忏悔品第五

“尔时世尊说是颂已,于众会中有无量百千众生曾误闻法,谬生、空解,拨无因果,断灭善根,往诸恶趣。闻说此经,还得正见,即从座起,顶礼佛足,于世尊前,深生惭愧。至诚忏悔,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大德世尊,我等本在声闻乘中,曾种善根,未能成熟声闻乘器,后复遇闻独觉乘法,迷惑不了,便生空见,拨无因果。GG0中华典藏网

由是因缘,造身语意无量罪业,往诸恶趣,我等今者于世尊前,闻说此经,还得正见,深心惭愧,发露忏悔,不敢覆藏,愿悉除灭。从今已往永不复作,防护当来所有罪障。唯愿世尊哀愍摄受,令我等罪皆悉销灭,于当来世永不更造。唯愿世尊哀愍济拔我等当来恶趣苦报,我等今者还愿受行先所修集声闻乘行,唯愿世尊哀愍教授。”GG0中华典藏网

佛一说法,就去除了与会大众的痛处。佛为什么说这些法?这是对机说法的。因为在大集会里有些人谬生空解,过去就犯了这个错误。“拨无因果,断灭善根”了,所以往诸恶趣,堕到三恶道。现在“闻说此经”,听到佛说《大集十轮经》,“还得正见”,又恢复他的正见了。即从座起顶礼佛足,于世尊前,深生惭愧、忏悔。GG0中华典藏网

这是第五品,“忏悔品”。我们读这段经文的时候,想想自己有没有犯这个错误?GG0中华典藏网

有的话,你就随喜忏悔一下;没有,你可以不要随喜。不过,大家一定会犯错的,或多或少而已,这都是忏悔的。他们顶礼佛足,就忏悔了。GG0中华典藏网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恭敬“大德世尊”,“我等本在声闻乘中,曾种善根”,修过道,但是没有成熟声闻乘的根器,没有证道,没有成果。“后复遇独觉乘法”,就迷惑了,生了空见。一生了空见,就“拨无因果”,不信善恶的果报。由于这个因缘,造了“身语意无量罪业”,做了很多的错事。做了错,就堕到恶趣。我们现在在世尊前,“闻说此经”,才恢复了正见。“深心惭愧”,就是感觉过去做的不对,现在向世尊发露忏悔。“不敢覆藏”,请求世尊证明,“愿悉除灭”我这个罪。在世尊前忏悔完了,就除灭掉了。“从今以往永不复作”,再不做这个罪了,再不堕恶见了。“防护当来所有罪障”,我忏悔完了,将来这个罪障再来了,我就认识他了,不会再堕落了。GG0中华典藏网

“唯愿世尊哀愍摄受,令我等罪皆悉销灭”,现在我们向佛忏完了,这是佛加持我们,令我们消灭这个罪之后,“于当来世永不更造”,再不造这个罪。“唯愿世尊哀愍济拔我等当来恶趣苦报”,如果我不忏悔,将来一定受这个果报。“今者还愿受行先所修集声闻乘行”,他就是声闻乘的根器。他说,现在不羡慕独觉乘了,还要修行声闻法。“唯愿世尊哀愍教授”,请佛再给我们说一说声闻法。GG0中华典藏网

“世尊告曰:善哉善哉,汝等乃能如是惭愧发露忏悔。于我法中,有二种人名无所犯,一者禀性专精,本来不犯。二者犯已惭愧,发露忏悔。此二种人,于我法中,名为勇健得清净者。于是世尊随其所乐,方便为说四圣谛法,于彼众中,有得下品忍者,有得中品忍者,有得上品忍者,有得世间第一法者,有得预流果者,有得一来果者,有得不还果者。于中复有八万四千苾刍,诸漏永尽,心得解脱,意善清净,成阿罗汉,欢喜礼佛,还复本座。”GG0中华典藏网

