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入蜀诗的变化

杜甫在秦州没有法子生活下去,就到同谷去,在同谷生活就更没有法子,十月里从秦州来,十二月里又从同谷经剑门入蜀,到成都府,于是就在成都住下去,历史上乃有有名的浣花溪草堂。在杜集里,从《发秦州》这首诗起,我们读下去,很容易地感觉得诗的空气又变了,关塞诗的萧瑟空气一变而为险峻恐惧的空气,同时作者勇猛的、克服困难的精神溢露于纸上。所有这些诗篇,对于研究杜甫,都是重要的。我们把这些诗篇,一首一首地读,一直读到《成都府》,忽然地又感到诗的空气变了,——这个变化我们又觉得是很自然的,原来杜甫已到了成都府,他好容易把险地都走过了,到了成都府就应该有这一首脱艰险而见名都的诗,我们看见他的心忽然开朗了。《成都府》这一首诗,便标志着杜甫入蜀诗的变化,便是开朗化。从《发秦州》到《成都府》,共三十一首诗(《同谷歌》七首算在内),我们不能都提出来讲,其中有两首,《赤谷》同《泥功山》,我们认为属于杜诗中最成功的诗篇之列,应在这里作一介绍。《赤谷》一首写得很象陶诗,但是写杜甫自己的生活,因此是杜甫的创造,不是模仿陶渊明。在陶渊明以后,学陶者不少,象杜甫这样不是表面上的模仿,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确实是难得的。懂得陶诗的人就应该欣尝〔赏〕杜甫的《赤谷》真写得好。诗云:MV0中华典藏网

天寒霜雪繁,游子有所之。岂但岁月暮,重来未有期!MV0中华典藏网

晨发赤谷亭,险艰方自兹。乱石无改辙,我车已载脂。MV0中华典藏网

山深苦多风,落日童稚饥。悄然村墟迥,烟火何由追?MV0中华典藏网

贫病转零落,故乡不可思!常恐死道路,永为高人嗤。MV0中华典藏网

这是从秦州远行,刚历艰险(赤谷在秦州西南七十里)说的话。杜甫后来经历的生活,这首诗都作了预言似的。这首诗的语言是真不易及,把真实的思想感情表现得没有一点隔阂,陶渊明的长处就是如此。我们再抄《泥功山》:MV0中华典藏网

朝行青泥上,暮在青泥中。泥泞非一时,版筑劳人功。不畏道途远,乃将汨〔汩〕没同。白马为铁骊,小儿成老翁。哀猿透却坠,死鹿力所穷。寄语北来人,后来莫匆匆。MV0中华典藏网

这首诗首两句是从三峡谣“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里面的句法来的,写泥功山的难走,早晨在这个青泥中走,夜暮也还在这个青泥中走。从这些地方我们可以学习古人怎样会运用语言,不但泥泞中跋足不动的形象正好用朝行暮在的句法来表现,而且诗里艰险的空气也同过三峡相似,读着很有一种互相传染的作用。这首诗真真表现了杜甫性格的一个方面,走到绝望的境地他格外能昂头天外似的,诗兴格外浓厚起来,没有困难能叫他低头了。这首诗简直象一篇童话,其中有许多令人好笑的形象,——而是最苦的生活!最后两句真说得声嘶力竭:“寄语北来人,后来莫匆匆!”《赤谷》和《泥功山》我们是附带地讲一讲,我们生怕丢掉了杜甫最好的诗。我们在本章所要讲的主要目的是杜甫入蜀诗的变化,即是奇险后的开朗化。因为生活环境有一个大变化,所以心理上也有一个大变化,作起诗来也就显然变化了。在出剑门到鹿头山离成都还有百五十里的时候,杜甫就已经破惧为喜,所以《鹿头山》诗说:“连山西南断,俯见千里豁。游子出京华,剑门不可越,及兹险阻尽,始见原野阔。”这是他开始告诉我们他的歌声要变了。到了成都果然就变了,《成都府》诗云:MV0中华典藏网

