮序其平生贤否。今实录不纪臣下之事,史馆凡仕非赐谥及死事者,不得为传。乾隆四十年定一品官乃赐谥,然则史之传者,亦无几矣。余录古传状之文,并纪兹义,使后之文士得择之。昌黎《毛颖传》,嬉戏之文,其体传也,故亦附焉。Er5中华典藏网

卷三十八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赠太傅董公行状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圬者王承福传Er5中华典藏网

柳子厚种树郭橐驼传Er5中华典藏网

苏子瞻方山子传Er5中华典藏网

王介甫兵部知制诰谢公行状Er5中华典藏网

卷三十九Er5中华典藏网

归熙甫通议大夫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李公行状Er5中华典藏网

归熙甫归氏二孝子传Er5中华典藏网

归熙甫筠溪翁传Er5中华典藏网

归熙甫陶节妇传Er5中华典藏网

归熙甫王烈妇传Er5中华典藏网

归熙甫韦节妇传Er5中华典藏网

归熙甫先妣事略Er5中华典藏网

方灵皋白云先生传Er5中华典藏网

方灵皋二贞妇传Er5中华典藏网

刘才甫樵髯传Er5中华典藏网

刘才甫胡孝子传Er5中华典藏网

刘才甫章大家行略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毛颖传附Er5中华典藏网

碑志类者,其体本于《诗》,歌颂功德,其用施于金石。周之时有石鼓刻文,秦刻石于巡狩所经过,汉人作碑文,又加以序。序之体,盖秦刻琅邪具之矣。茅顺甫讥韩文公碑序异史迁,此非知言。金石之文,自与史家异体,如文公作文,岂必以效司马氏为工耶?志者,识也。或立石墓上,或埋之圹中,古人皆曰志。为之铭者,所以识之之辞也。然恐人观之不详,故又为序。世或以石立墓上,曰碑、曰表;埋,乃曰志。及分志、铭二之,独呼前序曰志者,皆失其义。盖自欧阳公不能辨矣。墓志文录者尤多,今别为下编。Er5中华典藏网

卷四十Er5中华典藏网

秦始皇二十八年泰山刻石文Er5中华典藏网

秦始皇琅邪台立石刻文Er5中华典藏网

秦始皇二十九年之罘刻石文Er5中华典藏网

秦始皇东观刻石文Er5中华典藏网

秦始皇三十二年刻碣石门Er5中华典藏网

秦始皇三十七年会稽立石刻文Er5中华典藏网

班孟坚封燕然山铭Er5中华典藏网

元次山大唐中兴颂 有序Er5中华典藏网

卷四十一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平淮西碑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处州孔子庙碑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南海神庙碑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衢州徐偃王庙碑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柳州罗池庙碑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袁氏先庙碑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乌氏庙碑Er5中华典藏网

苏子瞻表忠观碑Er5中华典藏网

右碑志类上编Er5中华典藏网

卷四十二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曹成王碑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清边郡王杨燕奇碑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唐故相权公墓碑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赠太尉许国公神道碑铭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殿中少监马君墓志铭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尚书库部郎中郑君墓志铭Er5中华典藏网

卷四十三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柳子厚墓志铭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河南令张君墓志铭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太原王公墓志铭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尚书左仆射右龙武军统军刘公墓志铭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国子监司业窦公墓志铭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给事中清河张君墓志铭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孔司勋墓志铭Er5中华典藏网

卷四十四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唐故朝散大夫商州刺史除名徙封州董府君墓志铭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集贤院校理石君墓志铭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河南少尹裴君墓志铭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李元宾墓铭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施先生墓铭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南阳樊绍述墓志铭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贞曜先生墓志铭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唐河中府法曹张君墓碣铭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扶风郡夫人墓志铭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河南府法曹参军卢府君夫人苗氏墓志铭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女圹铭Er5中华典藏网

