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参

梦参
  • 姓名:梦参
  • 俗姓:
  • 性别:
  • 朝代:
  • 出生地:黑龙江省
  • 出生日期:1915年7月13日
  • 逝世日期:2017年11月27日
  • 民族族群:

梦参长老(1915年7月13日—2017年11月27日),公元1915年7月13日(农历乙卯年六月初二),上梦下参长老诞生于中国黑龙江省开通县、今天的吉林省白城地区。长老俗姓刘,名瑞庭。


1928年,长老进入东北讲武堂军校,“九一八”事变后跟随东北讲武堂撤军至北京。


1931年,尚在军中的长老梦见自己坠入大海,一位老者救他脱离困境,并指示他前往一栋宫殿般的地方,说是他一生的归宿。醒后询问多人,确认梦中的宫殿就是北京房山县上方山的寺院,遂于当年年底在北京近郊上方山兜率寺出家,法名觉醒。长老认为自己没有觉也没有醒,只是因梦出家,便自己取名为梦参。同年,长老在北京拈花寺受比丘戒。戒期圆满,南下九华山,朝礼地藏菩萨道场,正遇六十年一次的开启地藏菩萨肉身宝塔法会,因缘际会,成为他之后弘扬地藏法门的深远缘起。


1932年,长老转赴福建省福州市参访鼓山涌泉寺。在涌泉寺,长老感觉一切境界似曾相识,仿佛故地重来。当时虚云老和尚于鼓山创办法界学苑,并请慈舟老法师主讲《华严经》,长老决定依止慈舟老法师学习《华严经》。历时半年,苦于无法契入华严义海,遂向慈舟老法师请法,决定以拜诵《普贤行愿品》、燃身臂供佛的苦行开启智慧。


1935年,历时三年,长老在鼓山法界学苑学习《华严经》圆满。当时的同学包括台湾的道源长老、灵源长老、慧三长老以及大陆的净严法师。当时长老除依止慈舟老法师学习《华严经》,更旁及虚云老和尚的禅法,有时也奉慈舟老法师指示代讲经论,如《阿弥陀经》等。


1936年,赴青岛湛山寺,依止倓虚老法师学天台四教,并担任湛山寺书记,负责倓虚老法师的庶务以及对外联络事宜。在湛山寺担任书记期间,积极宣扬慈舟老法师的戒律精神,后奉倓虚老法师之命,礼请慈舟老法师北上青岛湛山寺讲律,又护送慈舟老法师到北京开讲《华严经》。


1936年底,再次奉倓虚老法师之命赴福建厦门,礼请弘一大师北上弘律。因《梵网经》的讲法因缘,弘一大师同意北上湛山寺开讲《随机羯磨》。此后半年,长老担任弘一大师的外护,深受弘一大师身教熏染。曾依《占察善恶业报经》所描述的占察轮相,请弘一大师亲自制作一副,以供修习。弘一大师为了答谢他担任外护之功,并赠手书《净行品》偈颂一本,嘱托他弘扬“地藏三经”。


1940年,当时中国内忧外患日益加剧,日本关东军逐步占领华北地区,长老在北京期间,多次以善巧方便智掩护国共两党的抗日志士免于危难。后遭人检举,被日军追捕,不得已乔装雍和宫喇嘛的侍者离开北京,转赴上海、香港,后获得香港方养秋居士的鼎力资助,顺利经由印度、前往西藏拉萨学习密法。长老在西藏黄教三大寺之一的色拉寺依止夏巴仁波切,藏传法名衮却图登。在西藏拉萨修学了五年的《菩提道次第》后,西藏政局发生巨变,驱排汉人、汉僧风潮日起,遂前往青海、西康等地游历。1949年底,在夏巴仁波切的催促和梦境示警下匆匆离开藏区。


1950年元月,种种因缘,长老因不愿放弃僧人身份被捕。羁押狱中三十三年,阅尽人性,长老经常观想一首偈颂:“假使热铁轮,在汝顶上旋,终不以此苦,退失菩提心。” 


1982年,中央落实宗教政策,已经六十八虚岁的长老平反出狱,自四川返回北京落户,任教于北京中国佛学院,发愿以未来三十三年的时间补足这段失落的岁月。在中国佛学院,长老以讲师身份讲述《四分律》,踏出了重新弘法的第一步。他将深奥的佛法与具体的现实结合起来,渐渐形成了一套独具魅力的说法风格。