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但逢新人民,未卜见故乡。大江东流去,游子日月长。曾(层)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信美无与适,侧身望川梁。鸟雀夜各归,中原杳茫茫。初月出不高,众星尚争光。自古有羁旅,我何苦哀伤。MV0中华典藏网

我们前说《赤谷》一首象陶渊明,而是杜诗中最好的诗篇之一。这一首《成都府》,也是杜诗中最好的诗篇之一,与前代的古诗比起来,却是比陶渊明还要古,比阮籍也还要古,有古诗十九首那么古,而表现着杜甫的最令我们亲近的思想感情。我们当然不是崇拜“古”,但就古诗这个体裁说,“古”字却包含一定的艺术意义,正同一件有价值的古代艺术品一样,它的价值就是它是不可模仿的东西。杜甫的《成都府》,写起来一定是很容易的,才能那么自然,那么朴质,所以然则非常不简单,如他自己说的,他读破了万卷书,他吸收了前人的许多长处,然而最主要的还是生活,我们看他走了多少路呵!我们简直可以说他从天宝十四年自京赴奉先以后就没有休息过,一直是在路上走,走的尽是险地,——没有这些原故,就不可能写这一首可爱的《成都府》,令古今读杜集的人至此豁然开朗。这一首诗真是千载一时之机,杜甫以后没有别人有这样的诗,杜甫自己也再不能来第二篇了。这首古诗所表现的开朗的空气,接着都表现在七律上面。我们在讲杜甫的律诗的时候曾选了《恨别》,并说这种诗是老杜到成都后新的创造,杜甫于写了《成都府》之后,分明地有意挥写他的入蜀的律诗了,就是杜诗经过萧瑟与奇险后的开朗化。下面我们讲五首成都的七律。MV0中华典藏网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MV0中华典藏网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MV0中华典藏网

陶渊明诗云:“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这是写江南孟夏好雨,只写两句,但写得好。杜甫《春夜喜雨》整首诗写春夜雨,一直写到明天早晨,把江城的雨天以及人们喜雨的神气写出来了。一般咏物的诗,总是一味地刻划,弄巧成拙,令人生厌,杜甫的《春夜喜雨》则表现一种春天的精神,愈读愈见精神,不是死板的刻划,是真真难得。我们遇见好雨时不觉喜笑颜开,要互相告诉一句话,这话应该就是“好雨知时节”这么一句,所以老杜第一句就替我们说了。再说一句“当春乃发生”又是当然要说的。接着四句把春天夜里什么都写了,真是什么都包括得尽,比夜里故意点一盏灯还要象一幅黑夜图。而最难写的,也就是杜甫概括得最好的是明天早晨“花重锦官城”这么一句,比说清早太阳出来了要显得形象性大得多。杜甫本来住在成都城外,他的诗所取的形象都属于江村的范围,独有这“晓看红湿处”乃放在锦官城,这就叫做善于突出,——如果在乡村,“红”就不显得那么“重”了,仿佛昨夜的春天的雨没有什么大变化似的。MV0中华典藏网