佛就告诫说:“善哉善哉”,很好。“汝等乃能如是惭愧发露忏悔”,照你们这样的惭愧发露,你们要认识到在佛法之中,“有二种人名无所犯”,也就是清净的。“一者禀性专精”,他的性情守戒守的很好,专精持戒,本来就不犯。“二者犯已惭愧”,犯了戒,生起惭愧心,“发露忏悔”,也就清净了。这“种人于我法中名为勇健得清净者”,一切罪恶都忏清净了。GG0中华典藏网

“于是世尊随其所乐”,他的心在乐什么?“方便为说四圣谛法”,四圣谛法就是苦集灭道、两重因果,集就是世间的因,苦就是世间的果;道就是出世间的因,灭就是出世间的果。出世间的因,出世间的果,修道就可以出离了。经佛这么一说,于此会中“有得下品忍者,有得中品忍者,有得上品忍者,有得世间第一法者”,这个叫“暖、顶、忍、世第一”四位,就证了初果,修行得了暖气。刚修行的时候,一点暖气都没有,也就是入门入不了。能够进入,或者定也好,或者读诵大乘也好,或者有种欣乐感,这就是“下忍”。GG0中华典藏网

“中忍”,又进了一步。“顶”,可以说是能够接受了。完了,到了“世第一”位,在世间法,这是顶点。完了,就是出世间了,出世间就证初果。证初果就是出世间法。GG0中华典藏网

这是属于小乘的一切位子。“有得预流果者”,进一步成了这,预流果就是初果,预圣人之流,小乘的预流,大乘的信位就入预流。有得一来果者,一来果就是二乘,前面是须陀洹,这是斯陀含;有得不还果者,是阿那含,就是三果。GG0中华典藏网

“于中复有八万四千苾刍”,前面没有说数字,是指很多的意思。在这个大众当中,还有八万四千出家人,披赤袈裟的,“诸漏永尽”,再不受三界的轮回,就证得阿罗汉果。“诸漏永尽,心得解脱”,见思惑一断,心得解脱了。“意善清净,成阿罗汉,欢喜礼佛,还复本座”,这些众生都很欢喜,因为他们脱离苦海,忏悔了,也清净了。GG0中华典藏网

读大乘经典,就超过“暖、顶、忍、世第一”,超过声闻乘。但是断惑不如声闻乘,新发意菩萨一发菩提心,就超过他们。虽然是在凡夫位,但是可以做菩萨的事,无论弘法、修道、利益众生,观想的时候,出发点不是为了自己,一切都是为了他人,做错了,问题也不大。若是为了自己,虽然你做的很对,很美满,可是夹杂着名利,问题就很大,你并没有得到好处。GG0中华典藏网

“时众会中复有五十七百千那庾多众生,曾误闻法,谬生空解,拨无因果,断灭善根,往诸恶趣。闻说此经,还得正见,即从座起,顶礼佛足,于世尊前,深生惭愧,至诚忏悔,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大德世尊,我等本在独觉乘中曾种善根,未能成熟独觉乘器,后复遇闻说大乘法,虽生爱乐,而不能解,愚冥疑惑,便生空见,拨无因果。由是因缘,造身语意无量罪业,乘此业缘,于无量劫堕诸恶趣,受种种苦,楚毒难忍。我等今者于世尊前,闻说此经,还得正见,深心惭愧,发露忏悔,不敢覆藏,愿悉除灭。从今已往永不复作,防护当来所有罪障。唯愿世尊哀愍摄受,令我等罪皆悉销灭,于当来世永不更造。唯愿世尊哀愍济拔我等当来恶趣苦报,我等今者还愿受行先所修集独觉乘行,惟愿世尊哀愍教授。”GG0中华典藏网

这一品是属于〈忏悔品〉。当时参加法会那么多的大众,在这个大集当中,来集会的份子很复杂,有无量无边的众生。前面开始讲的时候,就是闻法了,可是不恭敬三宝,乃至于闻法生了误解的,这个误解都是指空性说的,恶趣空。有的人闻到《金刚经》,听讲《金刚经》,讲一切都是空的,他就什么也不学了,就去造恶业了。GG0中华典藏网

