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忧患的连锁
如果觉得生活太累,压得你透不过气来,那么你就应该好好想想了。是不是自己太过专注于心外之物,从而让自己的心蒙上了灰尘,落下了石头。这时候,你需要做的是忘掉身外,而将自己的注意力转向内心。
将困扰你的东西完全放下,你自己会觉得身心清畅,再也没有烦恼了。
忧患的连锁
世间的事,都有“连锁”关系,例如:因为贫穷,容易犯罪;因为无知,容易堕落;因为亲情,就会护短;因为失业,就会消沉。“螳螂捕蝉”的故事,更能看出一连串忧患的连锁关系,试说如下:
一、蝉在树上。蝉栖息在树上,餐风饮露,平时不仅不会伤害任何一只小蚂蚁、小蚊子,就是所居住的树枝也不会去无端破坏。这么一个与一切动植物无争的君子,只知道每日高歌,它的叫声在夏秋之际,总为大地带来无限生机。照说如此无所争的蝉,应该无忧无虑地生活在世上,但是很不幸的,蝉不犯人,人会犯它,因此它的处境自然就存在着危险。
二、螳螂捕蝉。螳螂是一种体积轻盈、动作敏捷的小动物,平时也栖息在树上,一旦发现了蝉,就会悄悄地接近它,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伸出锐利的前爪,一把将蝉攫获。可怜的蝉在一刹那间,连最后的哀号都来不及叫出,就一命呜呼,成为螳螂的食物。
三、黄雀在后。螳螂虽能捕蝉,但也不要太得意,正当它全神贯注地肢解蝉的尸体,准备饱餐一顿的时候,另一棵树上的黄雀,即时飞过来。说时迟,那时快,它一口就把螳螂衔走,找个舒适的地方,享受它的大餐。
四、儿童弹弓。所谓“弱肉强食”,黄雀比螳螂强大,螳螂自然成为黄雀的腹中物。但是正当黄雀喜滋滋地在树上大快朵颐之际,在地面玩耍的儿童拿出弹弓,瞄准黄雀一射,心理毫无防备的黄雀就这样应声坠地而亡,真是“强中自有强中手”。
五、父亲责打。黄雀虽然不敌儿童的弹弓,但是事情至此并未结束。因为儿童的父亲是一个知识分子,当他知道儿子竟然把小动物的生命当成自己游玩取乐的对象时,一时怒不可遏,当下对儿子施以一顿痛打,把个小小身躯打得遍体鳞伤,处处淤青。
六、学校解职。父亲以为自己是一家之主,具有最高的权威,可以任意处罚儿子。哪知儿子到家暴防治中心哭诉,经过社工人员出面调查,发现父亲是学校的一名教师。于是事情辗转传到父亲执教的学校,校长认为父亲虽然是处罚自己的儿子,但是身为教师,他的行为显然违反了现阶段推动的“零体罚”教育政策,因此下令解职。真是平地起风波,一件事情闹得全家鸡犬不宁,甚至连学校都受其影响。
世间事“牵一发而动全身”,每一件事情都与天地大自然有关联,不但善恶好坏都有因因果果的关系,甚至当下的事,与前世、今生、来世,也都有时间的关联。所以,吾人在世,一言一行都要想到彼此的连锁关系,能够懂得慎始,才能免于尝受苦果。“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虽然家喻户晓,但是这个故事背后的忧患连锁关系,实在值得吾人深思。
名人的烦恼
俗语说:“人怕出名,猪怕肥。”人在没有名气的时候,觉得出名是人生最荣耀的事,因为一旦出了名,就能受人尊重,在社会上可以得到许多的方便,不但有人请吃饭、请照相,平时开会还会请你出席致辞。可以说,只要出了名,社会各界的邀请纷至沓来,让你觉得“人生当如是也”!但是等你真正出了名以后,烦恼也随之产生,甚至根本就不想当名人,因为:
一、盛名招嫉。俗语说,“树大招风,盛名招嫉”。有了名以后,一半的人羡慕你,一半的人嫉妒你。羡慕你的人,你不知道他们在哪里。嫉妒你的人,或批评,或讽刺,或毁谤,让你感觉四面八方的人都在想办法给你难堪,你反而活得不自在,所以出名有什么好呢?
