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伶人血缘之研究
作者:潘光旦
戏曲论著。潘光旦著。194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著者受欧美“优生学”、“人才学”影响而对中国优伶所作出的一种研究。全书分为绪论、前论、本论三章。绪论扼要介绍以伶人作为人才研究的一些理论问题;前论分成两节,一是介绍近代以前中国的伶人,二是介绍西洋伶人研究之一斑。本论部分为全书主体,计分“一般概念和一般假定”、“地理的分布”、“血缘的分布”、“阶级的分布”和“结论”五节。在地理分布一节中,著者梳理和分析了前代伶人零星分布的状况、近代伶人的分布和近代伶人的移植三个问题。“血缘的分布”一节则列举近代伶人十个血缘网络的家系,并对其作出叙述和辨析。在“阶级的分布”一节中,著者认为社会态度对伶人的地位影响甚大。全书对梅兰芳、孟小冬、高盛麟、马富禄、叶盛兰等名演员的族谱、家谱进行研究分析,并对从《史记》迄清代正史、野史中的伶人材料作了综合研究。资料广博,立论新颖,研究方法也新人耳目,对中国戏曲史研究颇有启发意义。书中有附录五则:“《系年小录》中伶人的详细籍贯”、“《京剧二百年史》中伶人的详细籍贯”、“六十二个移植的例子”、“马氏恩氏合系”和“不入血缘网的各家系”。书中有大量的伶人血缘网络图和伶人地理移植图等。
猜你喜欢的书
富山遗稿
宋诗别集。10卷。方夔著。作为遗民诗人,其诗常表现出磊落不平之气。如《杂兴》:“做事英雄竟不成,飞鸿何处避弓矰。杲卿有舌骂阿荦,叔夜无头传广陵。祸福难知随命值,才名太盛取天憎。江流渺渺无回势,独向西风倚瘦藤。”有些诗表现的是亡国后的哀伤心情,如《秋晚杂兴》:“青溪溪上路,书剑此栖迟。凉月穿衣褐,寒波照鬓丝。古洞传贺若,横玉犯龟兹。不为伤秋老,孤吟自可悲。”《四库全书总目》引用商辂的评语,称其诗“纡徐浑厚,弗事雕琢,可见其冲雅之操”。本书有《四库全书》本,并曾影印收入《四库全书珍本初集》。
学史
十三卷,明邵宝撰。邵宝字国贤,别定泉斋、二泉,无锡人。成化进士,官至户部侍郎,南京礼部尚书,著有《左觿学史》、《简端二余》、《定性书说》、《漕政举要》、《慧山记》、《客春堂集》等。邵宝在任江西提学副使时作 《学史》,全书前十二卷如一年中十二个月,余一卷似闰月,每卷中多者三十条,少者二十九条如月有大小,采取这种体例取义于二程所提倡的 “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 书中记载了自周迄元的史事,分条论列,言简意赅,持论平正,笔力也颇为遒健。该书曾由吴廷举进献给朝廷,现存为明崇祯年间刻本,卷内题有“邑后学曹荃重编刻,冢玄孙澄重较辑”。前有弘治十八年(1505年)作者自序,后有正德十三年 (1518年) 浦瑾跋。《四库总目》所录为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经学通论
即《五经通论》。清皮锡瑞撰。五卷。包括《易经通论》、《书经通论》、《诗经通论》、《三礼通论》、 《春秋通论》。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湖南思贤书局刊行。是作者晚年在湖南讲授经学的课本。认为“经为孔 子所定,孔子以前不得有经”。“孔子为万世师表之尊, 正以其有万世不易之经,经之大义微言亦甚易明”。“以 为尊孔必先明经”。对五经的流传、内容要义、历代考订 注疏之得失、学者治经之门径等问题作了扼要阐述。版 本另有《师优堂丛书》本、《皮氏经学丛书》本。收入《万有文库》及《国学基本丛书》。1954年中华书局据《国学 基本丛书》本校正重版。
了堂惟一禅师语录
元惟一说,宗义、省端等编,卷四为后录。南岳下第二十二世,嗣竺元道。四卷。元·了堂惟一撰,门人宗义等人编纂。收在《万续藏》第一二三册、《禅宗全书》第四十九册。了堂讳惟一,别号芥室,受法于竺源妙道,嗣法弟子有呆庵普庄。本书卷一收有庆元路延庆寺语录、台州路紫箨山广度寺语录。卷二收庆元路天宁寺语录、天童寺语录、颂古、赞语、自赞。卷三收偈颂、小佛事。卷四为后录,收赞、偈、铭等。
普法义经
一卷,后汉安世高译。与真谛译之广义法门经同经。与《佛说广义法门经》同,而文苦涩。
无量义经
大乘佛教经典。全经共分3品,第1德行品赞颂诸菩萨的功德,讲述此经的说法因缘;第2说法品,讲述修行“无量义”法门的方法,认为修行此法门可使菩萨速成无上菩提(觉悟);第3十功德品,颂赞此经的功德。内容讲众生“性欲无量故,说法无量;说法无量故,义亦无量。无量义者,从一法生,此一法者,即无相也”。称世界万有“性相空寂”,认识于此,可速摆脱*轮回,达到解脱。与《妙法莲华经》、《观普贤经》合称“法华三部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