柳子厚故襄阳丞赵君墓志Er5中华典藏网

卷四十五Er5中华典藏网

欧阳永叔资政殿学士文正范公神道碑铭Er5中华典藏网

欧阳永叔太尉文正王公神道碑铭Er5中华典藏网

卷四十六Er5中华典藏网

欧阳永叔河南府司录张君墓表Er5中华典藏网

欧阳永叔胡先生墓表Er5中华典藏网

欧阳永叔连处士墓表Er5中华典藏网

欧阳永叔集贤校理丁君墓表Er5中华典藏网

欧阳永叔太常博士周君墓表Er5中华典藏网

欧阳永叔石曼卿墓表Er5中华典藏网

欧阳永叔永春县令欧君墓表Er5中华典藏网

欧阳永叔右班殿直赠右羽林军将军唐君墓表Er5中华典藏网

欧阳永叔泷冈阡表Er5中华典藏网

卷四十七Er5中华典藏网

欧阳永叔张子野墓志铭Er5中华典藏网

欧阳永叔徂徕石先生墓志铭Er5中华典藏网

欧阳永叔太常博士尹君墓志铭Er5中华典藏网

欧阳永叔黄梦升墓志铭Er5中华典藏网

欧阳永叔孙明复先生墓志铭Er5中华典藏网

欧阳永叔尹师鲁墓志铭Er5中华典藏网

欧阳永叔梅圣俞墓志铭Er5中华典藏网

欧阳永叔江邻几墓志铭Er5中华典藏网

欧阳永叔湖州长史苏君墓志铭Er5中华典藏网

欧阳永叔大理寺丞狄君墓志铭Er5中华典藏网

欧阳永叔蔡君山墓志铭Er5中华典藏网

欧阳永叔集贤院学士刘公墓志铭Er5中华典藏网

欧阳永叔翰林侍读学士给事中梅公墓志铭Er5中华典藏网

欧阳永叔尚书都官员外郎欧阳公墓志铭Er5中华典藏网

欧阳永叔尚书职方郎中分司南京欧阳公墓志铭Er5中华典藏网

欧阳永叔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Er5中华典藏网

欧阳永叔北海郡君王氏墓志铭Er5中华典藏网

卷四十八Er5中华典藏网

王介甫虞部郎中赠卫尉卿李公神道碑Er5中华典藏网

王介甫广西转运使孙君墓碑Er5中华典藏网

王介甫宝文阁待制常公墓表Er5中华典藏网

王介甫处士征君墓表Er5中华典藏网

卷四十九Er5中华典藏网

王介甫给事中孔公墓志铭Er5中华典藏网

王介甫太子太傅田公墓志铭Er5中华典藏网

王介甫荆湖北路转运判官尚书屯田郎中刘君墓志铭 并序Er5中华典藏网

王介甫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Er5中华典藏网

王介甫王深甫墓志铭Er5中华典藏网

王介甫建安章君墓志铭Er5中华典藏网

王介甫孔处士墓志铭Er5中华典藏网

王介甫秘阁校理丁君墓志铭Er5中华典藏网

王介甫叔父临川王君墓志铭Er5中华典藏网

王介甫兵部员外郎马君墓志铭Er5中华典藏网

王介甫赠光禄少卿赵君墓志铭Er5中华典藏网

王介甫大理丞杨君墓志铭Er5中华典藏网

卷五十Er5中华典藏网

王介甫尚书屯田员外郎仲君墓志铭Er5中华典藏网

王介甫广西转运使苏君墓志铭Er5中华典藏网

王介甫临川吴子善墓志铭Er5中华典藏网

王介甫葛兴祖墓志铭Er5中华典藏网

王介甫金溪吴君墓志铭Er5中华典藏网

王介甫仙源县太君夏侯氏墓碣Er5中华典藏网

王介甫曾公夫人万年县太君黄氏墓志铭Er5中华典藏网

王介甫仙居县太君魏氏墓志铭Er5中华典藏网

王介甫郑公夫人李氏墓志铭Er5中华典藏网

卷五十一Er5中华典藏网

归熙甫亡友方思曾墓表Er5中华典藏网

归熙甫赵汝渊墓志铭Er5中华典藏网

归熙甫沈贞甫墓志铭Er5中华典藏网

归熙甫归府君墓志铭Er5中华典藏网

归熙甫女二二圹志Er5中华典藏网

归熙甫女如兰圹志Er5中华典藏网

归熙甫寒花葬志Er5中华典藏网

方灵皋杜苍略先生墓志铭Er5中华典藏网

方灵皋李抑亭墓志铭Er5中华典藏网

刘才甫舅氏杨君权厝志Er5中华典藏网

右碑志类下Er5中华典藏网

编杂记类者,亦碑文之属。碑主于称颂功德,记则所纪大小事殊,取义各异,故有作序与铭诗全用碑文体者,又有为纪事而不以刻石者。柳子厚纪事小文,或谓之序,然实记之类也。Er5中华典藏网