二、出众难行。一个有名的电影明星,忽然出现在街头上,群众蜂拥包围,有人要签名,有人要索照,有人要一亲芳泽,有人要握个手,让你寸步难行,觉得自己毫无自由,无法随心所欲。出名之后不但出众难行,甚至因为你的名气大,慈善团体要请你募款,公益机构希望你出席活动,可以说每天都要应付别人,“要你这样,要你那样”,真是苦不堪言。
三、没有隐私。每一个人都应该有隐私权,我居家不要受人干扰,我外出不要有人打搅,我自己的一些私事不希望别人知道,我可以自由自在地跟父母散步、跟儿女同行、跟朋友同乐。但是名人没有这样的隐私权利,民众要跟你照相,记者要找你访问,甚至有的人跟自己的姊妹同行,被记者捕风捉影,说成是自己的新欢。不是自己的朋友,只是偶然巧遇,就被跟踪的媒体说成是自己的恋人。名人的事情,常常是媒体说了算,自己的名誉无人理睬,这也是名人的无奈。
四、应酬繁多。每一个名人,社交应酬必然免不了,而且随着名气愈大而增加。婚丧喜庆的红白帖子你要应付,各种开会、宴会要你参加,每天疲于奔命,只为了一点小小的名声,今天这里赶场,明天那里出席,自己的事业反而不能全心照顾。表面上看起来,名人无比风光,其实内心的苦恼,真是不为人知。
五、维护形象。既是名人,就要维护名人的形象。名人不能到百货公司采购,会造成很大的新闻;不能到舞厅跳舞,会引起很多议论。名人随口说一句话,新闻记者可以蓄意扭曲,帮你改头换面地报道出来。总之,你的社会地位愈高,形象愈会遭到破坏。一个人成名以后,就会觉得原来名人有这么多的苦恼,真是始料未及。
六、责任重大。一个名人不是光有空名,后面必定还有一些责任。除了名人是公众人物,言行举止要成为社会的模范以外,一些依靠你的朋友,也要仰仗你的关系生存。甚至一些名人有了社会地位以后,这家公司请你当顾问,那个团体请你当理事,或是请你讲几句话,为他做广告。所以名人的责任重大,名人的烦恼也多,这是自然的道理。
自 觉
教育的类别很多,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在许多教育当中,“自觉的教育”最为重要。佛陀之所以成为觉者,就是他能“自觉”,而后“觉他”,最后达到“觉行圆满”。
佛陀自觉了什么呢?必定是自觉自己的能量不够、慈悲不够、耐力不够、智慧不够、心地不明、助人的悲心太少、给人的助缘不足、对众生的苦难无力帮助。由于觉悟到自我的缺陷、自我的不足,所以发心解决现前的问题。有了自觉,就会自动自发、自我要求、自我解决。吾人能自觉、能发心,学习必定更容易进步。
人生要自觉什么呢?略述如下:
一、自觉自己的能力不够。自觉工作的能力、讲学的能力、助人的能力、明理的能力都不够,就如同菩萨常生起惭愧心,“耻有所不知,耻有所不净,耻有所不能”。因为能力不够,所以更要发菩提心,勇猛精进,以发挥人生最大的力量。
二、自觉对人有所不起。做人要经常感到对不起别人,对他人没能帮上忙、对人没能有所利益、对他人的问题未能协助解决等。因为感觉对人不起,所以要发心、回向,付诸行动,才能真正帮助别人。
三、自觉自己的悲心不够。人要经常自问:别人在贫穷困苦中,我能救助他吗?别人在艰难危险中,我能帮助他吗?别人在困惑迷惘中,我能助他心开意解吗?别人在执著无明时,我能让他客观明理吗?如果不能,表示自己的悲心不够,应该发愤图强,完成自我。
四、自觉自己的愿力不坚。人都懂得要思考:学问如何成就?做人如何成功?事业如何表现?能力如何健全?这些要做到却不容易。因为自己没有坚毅的愿力,没有“不达目的誓不休”的勇气,所以每当遇上困难,很容易就从前线败下阵来,颓丧不已。有了这番自觉,所以要更加发心立愿。
五、自觉待人不够真诚。对于朋友,我有真诚地与他相处吗?对于家人,我有真诚地协助他们吗?对于同事,我有真诚地给予助力吗?对于社会,我有真诚地贡献心力吗?即使对人不能有所帮助,也不能欺骗、应付,应当至诚表达。真诚是做人处事的根本,待人不诚,怎可怪人待我不好呢?