春水MV0中华典藏网

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MV0中华典藏网

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MV0中华典藏网

这种诗象小孩子一样富有生气,令人感觉到生活是应接不暇新鲜可爱。真没有诗象杜甫这样表现着生命力,而他所写的都是眼面前的生活,也就是对生活感兴趣,不是中国诗里特别占优势的对文字感兴趣,对主观意境感兴趣。如庾信《对酒歌》,其实并没有看见水,而他首先写着“春水望桃花,春洲借芳杜”,只不过从相传的“桃花水”这一个名词生出的幻想。到了真正“泛江”,他又这样写:“春江下白帝,画舸向黄牛”,同样是幻想。这便叫做文字禅。堕入文字禅的人的特点就是逃避现实。杜甫不是这样的,他说“三月桃花浪”,对于“桃花”一点没有幻想,他只是用了相传下来的词汇说明桃花季节的水,就是春水。他所要记录下来的是一连串的实际生活,住在南边江边的人都是熟悉的,在冬天里水渴时沙岸上有水深时的痕迹,这时水忽然过了那个痕迹了,所以老杜写着“江流复旧痕”,说了我们心里要说的话。有时昨天夜里明明还看见江中那个沙尾,今天早晨一起来忽然不看见了,诗里乃有“朝来没沙尾”这一句。“碧色动柴门”把门前水到写得非常之好,可能小孩子最喜欢,诗人杜甫也高兴。所以接着“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忙得很。“接缕”、“连筒”真是写得好,实际本来是如此,这时钓丝必得接起来,灌水是连着灌,因为水就在手下了。“芳饵”一词也用得很有意思,并不是显得自己同公子哥儿一样动不动要什么“芳尘”、“芳草”,钓鱼之饵而曰“芳”,正是儿童心理,也正懂得钓鱼。所以接缕垂芳,与连筒灌园,同样是俗事,也就是生活,不是表现“雅人”。“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鸟儿真来得快,杜甫真会写他们。MV0中华典藏网

独酌MV0中华典藏网

步履深林晚,开樽独酌迟。仰蜂粘落絮,行蚁上枯梨。MV0中华典藏网

薄劣惭真隐,幽偏得自怡。本无轩冕意,不是傲当时。MV0中华典藏网

从前陶渊明喝酒也曾经个人到树底下喝,所以他的诗说:“提壶挂寒柯,远望时复为。”很象小孩子一样,把酒壶挂在树上。我们也可以说诗人有时同水浒英雄一样,喝了酒格外地表现他的精神,他确乎总是一面喝酒一面思想的。杜甫这一首《独酌》也很象陶渊明,偏偏个人要到树林里去开樽,而且要在樽前发表自己的思想。“薄劣惭真隐”,这是他理想中有一种自食其力的人,也就是《自京赴奉先咏怀》里说的“终愧巢与由,未能易其节。”“幽偏得自怡”,便是他现在在成都的生活。“本无轩冕意”深深道出了他的灵魂,有时也“干谒”,求官做,地主阶级的人当然是如此,但“官定后”便是“去矣行”,一生的生活证明他是如此。“本无轩冕意,不是傲当时”两句连起来把一个复杂的思想表示得天真直率,其实正是“傲当时”。同陶渊明比起来,他还真真了解人民的痛苦,在任何时候替人民作了记录,——这种记录在成都诗里也就不少,因为不是本讲重点之所在,所以我们不讲了。MV0中华典藏网

作诗也同作小说一样,要展开一些描写,要写出环境来,令读者相信你写的是实生活,不是个人在那里凭空独白。杜甫《独酌》里的“仰蜂粘落絮,行蚁上枯梨”两句便有这样的作用,因为这两句整首诗的话都是生活,不是说教了。我们确是为他所吸引,相信他这一段生活。这便是善于作细节的描写。这两句的描写是眼前的事,粘着落絮的蜂就是“仰”,爬上枯梨的蚁定成“行”。MV0中华典藏网

徐步MV0中华典藏网

整履步青芜,荒庭日欲晡。芹泥随燕觜,花蕊上蜂须。MV0中华典藏网

把酒从衣湿,吟诗信杖扶。敢论才见忌,实有醉如愚。MV0中华典藏网

这首诗当然可同《独酌》作一样的分析。我们简单地说几句。老作家的语言,哪怕是一个字,它来得毫不费力,要代替它就令人搜索枯肠,即如“荒庭日欲晡”的“欲”字,写太阳下去对人们心理的状况该是多么恰当。“敢论才见忌,实有醉如愚”,可见他有许多话要说,一定都是关于国家政治、人民生活痛苦的。“如愚”是孔夫子说一天的话而颜回一句话也不说,孔子说他“如愚”。MV0中华典藏网