1984年,应福建南普陀寺妙湛老和尚、圆拙长老之邀,到厦门南普陀寺重建闽南佛学院,并担任教务长一职。一方面培育新一代的僧材,一方面开讲《华严经》。讲至《离世间品》,便应美国万佛城宣化上人的邀请前往美国弘法,中止了《华严经》的课程。


1987年,从美国返回中国。


1989年,应美国洛杉矶妙法院旭朗法师之请,再次赴美弘法,开讲《占察善恶业报经》、《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地藏经》、《心经》、《金刚经》等,此后即旅居美加地区。


1995年,旅居加拿大温哥华地区的三宝弟子特别礼请长老开讲《地藏十轮经》。


1999年,八十四虚岁的长老以报佛恩、国家恩之爱国爱教精神,接受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礼请,从海外回归祖国,主持乐清市雁荡山能仁寺道场复建。


2000年,长老命弟子隆仁主持能仁寺复建具体事宜。2001年,长老入住能仁寺。


2008年10月中旬,能仁寺复建圆满。长老曾自述:“我从来没发愿修庙的,但是我现在为什么能去修能仁寺?因为我在鼓山当小和尚时,学习期间很苦,看到了真歇了禅师写的偈子非常感动,给学法的人、讲经的人很大的警示,以此因缘才来修庙的。将来庙修好了我不会在那住,就请与寺有缘之人在那住持。” 


2003年始,长老应邀常住五台山普寿寺讲经,并指导圣宝山愿成寺的僧众静修。


2004年至2007年,长老克服身心环境的障碍,在普寿寺讲完八十卷本的《大方广佛华严经》共五百余座,了却多年未曾圆满的心愿。期间,又应各地皈依弟子请示,陆续开讲《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法华经》、《楞严经》等大乘经论。


2008年1月再次应台湾弟子祈请赴台弘法,讲经开示十余场并举办千人大法会。


2009年春节于台北复讲《占察善恶业报经》,盛况空前,最多时达两千人之众,期间不得不多次更换讲经礼堂。法会圆满之日,再次举行三千人皈依法会,成为台湾佛教界弘法美谈。6月于香港理工大学开讲《法华大义》,于香港大学佛学研究所作佛学开示,座无虚席,听众上千。


2012年应五台山政府邀请,复建万佛洞真容寺,命弟子隆明主持复建具体事宜。


2013年始,定居万佛洞真容寺觉林丈室静修,非身体违和等特殊情形,将近百岁的长老一直维持定时定量的个人日课。


2017年11月27日(农历丁酉年十月初十)16时30分,长老一期报尽,安详示寂,世寿一百零三虚岁,僧腊八十七。


上梦下参长老的一生,与中国佛教百年的曲折历程相伴随,波澜宏阔。近百年来,长老亲炙虚云、慈舟、倓虚、弘一等近代高僧,显密兼修、教律并弘,尤以宣讲《华严经》、“地藏三经”闻名,希有难得。长老毕生致力于恢复僧伽教育、建寺安僧,他以独特的教证功德摄受四众弟子,善说法要,普利群机,弘法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垂暮之年,仍不惜老病之躯,现身说法,俨然深山中的明灯,堪为中国佛教之龙象!


至诚祈愿长老不舍我等,乘愿再来。


猜你喜欢的书

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

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

小说围绕纳尔齐斯和歌尔德蒙两位少年的成长与友谊展开。两人的起点都是玛利亚布隆修道院,通过互相感知与启发,之后两人根据各自的天性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纳尔齐斯继承了父性的严谨与理性,最终他成为一位思想家并继承了老院长的衣钵,成为修道院的新院长,而歌尔德蒙体内蕴含着母性的敏感与感性,他听从内心的召唤离开了修道院,细腻的感知与在外流浪的经历使他成为一位艺术家,最终他回归原点,找到了最终的归宿。 小说中,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代表着两种不同的人性父性与母性,代表着同一个体心中的两种矛盾心理克制与享乐。小说讲述了他们在生活中与内心情感中的不断冲突,最后在理想的感召下获得统一的过程。 黑塞运用自己细腻的情感和笔触,描述出了两种人性的成长、两种不同世界的地狱与乐园。

