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

- 姓名:弘一
- 俗姓:李,幼名成蹊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天津
- 出生日期:1880
- 逝世日期:1942
- 民族族群:
弘一(1880-1942),中国现代高僧。文学家、艺术家。俗姓李,幼名成蹊,更名文涛,字叔同,以字行。原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父世珍为同治间进士,弃官经商致富。自幼博览群书,兼习诗词、书法,并诵佛经。光绪二十四年(1898),奉母迁居上海,入城南文社,自号李庐主人。次年出版《李庐印谱》、《李庐诗钟》。光绪二十七年(1901),入上海南洋公学特班,从蔡元培受业。光绪三十一年(1905),与许幻园、黄炎培等创办沪学会,作《祖国歌》。同年东渡日本。光绪三十二年(1906),入东京美术学校,又独办《音乐小杂志》。次年春,与同学曾孝谷创办春柳社,公演《茶花女遗事》,扮主角,又演《黑奴吁天录》。宣统二年(1910)回国,任教于天津工业学堂。1912年,与柳亚子、胡朴安等在上海创立文美会,主编《文美杂志》,并加入南社。是年秋,任教于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14年,从吴昌硕游,入西泠印社。1918年,在杭州虎跑定慧寺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同年入灵隐寺受具足戒,从此专研律宗,讲律于南北各地。晚年自号晚晴老人。1933年夏,在泉州开元寺尊胜院集合学者十余人研究南山律学,人称“南山律学苑”。1942年10月13日,在泉州不二祠圆寂,临终书“悲欣交集”四字。在话剧、音乐、美术、教育、翻译、书法、文学、佛学诸领域均有建树。其诗词多洋溢爱国热情,词尤慷慨悲壮,深寓报国之情。一生著作及翻译作品甚多,颇有散佚,后人辑其部分作品及他人纪念文章,汇为《弘一法师》(文物出版社,1984)。
弘一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氏族大全
全称《排韵增广事类氏族大全》,二十二卷。不著撰人名氏。书中所引的事迹至南宋末年。据此推断,此书可能是无人所为。建阳麻沙刊版。此书每二卷为一集,以广韵排列,以四声分隶各姓。末二卷为复姓。复姓之中,以上一字为韵而排列。每姓都引史传人物,概括叙述。采其中三四字为标题。姓末多附之以女德婚姻一门。但其中著述考据有许多不精确的地方。由于采取广博,因此有的人物史传未取,却见于此书。可以作为学者的旁证。有元刊本,或作十卷本。明刊二十八卷本、《四库全书》本、日本元和五年活字本十卷。
中国语言学史
王力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原是在北京大学授课时所用的讲义,前三章曾在《中国语文》杂志上连载。除前言、结论外,分四章。以清末《马氏文通》出现为界,将汉代至1949年的中国语言学史分为两个阶段。前三章论述第一阶段的三个时期:训诂为主时期,属经学时期,特点是以疏解经义为目的;韵书为主时期,属佛学理学时期,语言学重点转移至音韵学;文字、声韵、训诂全面发展时期,属经学复兴时期,小学硕果累累,研究方法超越前人。第四章论述1899年以后的西学东渐时期,语言学的领域扩大,方法改进,有了崭新的面貌。全书主要叙述中国*语文学,也给古文字学、语法学、普通语言学、语言调查等以适当地位。对各时期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都作了精到的分析。指出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决定了中国古代语言学的实用目的,汉语言文字本身的特点决定了中国古代语言学以文字为主要研究对象。本书叙述深入浅出,所用“语言学”一词,采用了最广泛的意义。首次提出了中国语言学史的间架体系。【书中有些异体字,文中无法显示,可以对比PDF阅读】
言行龟鉴
八卷。宋赵善璙作 《自警编》,摘录古人嘉言善行以示鉴戒,张光祖欲为刊行,熊禾以赵善璙所编尚有未及删润之处,希望张光祖补充完善。张光祖乃以赵善璙《自警编》为基础,又取 《典型录》、《厚德录》、《善善录》、《名臣言行录》等书,博采名臣碑志之文,摘选排比,以成此书。全书分类编排古人嘉言善行,眉目清晰,便于阅览。此书不述诙谐和神怪,所记平近无奇,但笃实切理,足资世人所深思。《四库全书总目》谓其书为“布帛菽粟之文,虽常而不可厌者”,颇为有理。此书原本散佚,仅部分存于 《永乐大典》中,清修 《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重新予以编排。其书原序称,全书共分学问、德行、交际、家道、出处、政事、民政、兵政八门,门下又分八十二目,目下分条记述古人言行,共九百五十五条。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时仅存四百七十二条,八十二目无法考证,只存八门,门下分条记事。书中原序又称,每类之中首先记述善行,其次记述嘉言,先实践,后议论。辑本以为,言行各自分编,“则一人之名,一类中先后复出,时代未免颠舛。又一事一人而言行并见,尤难于割裂其文”,因 “以人统事,以时代叙人”,(《四库全书总目》)按时代顺序,将嘉言善行统一编排,眉目清楚,又不失原书本意,颇为有理。此外. 尚有《四库全书珍本初集》 本。
四书留书
明章世纯撰。六卷。世纯字大力,临川(今属江西)人,生卒年不详。天启元年(1621)举人,官至柳州府知府。闻起义军攻陷京师,悲愤而卒。世纯与艾南英、罗万藻、陈际泰并称“临川四家”。其中《大学》一卷,《中庸》一卷,《论语》上、下各一卷,《孟子》上、下各一卷。对四书重要章节大旨进行阐述。书前有天启丁卯年(1627)章世纯所著的《序》,后有世纯自作《四书留书跋》。仿刘敞《春秋意林》的体例,分章发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世纯与艾南英、罗万藻、陈际泰号临川四家,悉以制义名一时,而世纯运思尤锐。其诂释四书,往往於文字之外标举精义,发前人所未发。不规规於训诂,而亦未尝如讲良知者至於滉漾以自恣。扬雄所谓“好深湛之思”者,世纯有焉。
六祖坛经讲记
佛教向以佛陀所说言教为经,其它任何佛子说法,不论印度论师,或是中国宗师,其言说,或称论,或称疏,或称注,或称解,或称记等,绝对不可称经,以示对佛言教特别尊重。现六祖所说亦称为经,当是出于后来学者的推崇。六祖言教,虽极浅白易懂,如无重要内容,怎可被尊称经?近代历史学家钱穆在「六祖坛经大义」一文中说:「依照佛门惯例,佛之金口说法始称『经』,菩萨们的祖述则称『论』。只有惠能坛经却称『经』,此亦是佛门中一变例,而且是一大变例,这一层,我们也不该忽略过。若说『坛经』称『经』,不是惠能之意,这又是一种不必要的解说」。六祖称为祖师,现说其言是经,当极尊敬。
地藏菩萨经
中国人假托佛说所撰经典。作者不详。一卷。篇幅甚短,仅二百余字。谓地藏菩萨在东方琉璃世界,见地狱众生受苦,故来到地狱,与阎罗一起断案。并谓凡造地藏像、写地藏经、称地藏名者,皆得往生净土。舍命之日地藏菩萨当亲自来迎,常得与地藏菩萨共同一处。此经与民间流行的地藏菩萨信仰及敦煌地区广为流传的三阶教有关。中国历代大藏经均未收入,仅存于敦煌遗书中。后被日本《大正藏》收入第八十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