卷五十二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郓州溪堂诗并序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蓝田县丞厅壁记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新修滕王阁记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燕喜亭记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河南府同官记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汴州东西水门记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画记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题李生壁Er5中华典藏网

卷五十三Er5中华典藏网

柳子厚游黄溪记Er5中华典藏网

柳子厚永州万石亭记Er5中华典藏网

柳子厚始得西山宴游记Er5中华典藏网

柳子厚钴潭记Er5中华典藏网

柳子厚钴潭西小丘记Er5中华典藏网

柳子厚至小丘西小石潭记Er5中华典藏网

柳子厚袁家渴记Er5中华典藏网

柳子厚石渠记Er5中华典藏网

柳子厚石涧记Er5中华典藏网

柳子厚小石城山记Er5中华典藏网

柳子厚柳州东亭记Er5中华典藏网

柳子厚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Er5中华典藏网

卷五十四Er5中华典藏网

柳子厚零陵郡复乳穴记Er5中华典藏网

柳子厚零陵三亭记Er5中华典藏网

柳子厚馆驿使壁记Er5中华典藏网

柳子厚陪永州崔使君游宴南池序Er5中华典藏网

柳子厚序饮Er5中华典藏网

柳子厚序棋Er5中华典藏网

李习之来南录Er5中华典藏网

卷五十五Er5中华典藏网

欧阳永叔仁宗御飞白记Er5中华典藏网

欧阳永叔襄州谷城县夫子庙记Er5中华典藏网

欧阳永叔有美堂记Er5中华典藏网

欧阳永叔岘山亭记Er5中华典藏网

欧阳永叔游亭记Er5中华典藏网

欧阳永叔丰乐亭记Er5中华典藏网

欧阳永叔菱溪石记Er5中华典藏网

欧阳永叔真州东园记Er5中华典藏网

欧阳永叔浮槎山水记Er5中华典藏网

欧阳永叔李秀才东园亭记Er5中华典藏网

欧阳永叔樊侯庙灾记Er5中华典藏网

欧阳永叔丛翠亭记Er5中华典藏网

卷五十六Er5中华典藏网

曾子固宜黄县学记Er5中华典藏网

曾子固筠州学记Er5中华典藏网

曾子固徐孺子祠堂记Er5中华典藏网

曾子固襄州宜城县长渠记Er5中华典藏网

曾子固越州赵公救灾记Er5中华典藏网

曾子固拟岘台记Er5中华典藏网

曾子固广德军重修鼓角楼记Er5中华典藏网

曾子固学舍记Er5中华典藏网

曾子固齐州二堂记Er5中华典藏网

曾子固墨池记Er5中华典藏网

曾子固序越州鉴湖图Er5中华典藏网

卷五十七Er5中华典藏网

苏明允木假山记Er5中华典藏网

苏明允张益州画像记Er5中华典藏网

苏子瞻石钟山记Er5中华典藏网

苏子瞻超然台记Er5中华典藏网

苏子瞻游桓山记Er5中华典藏网

苏子瞻醉白堂记Er5中华典藏网

苏子瞻灵璧张氏园亭记Er5中华典藏网

苏子由武昌九曲亭记Er5中华典藏网

苏子由东轩记Er5中华典藏网

卷五十八Er5中华典藏网

王介甫慈溪县学记Er5中华典藏网

王介甫度支副使厅壁题名记Er5中华典藏网

王介甫游褒禅山记Er5中华典藏网

王介甫芝阁记Er5中华典藏网

王介甫伤仲永Er5中华典藏网

晁无咎新城游北山记Er5中华典藏网

卷五十九Er5中华典藏网

归熙甫项脊轩记Er5中华典藏网

归熙甫思子亭记Er5中华典藏网

归熙甫见村楼记Er5中华典藏网

归熙甫野鹤轩壁记Er5中华典藏网

归熙甫畏垒亭记Er5中华典藏网

归熙甫吴山图记Er5中华典藏网

归熙甫长兴县令题名记Er5中华典藏网

归熙甫遂初堂记Er5中华典藏网

刘才甫浮山记Er5中华典藏网

刘才甫窦祠记Er5中华典藏网

刘才甫游凌云图记Er5中华典藏网

箴铭类者,三代以来有其体矣。圣贤所以自戒警之义,其辞尤质,而意尤深。若张子作《西铭》,岂独其理之美耶?其文固未易几也。Er5中华典藏网

卷六十Er5中华典藏网

扬子云州箴十二首Er5中华典藏网

扬子云酒箴Er5中华典藏网

崔子玉座右铭Er5中华典藏网

张孟阳剑阁铭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五箴并序Er5中华典藏网

李习之行己箴Er5中华典藏网

张子西铭Er5中华典藏网

苏子瞻徐州莲华漏铭Er5中华典藏网

苏子瞻九成台铭Er5中华典藏网

颂赞类者,亦《诗颂》之流,而不必施之金石者也。Er5中华典藏网

卷六十一Er5中华典藏网

扬子云赵国颂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子产不毁乡校颂Er5中华典藏网

柳子厚伊尹五就桀赞Er5中华典藏网

苏子瞻韩干画马赞Er5中华典藏网

苏子瞻文与可飞白赞Er5中华典藏网

辞赋类者,风、雅之变体也,楚人最工为之,盖非独屈子而已。余尝谓,《渔父》及《楚人以弋说襄王》、《宋玉对王问遗行》皆设辞,无事实,皆辞赋类耳。太史公、刘子政不辨,而以事载之,盖非是。辞赋固当有韵,然古人亦有无韵者,以义在托讽,亦谓之赋耳。汉世校书,有《辞赋略》,其所列者甚当。昭明太子《文选》,分体碎杂,其立名多可笑者,后之编集者或不知其隔而仍之。余今编辞赋,一以汉《略》为法。古文不取六朝人,恶其靡也。独辞赋,则晋宋人犹有古人韵格存焉。惟齐梁以下,则辞益俳而气益卑,故不录耳。Er5中华典藏网

