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目録的著録事項

編製和使用群書之目録,必須注意兩件事:一是每一部書在目録中的著録事項,二是每一部書在目録中的分類位置。前者使人們獲得有關某書的若干知識,後者使人們知道,在學術體系中,某書性質如何。gyf中华典藏网

關於著録事項,有繁簡之别,極簡者僅載書名,即只著録書名一項。較完備者,書名之外,兼及篇卷及版本。而且還有附注、提要與案語。這些項目不僅可以記載和研究一書的書名、篇卷、版本,討論其真僞,考訂其存佚完缺,而且對著者之生平與學術也能作出簡要的介紹和評價。現在將這些項目分别説明如次:gyf中华典藏网

第一節 書名gyf中华典藏网

書名是目録不可缺少的項目,没有書名就没有目録。gyf中华典藏网

早期的古書原都没有書名,現有書名是在文獻整理的過程中産生或確定的。章學誠説:“古人著書,往往不標篇名,後人校讎,即以篇首字句名篇;不標書名,後世校讎,即以其人名書。”(1)章氏的話是對的,例如《論語》的全部篇名幾乎都摘自開頭兩字,而《漢書·藝文志》所著録的《伊尹》《太公》《墨子》等,則都以作者名爲書名。gyf中华典藏网

這種命名習慣保持了很久。如顧炎武説:“五言之興,始自漢、魏,而《十九首》並無題。《郊祀歌》《鐃歌曲》各以篇首字爲題。”“杜子美詩多取篇中字名之。如‘不見李生久’,則以《不見》名篇;‘近聞犬戎遠遁逃’,則以《近聞》名篇;‘往在西京時’,則以《往在》名篇……皆取首二字爲題,全無意義,頗得古人之體。”(2)至於徑用作者名作爲書名的,直到今天仍然是普遍現象,如《魯迅全集》《郭沫若文集》等。gyf中华典藏网

當然隨着時間的推移,命名方法也逐步考慮揭示論著的内容,並注意宣傳效果。如《莊子》的《逍遥游》《齊物論》;《墨子》的《兼愛》《貴義》;《荀子》的《勸學》《修身》等。張舜徽稱:“若夫諸子自著之文,競立美題以相炫耀者,又未可相提並論也。今以莊周之書論之,自外篇以下,或舉事名篇,或以義標目,或借物立名,或因人爲號,陸氏《釋文》逐篇注明,例固可曉。獨内篇之文,論者謂爲周自著,而七篇皆别立三字爲題,與往世名篇之例絶殊。其意蓋欲立異標新,以震赫天下之耳目。行文既華夸若彼,名篇宜奇詭如此矣。斯又著述升降之機也。”(3)gyf中华典藏网

劉向等校理群書,定著其篇名和書名,也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前引《列子》書録,可見一斑。再如劉向在《戰國策》書録中説:“中書本號,或曰國策、或曰國事、或曰短長、或曰事語、或曰長書、或曰修書,臣向以爲戰國時游士輔所用之國,爲之筴謀,宜爲《戰國策》。”(4)可見《戰國策》原有不少書名,而劉向在整理後,却給它取了一個與其内容最適合的名字。gyf中华典藏网

書名是我們瞭解圖書時首先接觸到的,是認識圖書性質和所屬學科門類的最重要的事項。書名往往概括地反映了一部書的内容、體裁與作者。如:gyf中华典藏网

從《説文解字》《歷代茶馬奏議》《攸縣志》《種樹書》《金石録》《元曲選》《詩品》這些書名,我們就可以知道這些書的内容。gyf中华典藏网

從《五經白文》《十三經注疏》《建炎以來繫年要録》《戰國策校注》《鹽鐵論》《小山詞》《欽定曲譜》這些書名,我們就可以知道這些書的著作形式。如果書名在體裁的反映上可能有誤,行家就會提出疑問。如錢曾的《讀書敏求記》關於《杜荀鶴文集》即云:“余藏九華山人詩是陳解元書棚宋本,總名《唐風集》。後得北宋本,繕寫乃名《杜荀鶴文集》,而以《唐風集》三字注於下。竊思荀鶴有詩無文,何以集名若此,殊所不解。”(5)gyf中华典藏网