六、自觉耐烦不够。做人做事应该要耐烦,我们可以扪心自问:我耐烦吗?别人说话,我不耐烦听;别人做好事,我不耐烦知道;面对公共事务,我不耐烦合作。不耐烦,就会一事无成,所以要改善。
自觉的内容很多,你有自觉应该要助人吗?你有自觉每日行善多少吗?乃至自觉所学有用吗?自觉工作发心吗?自觉身心健全吗?倘若没有自觉,即使给你再好的东西,教你再多的道理都没有用。所以,人要不断自觉,自觉才会进步。
破
“破”,是一个很不好的字眼。碗打破了,衣服撕破了,甚至于破功、破产,破坏人我关系、破坏美好形象等。人都希望完整,不希望破碎,但是有人形容,人生是一个破碎的梦。其实,仔细研究起来,“破”不见得全然不好,破也有破的好处,例如:
一、破土开工。大楼、桥梁、马路,在兴建之前,都需要破土开工,希望求个吉利。因此,先有破土,然后才有更高、更好的建设。
二、破题明旨。写文章的人,下笔先要破题。一篇文章立的是什么题目,一开始就要切题发挥,就好像行车总有它的轨道。文章依题发挥,自然能完成自己作文的旨趣。
三、破冰之旅。海峡两岸,汪辜会谈,就是破冰之旅。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凡事久不来往,一旦有心修好,尽管还有顾虑,但能不计危险,勇敢前往,都是值得赞叹的破冰之旅。
四、破财消灾。有的人钱财被倒闭、被小偷窃取、被金光党骗了,也不必伤心难过,你可以想这是“破财消灾”。你想到自己还能有钱被人偷、被人骗,还是值得庆幸。对方沦落为小偷、骗子,倒人钱财,这才是可怜的不幸者。
五、破相重整。有的人脸上被人打得鼻青脸肿,甚至破了皮、毁了容,就为“破相”而对人生绝望。其实,衣服破了可以修补,桌椅坏了可以修补,面相破坏了,也可以修整。现在不少年轻女士,本来是很端庄清秀的面孔,她为了要更漂亮而整容。假如你破了相,有机会重整面容,还是不幸中之大幸,不必为此挂碍。
六、破了纪录。现在世界上各种体育运动,都以打破纪录为荣,很多国家的金牌选手,更是努力为自己的国家争取成绩,一旦打破了世界纪录,身挂金牌,可以说风光一时。另外,有些青年在高中时期便发明各种科技产品,打破青年创业的纪录。一些写文章的人,一生写了千万言,也破了人生的纪录;旅行家走了多少国家,也可以打破纪录;探险队探险过多少地方,也可以打破纪录;医生一天看了多少病人,救了多少人命,也打破了纪录。甚至有些人瑞活了一百几十岁,他也破了纪录,所以人生在时空里,有待我们努力去发展。打破纪录,人人有份,即使不能打破世界纪录,能够打破城市、乡村、家族、国家的纪录,也算很了不起了。
七、破除黑暗。黑暗是可怕的,光明是可爱的。乡村的暗路上,装了一盏电灯,照亮了夜归人回家的路。当初我们的远祖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才使人类走出蛮荒,可见破除黑暗的可贵。
八、破除迷信。世间有很多的宗教,利用迷信愚弄信徒,以遂其私心贪欲,但也有的宗教,努力“去邪显正”,破除迷信。当初民智未开,人民逢到什么都拜,石头很大,就奉为“石头公”来拜,树木很久,就当成“大树公”膜拜。人类从迷信自然的信仰,进而迷信神鬼,迷信时辰地理。假如能破除迷信,从迷信里解脱出来,还给人类的尊严、智慧,破,又有什么不好呢?