善业空了,可是恶业不空,就造了很多的罪。在这会中,前面讲的是声闻乘,这里讲的是独觉乘。GG0中华典藏网

在这集会里有好多众生?有五十七百千那庾多,就是有五十七百千的十兆数众生。他们同时起来闻法,向佛请求忏悔。由于过去误闻法,误闻法并不是指说法错了,而是他理解错了;其实也不是他理解错了,而是他过去没有那么多的善根,承受不了,生起一种错误的空见,这种空见很难破除的。如果是生起有见,这种罪业好断;生起空见,这种罪业就不好断。因为生起有见的时候,他还是相信因果,执着因果;不过,两者都是不对的。佛经上也讲,有很多罪业是不通忏悔的。我们前生做了因,今生一定要报。有些错误的说法,认为这是不通忏悔的,这个罪永远带着,一定会下地狱,这是错误的有见。GG0中华典藏网

你受了五戒,就有二十五个护法神保护你,你想犯戒,他总是给你作遮难,使你不犯。现在你没有受戒,五种罪事,照样的有,你杀人不犯罪?你能脱罪?你受了戒,之后你却杀了人,你在佛前忏悔也念经咒加持,他就以别的力量帮助你,不要生起邪知邪见。GG0中华典藏网

受了戒,犯了怎么办?这个见是不正确的,为什么要去犯?那些戒,你虽然不受,你犯了也是罪。佛就制戒了,说你不要犯这个。我再说一种戒的功德,戒有加持力,是加持你不去做。杀盗淫,我想没有一个众生不犯的,而且国家许可犯的。GG0中华典藏网

像他执行职业上的责任,你说这是杀生;杀猪杀羊,犯什么罪?谁给他定的罪?GG0中华典藏网

夫妇的关系,如果说这个犯淫戒,那就没有人了,人种都断了!能这样说?不可能!GG0中华典藏网

不会的!他有种加持力,不是说你的犯,你从那个受戒的功德方面考虑,学佛法听到这么多地狱,我不学佛法该好,对不对呀?我连地狱也不知道,我也不相信,罪你也要受。我不相信,我就不受?没那么便宜,你不信也得受;不过佛说出来了,有一个好处,不要把这个意思体会错了。我不是劝你们受五戒,你感觉到我受了不行,你还是不要受,不过,你要想到受五戒加持的功德。GG0中华典藏网

我后来想到,自从出了家之后,受了比丘戒,我说这个简直危险,动辄得咎,二百五十戒一条一条的,八万四千威仪,清规戒律那么多。那时真想罢道还俗算了,受不了;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四威仪,随便你做哪一样,你在庙里最初出家时,举止动作没有一样不是错误的。GG0中华典藏网

我记得,在挂单的时候,那时还没有灯,黑夜到厕所去太远,厕所也没有灯,不能去。夜间起解小手,怎么办呢?知客师他的窗户底下摆几个尿桶,就在那儿去解决。那个知客师他就说:“这个一定是新来挂单的。”我说:“这知客师有神通了,他怎么知道是我?”因为我尿尿,没有尿对。大家是知道什么意思吗?尿尿不能有声音,一有声音就惊动别人了。吃饭、屙尿,乃至一切行动,没有一处没有清规戒律的,初出家人刚受戒当沙弥受得了?GG0中华典藏网

“忏悔除灭一切诸恶业障,令无余者,于我所说是法门”,你要好好儿修学,那么“先世所造一切恶业,皆得销灭无有遗余”,他在佛前忏了,无余了。GG0中华典藏网

我们现在听了《大集十轮经》,拜忏的时候,你就叩三个头,默念:“我听见《大集十轮经》,佛讲〈忏悔品〉,我都具足,我也发如是愿,希望佛加持我,希望地藏菩萨加持,你也具足跟那些人一样。”这是我说的,你可以不信,没有罪过。GG0中华典藏网

忏悔品竟GG0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