论画

论画

中国画评论著作。旧称《魏晋胜流画赞》。东晋顾恺之撰。全文共二十条,第一为论画之难易,其余各条是对两晋时期卫协、戴逵等画家二十一幅画作的评论著录。即:《小列女》、《周本记》、《伏羲》、《神农》、《汉本记》、《孙武》、《醉客》、《穰苴》、《壮士》、《列士》、《三马》、《东王公》、《七佛》、《大列女》、《北风诗》、《清游池》、《七贤》、《嵇轻车诗》、《陈太丘二方》、《嵇兴》、《临深履薄》。表现内容有神话传说和历史题材,还有列女、壮士和名流高逸之士;有宗教题材,还有文学作品、山水走兽等题材。其主题在图圣贤“明鉴戒”的同时开始关注现实生活。各件作品的评论持论严谨公允,见解高妙新颖。顾恺之在继承传统美学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迁想妙得”、“置陈布势”、“巧密于情思”以及“骨法”、“神气”、“情势”、“天趣”等一系列绘画审美主张和创作技法,这些观点成为中国绘画美学思想精髓的一部分,对后来谢赫的“六法”论和中国绘画品评之风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中天紫微星真宝忏

中天紫微星真宝忏

中天紫微星真宝忏,撰人不详。似出于明代。一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本篇叙述朝礼北极紫微大帝、太阳、太阴、五斗及二十八宿等星君,祈求降福赦罪。忏文称中天紫微星主(即紫微大帝)掌握枢机,总理三天之政,其余五斗诸星君各镇一方。世人若能恭修宝忏,礼拜诸方星君,则可荡除三业,清静六根,获福吉祥。

阿丽思中国游记

阿丽思中国游记

长篇小说。沈从文著。1928年上海新月书店出版。分上下两卷。这是一部长篇童话小说。阿丽思写信给兔子约翰·傩喜先生,相约一起去游览中国。事前约翰·傩喜先生弄到一本《中国旅行指南》,知道了中国的一些情况,如住旅馆、去公寓见人、问路、买东西、坐船都得付小费; 中国的阔老喜欢玩麻将; 中国的乞丐多,乡下人过年进城讨钱; 中国军队都怕外国人……而阿丽思则对此还一无所知。到中国的第一天,阿丽思便知道外国人坐车碾死了中国人,五十块钱便打赢了那场官司。又知道了中国的算命先生本事高强,无所不知。第二天,他们遇到一个乞丐,讨饭的希望他们把他杀死,不必再为怎样活下去而发愁。后来,阿丽思参加了一个八哥博士欢迎会,会上八哥写下“恋爱的讨论”一题准备演讲,但下面意见不一,争论不休,差点就要动手打起来。后来阿丽思不知怎么住在一个人家的抽屉里,从那家母女的对话中,阿丽思知道了中国农村许多奇怪的事情,但她大惑不解,准备回去问自己的妈妈。小说借用英国作家卡罗尔的童话《阿丽思漫游奇境记》中的主要角色阿丽思和兔子傩喜先生,让他们在东方古国的都市和偏僻的湘西山村作一巡视,对绅士阶层重面子、崇孔孟、畏洋人的心理状态;对知识阶层以剽窃冒充创作,在情场中勾心斗角的时髦习尚,都有冷嘲热讽。而在《中国旅行指南》等处,对湘西山民纯朴直率、委命于天、嗜赌好斗的奇风怪俗,则又多作静观的展览。由于这部小说是沈从文从事长篇创作的试笔之作,结构、文笔难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但他以童话的体裁来反映现实,写得潇洒自如。

翰苑遗事

翰苑遗事

一卷,南宋洪遵撰。遵字景严,南宋著名收藏家和学者。记载宋翰林学士院旧事,尤其是轶闻遗事,多不见于正史,是一部史料价值颇高的野史笔记。本整理本以《知不足斋丛书》本为底本,参校了《四库全书》本等。

南岳继起和尚语录

南岳继起和尚语录

佛学著作。10卷。清·弘储撰。 弘储,俗姓李,字继起,号退翁。通州 (今江苏南通) 人。明天启中入乡校。因绝意功名,好研佛学,25岁出 家。苦修有年,为禅宗临济宗传人。历住苏州灵岩山崇报 寺、虎丘山云岩寺、秀州金粟广慧寺。清初,寄怀故国, 曾助南明宗室兴师起义。晚年,应南岳僧人之请,主讲福 严寺,居3年。后被吴人迎归。康熙十一年 (1672) 示寂。 所著语录100卷及诗人偈颂等,雍正间遭禁焚,大半失 传。除该《语录》外,弘储还撰有《南岳勒古》 1卷。此 二书见载于《五灯全书》、《正源略集》,收入《续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