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合论
作者:李通玄
凡一二○卷。唐代李通玄撰。收于卍续藏第五册。本书为新译八十华严之注释书。内容开立十门以说明八十华严经之要义,即:(一)依教分宗,(二)依宗教别,(三)教义差别,(四)成佛同别,(五)见佛差别,(六)说教时分,(七)净土权实,(八)摄化境界,(九)因果延促,(十)会教始终。李通玄系一居士,与法藏为同时代之人,虽亦尊崇十玄六相之法相,然与法藏异趣,以自家独特之见解研究新译之八十华严,为新华严注释书之先驱,尔后清凉国师澄观着华严大疏钞,受华严经合论影响之处亦不少。本书之卷首附有李通玄之略传,并叙述本书流传之概要。本书与诸家说法相异之处,即视华严一经为十处、十会、四十品;且不用五教之说,而用十教判;另加性恶说,并发挥三圣圆融之义。又本书之注疏有华严经合论简要四卷(李贽)、华严经合论纂要三卷(方泽)等。
章节列表
升序↑- 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
- 大方广佛华严经合论序
- 大方广佛华严经合论序
- 释大方广佛华严经论主李长者事迹
- 目录
- 卷第一
- 卷第二
- 卷第三
- 卷第四
- 卷第五
- 卷第六
- 卷第七
- 卷第八
- 卷第九
- 卷第十
- 卷第十一
- 卷第十二
- 卷第十三
- 卷第十四
- 卷第十五
- 卷第十六
- 卷第十七
- 卷第十八
- 卷第十九
- 卷第二十
- 卷第二十一
- 卷第二十二
- 卷第二十三
- 卷第二十四
- 卷第二十五
- 卷第二十六
- 卷第二十七
- 卷第二十八
- 卷第二十九
- 卷第三十
- 卷第三十一
- 卷第三十二
- 卷第三十三
- 卷第三十四
- 卷第三十五
- 卷第三十六
- 卷第三十七
- 卷第三十八
- 卷第三十九
- 卷第四十
- 卷第四十一
- 卷第四十二
- 卷第四十三
- 卷第四十四
- 卷第四十五
- 卷第四十六
- 卷第四十七
- 卷第四十八
- 卷第四十九
- 卷第五十
- 卷第五十一
- 卷第五十二
- 卷第五十三
- 卷第五十四
- 卷第五十五
- 卷第五十六
- 卷第五十七
- 卷第五十八
- 卷第五十九
- 卷第六十
- 卷第六十一
- 卷第六十二
- 卷第六十三
- 卷第六十四
- 卷第六十五
- 卷第六十六
- 卷第六十七
- 卷第六十八
- 卷第六十九
- 卷第七十
- 卷第七十一
- 卷第七十二
- 卷第七十三
- 卷第七十四
- 卷第七十五
- 卷第七十六
- 卷第七十七
- 卷第七十八
- 卷第七十九
- 卷第八十
- 卷第八十一
- 卷第八十二
- 卷第八十三
- 卷第八十四
- 卷第八十五
- 卷第八十六
- 卷第八十七
- 卷第八十八
- 卷第八十九
- 卷第九十
- 卷第九十一
- 卷第九十二
- 卷第九十三
- 卷第九十四
- 卷第九十五
- 卷第九十六
- 卷第九十七
- 卷第九十八
- 卷第九十九
- 卷第一百
- 卷第一百一
- 卷第一百二
- 卷第一百三
- 卷第一百四
- 卷第一百五
- 卷第一百六
- 卷第一百七
- 卷第一百八
- 卷第一百九
- 卷第一百十
- 卷第一百十一
- 卷第一百十二
- 卷第一百十三
- 卷第一百十四
- 卷第一百十五
- 卷第一百十六
- 卷第一百十七
- 卷第一百十八
- 卷第一百十九
- 卷第一百二十
猜你喜欢的书
人,做得到任何事
个体心理学创始人、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阿德勒的十三堂生活自修课,《自卑与超越》姊妹篇,更适合普通人阅读,更具指导意义。阿德勒勇气之书,送给焦虑迷茫中对自己仍有期待的你。《人,做得到任何事:阿德勒心理学讲义》被认为是作者阿德勒更通俗易懂、广为流传的心理学经典著作。全书以社会兴趣为核心,从原型、人格、童年、家庭、梦境、教育、人际关系、爱情与婚姻等人生百景出发,论道说理,所呈现的人文观点,极具启发性与前瞻性,有待你慢读细思,咀嚼出字句背后丰沛的底蕴与真义。故事即人生。他的不完美哲学、生活之道、人性省思,澄明如镜,深入每一个人、每一段人生、每一个故事的内在,照出更真实的一面。
中国建筑常识
《中国建筑常识》精心选取林徽因关于建筑学方面的文章,包括中国古代建筑传统及其历史发展阶段的详细论述,以及外出考察古建筑的调查报告。因其内容科学严谨,文字清新凝练,将专业知识、美学思想熔铸于散文的讲述之中,既可以看做资深建筑学家的学术文章,也可以当成著名散文家有关建筑的优美篇章。书中亦附有专业图表,图文并茂,入之深而出之显,既可作为建筑研究者的参考书,亦可成为普通读者的入门读物。
黄石公望空四字数
《黄石公望空四字数》 校订者周履靖(明)明万历间刊本,占卜类书籍。此法相传自于战国时期的黄石公,算时不用筹度,只要望空信口起一时辰,即于此时下寻断,无弗应验。此法不用筹数,与诸葛孔明所传马前课相类,即以月、日、起子位,月上起日然后从日上逆数当下之时辰,落於何位即求对应出断语。
大目干连冥间救母变文
唐代变文。作者佚名。今存敦煌写本10种:S2614,前题“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并图一卷并序”,及P2319、3107、3485、4988、S3704、盈字76、丽字85、霜字89,李木斋旧藏本。这篇变文讲唱的目连救母故事,源自《佛说盂兰盆经》,目连的母亲青提夫人,生悭吝之心,欺诳凡圣,堕入地狱,这时证得阿罗汉果的目连,凭借佛力,上天入地,寻求其母,历经天宫圣境,冥路阎罗,阿鼻地狱,刀山剑树地狱、铜柱铁床地狱,后得佛赐12环锡杖,蒙佛威力,方得救母脱离苦海,诣彼西方佛国,“感得天龙奉行其前,亦得天女来迎接。”在佛法颂扬声中结束。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和夸张,描绘出天界的神圣,地狱的凄惨,刑罚的酷烈,狱卒的凶横,无不令人叹绝。整理本见《敦煌变文汇录》(上海出版公司·1954年),《敦煌变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
尚书
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儒家经典之一。“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之书。它保存了春秋以前历代史官所收藏的政府重要文件和一些追述古史的著作。在汉代,最早有伏生所传的《今文尚书》二十八篇流行,后有传为汉武帝时在孔子宅壁中发现的《古文尚书》及东晋梅赜所献的伪《古文尚书》行世。现在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是《今文尚书》与伪《古文尚书》的合编。《尚书》由《虞书》、《夏书》、《商书》和《周书》几部分组成。《虞书》相传是记载尧、舜、禹等事迹的文献。其余三书分别为记载夏、商、周三代史事之书,而尤以《周书》为重要。《尚书》通行的注本有唐代孔颖达的《尚书正义》、清代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等。
四阿鋡暮抄解
婆素跋陀阿罗汉造,苻秦鸠摩罗佛提等译,二卷。说功德法依法恶法之三法者。与三法度论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