退
人生的道路在“脚下”,也在“眼前”,假如脚步不能前进,那就是“退步”,就会“落伍”。
军队打仗,失败之后只有撤退;学生在校读书,遭到勒令退学,只得辍学在家;服务公家机关,因为贪污而被勒令退职,人生的记录难堪。“退”是很不好的后果,所以人人怕“退”。例如:
一、作家最怕退稿。一些以写稿为生的职业作家,稿件寄出之后,每天、每时无不记挂着,就怕被对方退稿。如果是业余作家,或是一些初学作者,一篇稿件寄出之后,更是牵肠挂肚,生怕稿件石沉大海。一般报刊,发表的园地有限,不退稿哪有那么多篇幅容纳过多的文章?所以作家要想不被退稿,就必须用心揣摩报刊的性质、立场、需要,只要能符合报刊的属性、满足读者的需求,就不会遭到退稿了。
二、商贾最怕退货。商人以生产、销售物品为业,他们最怕的就是退货。有的顾客购买某一种产品之后,听说别家的价钱更便宜,于是赶忙退货。有些人看到别家贩卖的物品,颜色、样式都比自己昨日所买的更好、更实用,也是急急忙忙把货物退回。商人因为怕退货,有的干脆在店里挂起牌子,告知顾客:“货既售出,概不退换!”也有一些商号,为了以广告招徕,也会召示顾客:“如假包换”、“如有瑕疵,一周之内可退换”,甚至多数物品都有一定的保质期。说到退货,现在人订了婚都还会退婚,定了亲也还可以退亲,其他还有什么不能退的呢?
三、政客最怕退位。一些政客,尤其身居高位的人,最怕退位。权力确实令人迷恋,所以一般人莫不希望永远高居权力的核心,不想退位。只是有的人年龄到了,不能不退位。有的机构裁员,也必须接受遣散离职。自古以来,我们看到一些告老还乡的高官,在退隐山林的时候,总显得无比落寞,有的人甚至硬是为自己找借口说“退而不休”!其实,人生应该进的时候,要勇往向前,应该退的时候,急流勇退,才是上策。
四、信仰最怕退心。一般人几乎都有宗教信仰,在宗教信仰里,总希望求得感应,如果时间久了都无感应,就会退心。或者在信仰过程中,没有得到鼓励,没有得到嘉许,没有受到很好的礼遇,甚至与教友不和,都会退心。其实信仰就是信自己,我们说信佛,自己不就是佛吗?如果想到自己是佛,已经自悟自证,已经能自觉觉他,怎么会退心呢?
五、修行最怕退道。有的人素食几年,忽然退道不素食了;有的人念佛、参禅无数个寒暑之后,也忽然动起疑念,退道不再念佛、参禅了。修行如“逆水行舟”,上进很难,退道则很容易,但是退道后的损失,又何能伦比呢?
难
俗语说:“登天难,求人更难。”也有人说:“成佛难,做人更难。”难,阻碍了一个人的成功。有的人想要一餐饭食果腹难,有的人想要一榻之地睡眠难,有的人想要一件御寒之衣难,有的人想要求得一个正当职业难。就算有心,但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总觉壮志难伸。一次又一次地希望事情圆满成功,但命运不济,煮熟的鸭子又飞了,满怀失望,感到人生很难。
世间之难者,如:学业难成、事业难找、功名难就、有志难伸、有才难求、有苦难言等。其他再如:
一、贫穷布施难。有的人有慈悲布施之心,无奈自己贫无立锥之地,即使有心助人也难。其实,布施不一定要用金钱,口说好话,脸露笑容,给人欢喜,给人帮助,都是布施。心存恭敬,真心祝福别人,同样也是布施。
二、富贵学佛难。富贵的人,有钱有闲,但是他的时间、金钱都是用来吃喝玩乐,没有想到要学佛修行做好事。一个人现世的富贵,其实也是往昔修得的功德,如果把银行里的存款用光了,将来怎么办呢?所以现在不少有钱人及时行施,虽然告诉他“慢慢来”,他说:将来万一我没有钱了,怎么布施?所以学佛行善要趁早,等钱财去了,荣华富贵没有了,要想行善修行也很困难。
三、受辱不怒难。一般人受到赞美就很欢喜,被人批评、侮辱就很生气。假如能做到赞美不必太高兴,侮辱、毁谤也不觉太难堪,好坏都是别人嘴上的两块皮,我们的欢喜、生气都任由别人挑动,实在划不来。因此,即使受了伤害、侮辱,最好不要生气,要有力量忍耐,先忍之于口,后忍之于面,再忍之于心,最后一切烟消云散,自己什么也不少,反而增加了忍的力量。忍的力量奇大无比,面对世间最大的力量,就是忍。
四、得宠谦虚难。做人的部下,因为能干,功劳很多,甚受长官赏识,所以得宠;做一个女人,因为美貌,懂得进退,当然很受男士的爱慕。一般人受到别人的宠信、爱护,往往得意忘形,不懂得谦虚、低调。一个人一旦因为得意而忘记了自己应有的礼貌、风度,对人讲话傲慢,态度骄横,则容易树敌,对自己的人生必然造成很多障碍,所以人在得意受宠时,难以谦虚,实为不智之举。
五、自满进步难。人的进步,要靠自己学习、努力,想到自己智慧不足,就要努力读书;想到自己技术不好,就要努力学习;外语说得不流畅,就要苦下功夫多说、多讲。如果对自己的所学自满,自以为很好、很会、很够用,就很难再有进步的空间了。反之,懂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知道比自己更高、更好的人很多,所以时时怀着惭愧心,觉得自己能力有所不足、学问有所不足,能够自觉不足,就会力求进步。
六、无明成功难。人生有一个根本的烦恼,就是“无明”。无明者,就是不明白道理也。一个人不懂世间人事相处之道,不知朋友需要互敬,处理事情没有理路、逻辑,对历史、时空、各种因缘的关系,都不去了解,甚至不讲这些道理,一切都用无明对待,则事业难成,所以唯有去除无明,才能成事,这是必然的道理。
人生千难万难,但是我们有佛法,所谓“有佛法就有办法”,则人生何难之有呢!