書名反映作者的情況要複雜一些:gyf中华典藏网

有反映本名的。如《盧照鄰集》《駱賓王文集》。gyf中华典藏网

有反映字的。如《陳伯玉文集》(陳子昂字伯玉)、《蘇子美集》(蘇舜欽字子美)。gyf中华典藏网

有反映號的。如《清真集》(周邦彦號清真居士)、《白石道人四種》(姜夔號白石道人)、《洪焱祖杏庭摘稿》(錢曾云:“焱祖字潜夫,仕元爲休寧縣尹,著《績新安志》十卷、《爾雅翼音注》三十二卷。所居有銀杏大百圍,故以杏庭爲號,遂名其集。此則其摘稿也。”(6))有反映謚號的。如《歐陽文忠公集》(歐陽修謚號文忠)、《宗元集》(唐代吴筠死後,弟子謚他爲宗元先生)。有反映封號的,如《誠意伯文集》(劉基封號爲誠意伯)、《陳思王集》(曹植曾封爲陳王,死後又謚曰思,故史稱之爲陳思王)。gyf中华典藏网

有反映室名的。如《尊白堂集》(尊白堂爲宋虞儔敬慕白居易,因而把自己的書房題名爲尊白堂)、《絳雲樓書目》(絳雲樓爲清初常熟錢謙益藏書樓名)。gyf中华典藏网

第二種是置於某書的提要之後,以“案”字開頭,每行空四格排列,當然也非常醒目。此類案語主要是論述該圖書的分類問題。如子部小説家類著録《南唐近事》一卷,提要後案曰:gyf中华典藏网

偏霸事迹,例入載記,惟此書雖標南唐之名,而非其國記,故入之小説家。蓋以書之體例爲斷,不以書名爲斷,猶《開元天寶遺事》不可以入史部也。gyf中华典藏网

類似的例子還有子部小説家類存目著録的《飛燕外傳》一卷,案曰:“此書著録飛燕姊妹始末,實傳記之類。然純爲小説家言,不可入之於史部,與《漢武内傳》同一例也。”gyf中华典藏网

如果某書有些需要説明的問題,也會在該書案語中闡述之。譬如《國語》存在着同書異名問題。史部雜史類於該書提要後案語云:gyf中华典藏网

《國語》二十一篇,《漢志》雖載《春秋》後,然無《春秋外傳》之名也,《漢書·律歷志》始稱《春秋外傳》。王充《論衡》云:“《國語》,左氏之外傳也。左氏傳經,詞語尚略,故復選《國語》之詞以實之。”劉熙載亦云:“《國語》亦曰《外傳》。《春秋》以魯爲内,以諸國爲外,外國所傳之事也。”gyf中华典藏网

有了這條案語,對我們瞭解《國語》一名《春秋外傳》當然是有幫助的。gyf中华典藏网

第三種情況同提要一樣,在標目之後一行,以“案”字開頭,同提要一樣每行空兩格書寫。編撰者徑以案語代替提要,是因爲案語的寫作方法不像提要寫作那樣統一而規範,如先介紹書的作者,再介紹書的内容,然後對書作出評價。案語的寫作往往突出某一個方面,如子部兵家類存目《古今將略》四卷案語重點討論了該書作者問題,指出《明史·藝文志》《千頃堂書目》載此書,皆作馮孜撰,然浙江巡撫采進刊本題馮時寧撰,前有李維楨序,亦稱時寧所作。但是馮孜六世孫馮浩有此書跋,稱時寧妄竊此書。“其語出馮氏子孫,當必有據。然則此書實孜所撰。刊本及序皆僞作,不足信也。”再如集部别集類存目二《明宣宗詩文》一卷案語重點討論了該書的版本:gyf中华典藏网