卷六十二Er5中华典藏网

淳于髡讽齐威王Er5中华典藏网

屈原离骚Er5中华典藏网

屈原九章惜诵Er5中华典藏网

屈原九章涉江Er5中华典藏网

屈原九章哀郢Er5中华典藏网

屈原九章抽思Er5中华典藏网

屈原九章怀沙Er5中华典藏网

屈原九章橘颂Er5中华典藏网

屈原九章悲回风Er5中华典藏网

屈原九章思美人Er5中华典藏网

屈原九章惜往日Er5中华典藏网

卷六十三Er5中华典藏网

屈原远游Er5中华典藏网

屈原卜居Er5中华典藏网

屈原渔父Er5中华典藏网

卷六十四Er5中华典藏网

宋玉九辩Er5中华典藏网

宋玉风赋Er5中华典藏网

宋玉高唐赋Er5中华典藏网

宋玉神女赋Er5中华典藏网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Er5中华典藏网

宋玉对楚王问Er5中华典藏网

楚人以弋说顷襄王Er5中华典藏网

庄辛说襄王Er5中华典藏网

卷六十五Er5中华典藏网

贾生惜誓Er5中华典藏网

贾生鸟赋有序Er5中华典藏网

枚叔七发Er5中华典藏网

汉武帝秋风辞Er5中华典藏网

汉武帝瓠子歌Er5中华典藏网

淮南小山招隐士Er5中华典藏网

东方曼倩客难Er5中华典藏网

东方曼倩非有先生论Er5中华典藏网

卷六十六Er5中华典藏网

司马长卿子虚赋Er5中华典藏网

司马长卿上林赋Er5中华典藏网

卷六十七Er5中华典藏网

司马长卿哀二世赋Er5中华典藏网

司马长卿大人赋Er5中华典藏网

司马长卿长门赋 有序Er5中华典藏网

司马长卿难蜀父老Er5中华典藏网

司马长卿封禅文Er5中华典藏网

卷六十八Er5中华典藏网

扬子云甘泉赋Er5中华典藏网

扬子云河东赋Er5中华典藏网

扬子云羽猎赋Er5中华典藏网

扬子云长杨赋 有序Er5中华典藏网

扬子云解嘲Er5中华典藏网

扬子云解难Er5中华典藏网

扬子云反离骚Er5中华典藏网

卷六十九Er5中华典藏网

班孟坚两都赋并序Er5中华典藏网

傅武仲舞赋Er5中华典藏网

卷七十Er5中华典藏网

张平子二京赋Er5中华典藏网

张平子思玄赋Er5中华典藏网

卷七十一Er5中华典藏网

王子山鲁灵光殿赋 有序Er5中华典藏网

王仲宣登楼赋Er5中华典藏网

张茂先鹪鹩赋 有序Er5中华典藏网

潘安仁秋兴赋 有序Er5中华典藏网

潘安仁笙赋Er5中华典藏网

潘安仁射雉赋 有序Er5中华典藏网

刘伯伦酒德颂Er5中华典藏网

陶渊明归去来辞Er5中华典藏网

鲍明远芜城赋Er5中华典藏网

卷七十二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讼风伯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进学解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送穷文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释言Er5中华典藏网

苏子瞻前赤壁赋Er5中华典藏网

苏子瞻后赤壁赋Er5中华典藏网

哀祭类者,《诗》有颂,风有《黄鸟》、《二子乘舟》,皆其原也。楚人之辞至工,后世惟退之、介甫而已。Er5中华典藏网

卷七十三Er5中华典藏网

屈原九歌东皇太一Er5中华典藏网

屈原九歌云中君Er5中华典藏网

屈原九歌湘君Er5中华典藏网

屈原九歌湘夫人Er5中华典藏网

屈原九歌大司命Er5中华典藏网