冤
我们经常劝人要忍耐,忍穷、忍难、忍苦、忍饿都还容易忍,忍冤、忍气就比较辛苦了。人受了冤枉、委屈不能申诉,不能还回清白,实在气恼。有的人经常不明不白被人怨怪、批评、辱骂,这也是非常痛苦的事。除非你器量很大、功力很高、不计较冤枉,如此即使有冤枉,对你也无可奈何,否则世间的冤案之多,冤枉的事情可以说人人有之。人生有些什么冤事呢?
一、冤情。自古以来,民间的冤情之多,我们从戏剧里可以看到,有的仆人代主鸣冤,有的妻子代夫申冤,有的儿女代父诉冤,甚至有的人代友喊冤。总之一句,都是为了冤情难申,所以含冤叫屈,这种案例,历史上多不胜数。
二、冤家。一般女子,如果嫁人不当、遇人不淑,大部分都叫男人为“冤家”。冤家者,特地来报冤的,不是为相爱而结合。所以,古代多少女子的歌声里,口口声声“冤家长、冤家短”,就是怨叹男人薄情,对女性没有尊重、不够爱护,让柔弱无依的女子受到冷落,遭到遗弃,甚至受到虐待,因此她不叫男人冤家,叫什么呢?
三、冤狱。牢狱虽然是惩罚罪犯的地方,但也是很多蒙冤的人受苦的地方。一般认为,关在牢狱里的人都犯了罪,是他罪有应得,但其实牢狱外面所有的人都没有犯罪吗?牢狱里的人难道没有被冤枉的吗?所谓“牢狱之灾”,犯罪的人受刑,固然是他应得的灾难,蒙冤的人在牢狱里,也是消灾。其实牢狱也不一定指牢房,古代有“画地为牢”,就是限制自由,所以“牢狱者”,就是为了限制你的自由,才坐牢狱。我们在牢狱之外东奔西跑的人,难道心里都自由吗?都没有住在心中的牢狱里吗?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四、冤死。法律是公平的,但法律所管辖下的受刑人,所受到的待遇不尽然都是公平的,有时受到冤枉、冤屈,甚至冤死的也很多。有的人觉得,与其受不白之冤,无处申诉,干脆以死明心,一死了之,让社会公评,让舆论公论。也有一些可怜人,因为没有充分的法律常识,不懂得如何申冤,只有想到以死来抗告。所以法院中负责审案的法官,人命关天,不能轻忽,尤其对于死刑犯,或者有冤情的案子,都要特别审慎。
五、冤业。有的人从小受到委屈,他就号啕大哭,受到冤枉,就赌气出走;长大以后,反过来加害别人、冤枉别人,却自以为聪明。其实法院里,不管胜诉或败诉的一方,最后都有另外一个冤业在主宰。冤业是怎么形成的?从这一世来看,好像是不公平的,但是前世、今生、多生以来,冤冤相报。冤业就好像银行里的负债,你欠了多少债,该生多少利息,都是丝毫不差的。
业,有别业、共业,有现报业、生报业、后报业。看起来业报是很复杂的,但又丝毫不差。很多受了冤情的苦主,我们只能想,那是往昔的业报现前,因此即使是冤枉的,也总得要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