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
作者:康熙章节列表
升序↑二集
- 第二集总目一
- 第二集总目二
- 第二集总目三
- 第二集总目四
- 第二集总目五
- 第二集总目六
- 第二集卷一
- 第二集卷二
- 第二集卷三
- 第二集卷四
- 第二集卷五
- 第二集卷六
- 第二集卷七
- 第二集卷八
- 第二集卷九
- 第二集卷十
- 第二集卷十一
- 第二集卷十二
- 第二集卷十三
- 第二集卷十四
- 第二集卷十五
- 第二集卷十六
- 第二集卷十七
- 第二集卷十八
- 第二集卷十九
- 第二集卷二十
- 第二集卷二十一
- 第二集卷二十二
- 第二集卷二十三
- 第二集卷二十四
- 第二集卷二十五
- 第二集卷二十六
- 第二集卷二十七
- 第二集卷二十八
- 第二集卷二十九
- 第二集卷三十
- 第二集卷三十一
- 第二集卷三十二
- 第二集卷三十三
- 第二集卷三十四
- 第二集卷三十五
- 第二集卷三十六
- 第二集卷三十七
- 第二集卷三十八
- 第二集卷三十九
- 第二集卷四十
- 第二集卷四十一
- 第二集卷四十二
- 第二集卷四十三
- 第二集卷四十四
- 第二集卷四十五
- 第二集卷四十六
- 第二集卷四十七
- 第二集卷四十八
- 第二集卷四十九
- 第二集卷五十
三集
- 第三集总目一
- 第三集总目二
- 第三集总目三
- 第三集总目四
- 第三集总目五
- 第三集总目六
- 第三集卷一
- 第三集卷二
- 第三集卷三
- 第三集卷四
- 第三集卷五
- 第三集卷六
- 第三集卷七
- 第三集卷八
- 第三集卷九
- 第三集卷十
- 第三集卷十一
- 第三集卷十二
- 第三集卷十三
- 第三集卷十四
- 第三集卷十五
- 第三集卷十六
- 第三集卷十七
- 第三集卷十八
- 第三集卷十九
- 第三集卷二十
- 第三集卷二十一
- 第三集卷二十二
- 第三集卷二十三
- 第三集卷二十四
- 第三集卷二十五
- 第三集卷二十六
- 第三集卷二十七
- 第三集卷二十八
- 第三集卷二十九
- 第三集卷三十
- 第三集卷三十一
- 第三集卷三十二
- 第三集卷三十三
- 第三集卷三十四
- 第三集卷三十五
- 第三集卷三十六
- 第三集卷三十七
- 第三集卷三十八
- 第三集卷三十九
- 第三集卷四十
- 第三集卷四十一
- 第三集卷四十二
- 第三集卷四十三
- 第三集卷四十四
- 第三集卷四十五
- 第三集卷四十六
- 第三集卷四十七
- 第三集卷四十八
- 第三集卷四十九
- 第三集卷五十
猜你喜欢的书
特利斯当与伊瑟
作者是[法] 贝迪耶,译者是罗新璋。《特利斯当与伊瑟》是法国中世纪骑士文学中一部不朽的杰作。作品讲述了一个生相爱、死相随的动人故事。特利斯当是中世纪的传奇人物,为国王去异域求金发公主为后,返航途中,与金发伊瑟一起误饮了药酒,便突发一种奔腾放肆、势不可御的激情。作品以骑士的冒险经历开头,主要表现特利斯当对王后那种刻骨铭心的相思和不避风险的追求。骑士这种“风雅之爱”,开创了对女性的诗意的崇拜。文章家施康强称:翻译这本书,相应要求译者使用一种现代汉语有别的白话,造成时间上的距离感;译者的这一努力是成功的。
小说灯笼
本书收录了太宰治的十六篇短篇小说,这些作品一反太宰治充满颓废、内疚与自我否定的刻板印象,呈现出宛如灯笼般的明亮与温暖。本书共分为四辑:辑一「喧哗」:生活安乐时,作绝望之诗;失意受挫时,写生之欢愉。辑二「幻灭」:我不太喜欢听别人的恋爱故事,因为恋爱故事里,一定有所粉饰。辑三「独白」:其他生物绝对不会有“秘密”,那是只有人类才可能拥有的东西。辑四「人间」:我的善良是,毫不斟酌地让对方看到我的全貌。在太宰治的故事里,没有坏人,只有软弱的人。但软弱并非罪恶,因为软弱更能体会点点温情。太宰治总在内心痛苦、身感疲惫时,反而拼命制造愉快的气氛。太宰治本人,即是哀伤的喜剧。众人以为他极度自私,事实上,他总顾虑着他人的感受。或许他认为只要带给周遭温柔,自己也能温暖起来吧。
康熙松江府志