屈原九歌少司命Er5中华典藏网

屈原九歌东君Er5中华典藏网

屈原九歌河伯Er5中华典藏网

屈原九歌山鬼Er5中华典藏网

屈原九歌国殇Er5中华典藏网

屈原九歌礼魂Er5中华典藏网

宋玉招魂Er5中华典藏网

景差大招Er5中华典藏网

贾生吊屈原赋Er5中华典藏网

汉武帝悼李夫人赋Er5中华典藏网

卷七十四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祭田横墓文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潮州祭神文五首录一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祭张员外文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祭柳子厚文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祭侯主簿文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祭薛助教文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祭虞部张员外文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祭穆员外文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祭房君文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独孤申叔哀辞Er5中华典藏网

韩退之欧阳生哀辞有序Er5中华典藏网

李习之祭韩侍郎文Er5中华典藏网

卷七十五Er5中华典藏网

欧阳永叔祭资政范公文Er5中华典藏网

欧阳永叔祭尹师鲁文Er5中华典藏网

欧阳永叔祭石曼卿文Er5中华典藏网

欧阳永叔祭苏子美文Er5中华典藏网

欧阳永叔祭梅圣俞文Er5中华典藏网

苏子瞻祭欧阳文忠公文Er5中华典藏网

苏子瞻祭柳子玉文Er5中华典藏网

苏子由代三省祭司马丞相文Er5中华典藏网

王介甫祭范颍州文Er5中华典藏网

王介甫祭欧阳文忠公文Er5中华典藏网

王介甫祭丁元珍学士文Er5中华典藏网

王介甫祭王回深甫文Er5中华典藏网

王介甫祭高师雄主簿文Er5中华典藏网

王介甫祭曾博士易占文Er5中华典藏网

王介甫祭李省副文Er5中华典藏网

王介甫祭周几道文Er5中华典藏网

王介甫祭束向元道文Er5中华典藏网

王介甫祭张安国检正文Er5中华典藏网

方灵皋宣左人哀辞Er5中华典藏网

方灵皋武季子哀辞Er5中华典藏网

刘才甫祭史秉中文Er5中华典藏网

刘才甫祭吴文肃公文Er5中华典藏网

刘才甫祭舅氏文Er5中华典藏网

凡文之体类十三,而所以为文者八:曰神、理、气、味、格、律、声、色。神、理、气、味者,文之精也;格、律、声、色者,文之粗也。然苟舍其粗,则精者亦胡以寓焉?学者之于古人,必始而遇其粗,中而遇其精,终则御其精者而遗其粗者。文士之效法古人,莫善于退之,尽变古人之形貌,虽有摹拟,不可得而寻其迹也。其他虽工于学古,而迹不能忘,扬子云、柳子厚,于斯盖尤甚焉,以其形貌之过于似古人也。而遽摈之,谓不足与于文章之事,则过矣。然遂谓非学者之一病,则不可也。Er5中华典藏网

乾隆四十四年秋七月,桐城姚鼐纂集序目。Er5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