《明史·藝文志》載宣宗文集四十四卷,今未見傳本。此册僅《廣寒殿記》一篇,《玉簪花賦》一首,詩歌詞曲三十九首,非其全帙也。朱彝尊《明詩綜》所録宣宗詩,多此册所未載,意者彝尊尚及見其集歟?gyf中华典藏网

案語的寫作體例不同於提要,不少款目只有案語没有提要,就幫助我們瞭解圖書而言,其作用往往也不在提要之下。如子部雜家類一著録《鶡冠子》三卷,其案語論述了《鶡冠子》一書在《漢書·藝文志》等書目中的著録情況,劉勰、韓愈、柳宗元對其評論情況,以及其版本的演變情況。其中案語的作者對柳宗元《鶡冠子辨》謂其《世兵篇》多同《鵩鳥賦》,據司馬遷所引賈誼二語,以決其僞,提出了不同看法,指出:gyf中华典藏网

古人著書,往往偶用舊文。古人引證,亦往往偶隨所見。如“谷神不死”四語,今見《老子》中,而《列子》乃稱爲黄帝書。“克己復禮”一語,今在《論語》中,《左傳》乃謂仲尼稱《志》有之。“元者善之長也”八句,今在文言傳中,《左傳》乃記爲穆姜語。司馬遷惟稱賈生,蓋亦此類。未可以單文孤證,遽斷其僞。gyf中华典藏网

既然書目著録項目中有提要,案語就應當側重寫自己的研究所得,而不必面面俱到,作一般化的叙述。案語不是書目編纂中的必備項目,因此有研究心得就寫,没有研究心得就不寫。gyf中华典藏网