五十四卷,图经一卷。清郭廷弼王修,周建鼎、包尔赓纂。康熙二年(1663)刻本。郭廷弼,汉军镶白旗人,贡生,官松江知府。该志卷首图经;卷一沿革年表、分野、疆域;卷二山;卷三水;卷四土产;卷五风俗、户口;卷六至十二田赋;卷十三徭役;卷十四盐法;卷十五至十六水利;卷十七城池、坊巷、桥梁、市镇;卷十八官署;卷十九至二十学校;卷二十一兵防;卷二十二仓廪、驿传;卷二十三坛庙;卷二十四第宅;卷二十五冢墓;卷二十六至二十七寺观;卷二十八至二十九守令题名;卷三十学职题名;卷三十一至三十四名宦;卷三十五至三十七科目;卷三十八封爵、封赠、录庙;卷三十九至四十二名臣;卷四十三独行;卷四十四文苑;卷四十五隐逸;卷四十六艺术;卷四十七流寓;卷四十八烈女;卷四十九仙释;卷五十艺文;卷五十一灾异;卷五十二至五十四遗事。此志为清代第一部松江府志,其体例基本沿袭明崇祯《松江府志》。参照史传实录,稽考异同,任修纂者皆郡中通儒,故体例精详。
读楚辞
楚辞研究论著。作者近代人胡适,发表于《努力周刊》增刊《读书杂志》第1期,后收入《胡适文存》第2集。胡氏论曰:“我想,屈原也许是二十五篇楚辞之中的一部分的作者,后来渐渐被人认作这二十五篇全部的作者。但这时候,屈原还不过是一个文学的箭垛。后来汉朝的老学究把那时代的‘君臣大义’读到楚辞里去,就把屈原用作忠臣的代表,从此屈原就又成了一个伦理的箭垛了。”胡适尚未否定屈原的存在,亦未否定屈原的全部作品,对于部分屈原作品的否定,仅作推测之辞,未作充分论证。
宋诗钞
诗选集。一作《宋诗钞初集》。清吕留良、吴之振、吴自牧编选。吴之振(1640—1717),字孟举,别号黄叶村农,石门(今浙江桐乡)人。平生锐意于诗。事迹分别见《碑传集补》卷三六。自牧乃之振之侄。清初,自明代弘治以后盛行的“尊唐黜宋”的诗风还有影响。于是,黄宗羲、吕留良、吴之振、陈訏等倡宋诗。吕、吴有感于宋诗“向无总集、亦无专选”(《凡例》),有感于“宋人之诗变化于唐,而出其所自得,皮毛落尽,精神独存”,其“取材广而命意新”,极欲使“天下黜宋者得见宋之为宋”(吴之振《序》),乃编选此集。选刻始于康熙二年(1663),高旦中、黄宗羲亦参与搜讨勘订,最后由吴氏叔侄编定。原拟选一百家,刘弇、邓肃、黄幹、魏了翁、方逢辰、宋伯仁、冯肘行、岳珂、严羽、吕定、郑思肖、王柏、葛长庚、朱淑真有目而无诗,实为八十四家。每家系以小传,并为品评与考证。选刻完成于康熙十年。此集对宣传宋诗和端正对宋诗的认识,起了重要作用。其评语常有独到之处。其不足之处:对于卷帙繁多的别集,往往钞得“前详后略”,入选诗中,间有误入,诗题下小注往往误入诗题。1914年,商务印书馆影印康熙十年原刊本此集,由李宣龚校补此集缺文,补七百二十八字。李复自吴兴刘翰怡处得别下斋旧藏本管庭芬、蒋光煦《宋诗钞补》;其书既补选原缺十六家之诗,又少量补选其他各家之诗,于1915年由商务印书馆排印问世。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的此集排印标点本,就包括了《宋诗钞补》。
中德通商条约
德国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自“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五口通商后,德国也想从中国捞取种种特权。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德国趁机向清政府提出比照英、法订立条约的要求。1861年(咸丰十一年)9月2日,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崇纶、三口通商大臣崇厚与德使阿里丕艾在天津签订此约。共42款。附“专条”、“三汉谢城附列条款”。主要内容为: (1)两国互派使臣驻扎彼国京城。(2)准德在中国各通商口岸设领事馆。并准德人在各口岸通商、赁房、买屋、租地及建造教堂、医院、坟茔等。(3)持照德国人准往内地游历,保护德国传教士。(4)规定商船交纳税钞及通商各项条例。(5)互交逃犯。(6)两国人民相涉案件,由中国官员会同领事审断;中国人欺扰德人而犯法者,由中国官员按中国法律治罪;德国人欺扰中国人而犯法者,由领事按本国律例治罪。德国属民之互控案件,由德官员查办。如德国属民与外国属民相涉案件,与中国无关。(7)中国今后所有施于别国之利益,德国“无不一体均沾实惠”。“三汉谢城附列条款”规定“律伯克、石磊门、昂布尔三汉谢城议事厅亦准自派领事官前往通商口岸,办理本城事务”。借此条约,德国从中国攫取到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与德国人深入中国内地活动等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