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阴经

作者:李筌
太白阴经

全名《神机制敌太白阴经》,又名《太白阴符》、《阴符太白阴经》,中国古代兵书。李筌撰。10卷,约2万余字。现存平津馆影宋抄本、明汲古阁抄本、清内府抄本等。《墨海金壶》、《守山阁丛书》、《丛书集成初编》等多种丛书收录。《四库全书》本为8卷本。李筌,中国唐代学者,号少室山达观子,里籍生卒年均不详。官至荆南节度副使、仙州刺史等。唐代宗时任河东节度使都虞侯,后入山访道,不知所终。著有《孙子注》等10余种兵书,多已亡佚。本书分人谋、杂仪、战具、预备、阵图、祭文、捷书、药方、杂占、遁甲、杂式等篇,思想内容较丰富。强调战争胜负取决于人的谋划、士兵勇怯、君主仁义及国家富强,而不靠阴阳鬼神。强调将帅用兵须团结内部,选拔人材,利用地形,发动政治攻势,提出了人无勇怯,勇怯形成于后天的思想。书中还综合前代兵书典籍及有关著作对军仪典礼、攻防战具、粮秣屯田、阵法队形、公文程式、人马医护等分别做了详细记述,推导出“方营图”、“风后握奇垒图”、“偃月营图”等阵图。所论不乏新意,颇为杜佑《通典》所推重。文中贯穿着的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不仅具有军事学价值,也有重要的哲学价值。

章节列表

升序↑

猜你喜欢的书

看不见的珍藏

看不见的珍藏

《看不见的珍藏》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创作的中篇小说,首次发表于1925年。写了一个双目失明的老人,终生为自己的艺术珍藏而骄傲,将自己的晚年完全沉浸在拥有这些稀世珍宝的幸福感里,却丝毫不知,他的藏品早已在严酷的生活现实中流失净尽,他拿给别人鉴赏的所谓画册只不过是一摞摞经过精心伪装的普通纸张而已。作者虽然没有直接描写战争的杀戮、死亡等血腥的场面,但正是在这种战后严酷的特殊社会生活环境中,作者曲折地表达了自己强烈的反战思想。小说情节虽然简单,但主题深刻。

昨梦录

昨梦录

南宋·康誉之撰。笔记小说集。一卷。本书追述北宋轶闻。作者生于中州,目睹汴都之盛,故以“昨梦”为名。其中记黄河卷埽事、老君庙画壁事等,可资考证。记开封尹李伦故事。篇幅较长,情节曲折,有如传奇小说。内容记述北宋轶闻。如隐士修老子庙,名将燕山回,均带仙道色彩。其中《鬼媒人》《未婚嫁娶》记北地冥婚风俗,含有鬼话成分。有《广百川学海》本、《古今学海》本、《学海类编》本。《四库全书》著录。

全唐五代诗格校考

全唐五代诗格校考

本书主要收录了整个唐朝时期的五代诗格经典作品,以及对每个经典诗歌作品进行了深层赏析。诗格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是某一类书的名称。作为某一类书的专有名词,其范围包括以“诗格”、“诗式”、“诗法”等命名的著作,其后由诗扩展到其他文类,而有“文格”、“赋格”、“四六格”等书,乃至“书格”、“字格”之类,其性质是一致的。

礼经会元

礼经会元

四卷。宋叶时撰。叶时生卒年不详,字秀发,自号竹野愚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淳熙十一年间(1184)进士。授奉国军节度推官,历任吏部尚书,理宗初以显谟阁学士出知建宁府,后以宝文阁学士提举崇福宫。卒谥号文康。《礼经会元》以概括《周礼》而立论,共一百篇。除第一篇总序泛论《礼经》、第二篇驳汉儒之失、第一百篇补《冬官》之佚外,其发挥经义实为九十七篇。其中《朝仪》、《宫卫》、《王畿》、《祭乐》、《明堂》、《分星》六篇,各附以图,由于刊本错乱,“祭乐”后所附之图,实为“乐舞”之图,“祭乐”之图移于前幅。《礼经会元》体例与郑伯谦《太平经国之书》略同,议论多互相矛盾,从内容上看,《太平经国》所论庞杂,《礼经会元》则无此疵。叶时受当时疑古风影响,极力驳贬前儒而立己说,如“注疏”一篇,认为刘歆诬《周礼》,基本承先儒旧论;“补亡”一篇,认为《冬官》散见五官,与俞庭椿《周礼复古编》观点相同;至于认为河间献王以《考工记》补《冬官》是多余的,汉武帝不信《周礼》,由此一篇,则无根据;又驳难郑玄所注深害《周礼》,诋其不该用纬书注《周礼》以及用《国语》注“分野”等,则过于偏颇。其必欲复封建、井田、肉刑则显与时事不合。然总体而论,叶时的《礼经会元》对《周礼》概括基本准确,较为可取,《四库全书总目》评其“大旨醇正,多能阐发体国经野之深意”,是后世研究者研究《周礼》的一部有价值参考书。《礼经会元》版本有:元刊本,藏于南京图书馆;明嘉靖萧梅林刻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元至正杭州路儒学刊本,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元至正藤花榭刊本;汪氏丛刊本;陆有元刊本;明初黑口本;陆子全书本;明复刊元至正本;洞庭席氏刊本;清许元准刊本;乾隆桐柏山房刻本;乾隆间写文渊阁《四库全书荟要》本;康熙十九年(1680)纳兰性德刻《通志堂经解》本;乾隆五十年(1785)通志堂刊修补本。

释迦佛赞

释迦佛赞

释迦佛赞,一卷,清达喇嘛萨穆丹达尔吉译。五世达赖。

成唯识论证义

成唯识论证义

成唯识论证义,十卷,明王肯堂证义并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