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村画诀
作者:孔衍栻孔衍栻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东雅堂韩昌黎集注
40卷,外集10卷。此本系明徐时泰覆刻廖注本。是明以后最流行的本子。有《四库全书》本。《四部备要》本,附清陈景云《韩集校勘》四卷。
四明它山水利备览
水利志。南宋魏岘撰。二卷。《四明它山水利备览》是南宋关于东南沿海御咸蓄淡水利工程的代表作。记载浙江鄞县唐大和七年(833)郧县(在今宁波市东南)令王元修建大溪(樟溪)上的它山堰工程及其灌溉、供水效益以及下至南宋时的改进、维修等。南宋魏岘著,书成于淳祐三年(1243)。内容虽常为元、明地方志所采录,本书“传本颇稀”。明末崇祯时,鄞人杨德周得成化时 (1465—1487)旧抄本。同邑陈朝辅于崇祯十四年(1641)作序、刊印。
多角关系
中篇小说。1935年创作。共13节。1936年刊于《文学》6卷1期,1937年5月由文学出版社出版,现收入《茅盾全集》第4卷。小说以上海附近的小县城为背景,以地主兼资本家唐子嘉1934年年关时节的债务纠纷为线索,来组成复杂的故事。他是华光织绸厂大股东兼董事长,因金融恐慌,产品销路困难,已停工数月,无力支付工人的欠薪;他还是立大当铺三大股东之一,存户前来索款也无钱支付。为了度过年关,他加紧在城里收房租,大铺子拖欠,小铺子又交不起;农村由于国民党当局的敲榨和剥削,农民也无力交租。唐子嘉处于欠人债务不能偿还,人欠的帐目又收不回的窘况之中。从中可以看到1934年间城市金融的危机,农村经济的破产,人民生活的贫困。小说在艺术表现形式上追求通俗化。作者善用白描手法,从一连串行动中,以简劲的笔墨勾勒人物形象的特点。布局紧凑而又曲折,作品以唐子嘉的债务纠纷为线索,巧妙穿插儿女情事,形成两重多角关系。语言朴素、明快。
辛弃疾词选
收入了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传世名作数十篇,每首诗作均有详细的注释,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原诗的内涵。该书收集量大,充分显示了辛弃疾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对全面了解辛弃疾的诗风及当时社会风貌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圭塘欸乃集
元代诗词总集。2卷。本集所收的是许有壬、许有孚兄弟及许有壬之子许桢的唱和之作。《四库全书》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总集类。至正八年(1348)许有壬在御史中丞任上,因一再受到权臣攻击,便称病辞归故里。他以赐金买了一座废园,重新扩建,因园中新挖的水池形如桓圭,便以圭塘作为园名。他终日与亲友觞咏其间,并将唱和之作汇集成帙,名为《圭塘欸乃集》,计收诗219首,词66首,除10首词为宾客马熙所作,全是许有壬、许有孚、许桢所作。后来许桢携本集到京师,马熙重阅唱和之作,又再次追和集中诸作,计有诗78首,词8首,别题为《圭塘补和》。附于本集之后。本集主要版本有《四库全书》本、《艺海珠尘》丛书本(收入《丛书集成初编》)等。《四库全书》本卷首有元人周伯琦序。卷末有段天祐等8人的跋语,还有赵桓等2人的题诗。以上序跋皆作于元末。此后还有许有孚写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的跋语1则(署为“洹滨”,《四库全书总目》认为就是许有孚)。对于本集,《四库全书总目》指出“其诗虽多 一时适兴之什,不必尽刻意求工。而一门之中,父子兄弟自相师友,其风流文雅之盛,犹有可以想见者焉”。
九畹史论
一卷,清翟蔼撰。“九畹”是作者的号。本书共由五篇史论组成。①《辩方望溪淮阴传书后》,方苞认为韩信之罪在于请假王与约分地,作者对此提出异议,认为韩信的不幸在于以其能溶死而不善自令;②《书东坡贾谊论后》,苏东坡认为,不是汉文帝不用贾谊,而是贾谊不能用于汉文帝。作者对此提出异议,认为是汉文帝不用贾生之策治理天下;③《马援论》认为马援背叛隗嚣投靠汉帝是不讲道义的行为;④《武氏论》探讨武则天能够得天下的原因在于唐朝无人;⑤《唐藩镇论》论述唐朝自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的情况以及唐朝政府对藩镇姑息的态度。全书对某些历史问题能够反前人旧说,作出一定的探讨,但与其它史论著作比较而言,史识并不是太高,有的甚至是迂阔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