* * *gyf中华典藏网

(1) 《文史通義》内篇四《繁稱》。gyf中华典藏网

(2) 《日知録》卷二一《詩題》。gyf中华典藏网

(3) 《史學三書平議·文史通義平議》内篇三《繁稱》。gyf中华典藏网

(4) 《四部叢刊》影印元至正本《戰國策》卷首書録。gyf中华典藏网

(5) 《讀書敏求記》卷四《詩集》。gyf中华典藏网

(6) 《讀書敏求記》卷四《詩集》。gyf中华典藏网

(7) 《校讎通義》卷一《辨嫌名第五之二》。gyf中华典藏网

(8) 《漢書》卷四五《蒯通傳》顔師古注。gyf中华典藏网

(9) 《文選》卷四一《報任少卿書》。gyf中华典藏网

(10) 《明季史料題跋(外二種)·劫灰録跋》。gyf中华典藏网

(11) 《蕘圃藏書題識》卷六《古唐類範》一百六十卷。gyf中华典藏网

(12) 《書林清話》卷七《明人刻書改换名目之謬》條。gyf中华典藏网

(13) 《汪辟疆文集·讀常見書齋小記·修文御覽》。gyf中华典藏网

(14) 《古本書卷端題識》,載《圖書情報知識》一九八二年第三期。gyf中华典藏网

(15) 《目録學》上編《名目第四》。gyf中华典藏网

(16) 《出三藏記集》卷三《新集安公失譯經録第二》。“安”指釋道安,“《録》”指《綜理衆經目録》。gyf中华典藏网

(17) 《目録學研究·論唐宋元明四朝之目録》注二十五。gyf中华典藏网

(18) 《古書同名異稱舉要》同名部分《宫詞》條。gyf中华典藏网

(19) 參見《中國版刻圖録》第八四頁《長留集》書影。gyf中华典藏网

(20) 《通志·校讎略·見名不見書論》。gyf中华典藏网

(21) 《校讎通義》卷三《漢志諸子第十四之二十二》。gyf中华典藏网

(22) 《汪辟疆文集·小奢摩館脞録·宋板四庫全書》。gyf中华典藏网

(23) 《補後漢書藝文志》卷首《叙録》。gyf中华典藏网

(24) 《文史通義》内篇三《篇卷》。gyf中华典藏网

(25) 《“建武三年候粟君所責寇恩事”釋文》,載《文物》一九七八年第一期。gyf中华典藏网

(26) 《書林清話》卷一《書之稱卷》。gyf中华典藏网

(27) 《目録學發微·目録書之體制·篇目》。gyf中华典藏网

(28) 案:元后當作王莽。這是章氏誤記。gyf中华典藏网

(29) 《文史通義》内篇三《篇卷》。gyf中华典藏网

(30) 《文史通義》内篇三《篇卷》。gyf中华典藏网

(31) 《文史通義》内篇三《篇卷》。gyf中华典藏网

(32) 《目録學研究·論唐宋元明四朝之目録》。gyf中华典藏网

(33) 《郡齋讀書志校證》卷首《凡例二》。gyf中华典藏网

(34) 《蕘圃藏書題識續録》卷二《楊仁齋直指方論》十三卷。gyf中华典藏网

(35) 《道古堂全集》卷一九《欣託齋藏書記》。gyf中华典藏网

(36) 《目録學》上編《篇卷》。gyf中华典藏网

(37) 《四庫全書總目》卷五一《國語》二十卷。gyf中华典藏网

(38) 《目録學》上編《篇卷》。gyf中华典藏网

(39) 《通志·校讎略·闕書備於後世論》。gyf中华典藏网

(40) 《隋書》卷七六《劉臻傳》:“精於兩《漢書》,時人稱爲漢聖。”gyf中华典藏网

(41) 《版本學與圖書館》,載《圖書館》一九六二年第一期。gyf中华典藏网

(42) 《四部叢刊》影印宋刊本《管子》卷首。gyf中华典藏网

(43) 《校讎通義》卷一《校讎條理第七》。gyf中华典藏网

(44) 《出三藏記集》卷二《新集撰出經律論録第一》。gyf中华典藏网

(45) 《出三藏記集》卷二《新集撰出經律論録第一》。gyf中华典藏网

(46) 《書林清話》卷一《古今藏書家紀板本》。gyf中华典藏网

(47) 《郡齋讀書志》卷十《點注孟子》十四卷。gyf中华典藏网

(48) 《郡齋讀書志》卷一九《司馬文正公傳家集》八十卷。gyf中华典藏网

(49) 《直齋書録解題》卷一七《六一居士集》一百五十二卷附録四卷年譜一卷。gyf中华典藏网

(50) 《晁氏寶文堂書目》卷中《類書類》一百二十卷。gyf中华典藏网

(51) 《蕘圃刻書題識·季滄葦藏書目跋》。gyf中华典藏网

(52) 《思適齋集》卷一二《石研齋書目序》。gyf中华典藏网

(53) 《讀書敏求記》卷末《附録》,書目文獻出版社。gyf中华典藏网

(54) 《書林清話》卷一《古今藏書家紀板本》。gyf中华典藏网

(55) 《清人書目題跋叢刊》十《天禄琳琅書目》等卷首。gyf中华典藏网

(56) 《天禄琳琅書目》卷末,清光緒十年長沙王氏刊本。gyf中华典藏网

(57) 《愛日精盧藏書志》卷首,文史哲出版社一九八二年影印本。gyf中华典藏网