寒食MV0中华典藏网

寒食江村路,风花高下飞。汀烟轻冉冉,竹日静晖晖。田父要皆去,邻家问(赠)不违(不违而受之)。地偏相识尽,鸡犬亦忘归。MV0中华典藏网

我们现代的鲁迅,在他的小说《风波》的前面有两段关于临河的村子的描写,我们抄在下面:MV0中华典藏网

临河的土场上,太阳渐渐的收了他的通黄的光线了。场面靠河的乌桕树叶,干巴巴的才喘过气来,几个花脚蚊子在下面哼着飞舞。面河的农家的烟突里,逐渐减少了炊烟,女人孩子们都在自己门口的土场上泼些水、放下小桌子和矮凳;人知道,这已经是晚饭时候了。MV0中华典藏网

老人男人坐在矮凳上,摇着大芭蕉扇闲谈。孩子飞也似的跑,或者蹲在乌桕树下赌玩石子。女人端出乌黑的蒸干菜和松花黄的米饭,热蓬蓬冒烟。河里驶过文人的酒船,文豪见了,大发诗兴,说,“无忧无虑,这真是田家乐呵!”MV0中华典藏网

凡属尝〔赏〕鉴“田家乐”的文人都是不足取的,这种尝〔赏〕鉴就是地主阶级的烙印。与之同时,我们并不反对描写农村的景物,不过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决不以一味地描写为能事。这些都是事实。鲁迅的描写文章就是可爱的。所有杜甫对江村的描写,都不属于文豪一类,是他的“不爱入州府,畏人嫌我真,及乎归茅宇,农舍未曾嗔”的注脚。MV0中华典藏网

晚晴MV0中华典藏网

村晚惊风度,庭幽过雨霑。夕阳薰细草,江色映疏帘。MV0中华典藏网

书乱谁能帙,杯干自可添。时闻有余论,未怪老夫潜。MV0中华典藏网

这首诗后四句表现老杜真不是读死书的人,是一个豪杰之士。“书乱谁能帙”,并不是说他懒,是表示他心中不平,所以很是一个气愤的语气,不然把几本书收拾一下有什么谁能或不能呢?酒当然是要喝的,所以“杯干自可添”。“时闻有余论,未怪老夫潜”(王符有《潜夫论》),这个老夫不象陶潜,倒象鲁迅。陶潜有时对着人不说话,象《饮酒》诗说的,“觞来为之尽,是谘无不塞。有时不肯言,岂不在伐国?仁者用其心,何尝失显默”。可见陶潜虽然心里有数,他还显得不是不屑于。杜甫确实是傲当时,他的“潜”,象鲁迅的“不说”。“何以不说之故,也不说。”鲁迅的这句文章,就象杜甫“未怪老夫潜”这句诗。MV0中华典藏网

最后我们讲两首成都七绝,作本讲的结束,一方面从绝句也见诗人的“老去诗篇浑漫与”,一方面又见“春来花鸟莫深愁”并不容易办到。七言绝句,杜甫在成都以前只写过一首,就是高叫李白“飞扬跋扈为谁雄?”现在他在成都,逢着第二年春天,忽然一天飞扬跋扈起来了,我们看他的《绝句漫兴九首》第一首:MV0中华典藏网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MV0中华典藏网

这简直是拉着春光吵架,我们还没有看见有谁象这样发急,比起李白的“举杯销愁愁更愁”来要利害得多。这到了一种颠狂状态。在《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第一首里就说出了“颠狂”,我们再把这一首抄下来:MV0中华典藏网

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MV0中华典藏网

“无处告诉只颠狂”,我们完全相信他的感情。从“卜居”到这时有一年的时间,头一个春天是好容易得到休息,故诗里呈现着和平的空气,到了第二个春天就有这样抑制不住的颠狂状态,从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杜甫的思想感情是热烈的,他不象王维、孟浩然能在一个安静的角落里闲居得下去。MV0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