(58) 《增訂四庫簡明目録標注》卷一五集部二《王右丞集注》二十八卷附録二卷。gyf中华典藏网

(59) 《藏園群書經眼録》卷首《藏園群書經眼録整理説明》。gyf中华典藏网

(60) 《書目答問補正》卷四《曹子建集》十卷。gyf中华典藏网

(61) 《十七史商榷》卷首《自序》。gyf中华典藏网

(62) 《潜研堂文集》卷二五《盧氏群書拾補序》。gyf中华典藏网

(63) 《甘泉鄉人稿》卷七《曝書雜記》。gyf中华典藏网

(64) 顧説見《思適齋集》卷一二《石研齋書目序》。gyf中华典藏网

(65) 《目録學發微·目録學之體制四·板本序跋》。gyf中华典藏网

(66) 《書林清話》卷一《古今藏書家紀板本》。gyf中华典藏网

(67) 《四部叢刊初編書録》經部《方言》十三卷。gyf中华典藏网

(68) 《藏園群書經眼録》卷一二《孟東野詩集》十卷。gyf中华典藏网

(69) 《孟子注疏》卷十下《萬章章句下》。gyf中华典藏网

(70) 《史記》卷六三《老子韓非列傳》。gyf中华典藏网

(71) 《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列傳》。gyf中华典藏网

(72) 《鐵橋漫稿》卷八《書管子後》。gyf中华典藏网

(73) 《荀子》卷一九《大略》篇楊倞注。gyf中华典藏网

(74) 《抱朴子》外篇卷五〇《自叙篇》。gyf中华典藏网

(75) 《中文圖書編目條例草案》上編《著者》。gyf中华典藏网

(76) 《淮南子》卷一九《脩務》。gyf中华典藏网

(77) 《晉書》卷五四《陸機傳》。gyf中华典藏网

(78) 《古書真僞及其年代·總論》。案:今人鄧廣銘先生對此書真僞有辨正,見《略論有關涑水記聞的幾個問題》,載中華書局一九八九年版《涑水記聞》卷首。gyf中华典藏网

(79) 《少室山房筆叢》卷三二《四部正訛》下。gyf中华典藏网

(80) 《文獻通考》卷二一七《碧云騢》一卷引《直齋書録解題》卷一一《碧云騢》書録,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七年版《直齋書録解題》無此條。gyf中华典藏网

(81) 《藝文志二十種綜合引得》卷首《序》。gyf中华典藏网

(82) 《文獻工作國家標準彙編》(一)《文獻著録總則·著録項目·附注項》。gyf中华典藏网

(83) 《文獻學研究·論〈漢書·藝文志〉附注的價值》。gyf中华典藏网

(84) 《廣校讎略》卷末附《漢書藝文志釋例·注記第五·書名易混者加注例》。gyf中华典藏网

(85) 《目録學發微·目録書之體制二·叙録》。gyf中华典藏网

(86) 《廣弘明集》卷三《七録序》。gyf中华典藏网

(87) 參閲來新夏《古典目録學淺説》第一章第三節《古典目録學的體制》。gyf中华典藏网

(88) 《藏園群書題記》卷首《序》。gyf中华典藏网

(89) 《四部叢刊》影印明活字本《晏子春秋》卷首。gyf中华典藏网

(90) 《四部叢刊》影印明活字本《晏子春秋》卷首。gyf中华典藏网

(91) 《四部叢刊》影印《古逸叢書》本《荀子》卷末。gyf中华典藏网

(92) 參見《目録學發微·目録書之體制二·叙録》。gyf中华典藏网

(93) 《史記》卷七四《孟子荀卿列傳》集解引《别録》。gyf中华典藏网

(94) 《快閣師石山房叢書》本《七略别録佚文》。gyf中华典藏网

(95) 《録鬼簿(外四種)》本《録鬼簿》卷首《序》。gyf中华典藏网

(96) 《録鬼簿(外四種)》本《録鬼簿續編》。gyf中华典藏网

(97) 《目録學發微·目録書之體制二·叙録》。gyf中华典藏网

(98) 《四部叢刊》影印明活字本《晏子春秋》卷首。gyf中华典藏网

(99) 《經義考》卷二九四《著録》。gyf中华典藏网

(100) 《隋書》卷三二《經籍志》。gyf中华典藏网

(101) 《目録學發微·目録書之體制二·叙録》。gyf中华典藏网

(102) 《新唐書》卷六〇《藝文志》。gyf中华典藏网

(103) 編題,文獻學術語,指以一個或幾個主題詞爲著録單位來收録相關資料。gyf中华典藏网

(104) 《温州經籍志》卷首《序例》。gyf中华典藏网

(105) 《中國目録學史·結論篇》。gyf中华典藏网

(106) 《直齋書録解題》卷五《國朝通典》二百卷。gyf中华典藏网

(107) 《四庫全書總目》卷八一《文獻通考》三百四十八卷。gyf中华典藏网

(108) 《曝書亭集》卷三三《寄禮部韓尚書書》。gyf中华典藏网

(109) 《〈經義考〉研究》第五章《論〈經義考〉按語》。gyf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