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学史
作者:祝嘉
祝嘉著,1941年写成,后于1947年由于右任先生作序出版,全书共分十四章,上自唐虞以前,下至晚清末年。史料翔实,搜罗详尽,不但有“史”之特征,而且具备通史的结构体系,是中国书学史上的开山之作。文以汉为高,后世未有能胜汉者,以其学汉也;诗以唐为高,后世未有能胜唐者,以其学唐也;词以来为高,后世未有能胜宋者,以其学宋也;曲以元为高,后世来有能胜元者,以其学元也。故事以至于至善,非大变无以争胜,书学何独不然?周之大篆,秦之小篆,汉之隶,晋之行草,宋齐梁陈隋之楷法,已臻极轨,不能再进,后人从而师之,且转相师,又何怪乎江河日下也?读史以资鉴戒,余以为研究书学之史亦然,学者当取法乎上,勿随流俗转移也。
章节列表
升序↑祝嘉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志贺寺上人之恋
三岛由纪夫的短篇小说,写于1954年(29岁时)。它是一个极端境况下的爱情故事。被裹入情欲的圆环的双方分别是:形容枯槁的老和尚(志贺寺上人)、陪着天皇睡觉的女人(御息所)。志贺寺上人(古代日本尊称和尚为“上人”)修习净土法门,今生今世的所作所为别无他求,只为往生“极乐世界”。他的修为很高。在其心底,所谓的“现实”就像一张静止不动的图画。但老僧无法真正入定。御息所(本意为“天皇歇息处”,代指天皇的侍妾)的出现搅扰了他。御息所来志贺赏花,掀动车帘的一霎,也掀动了老僧的眼睛和心灵——在精神与肉体相交的那种根源上,上人感到了震动,余波激荡,回旋不去,构成闭环……有了爱情,上人的修为就有崩坏的风险了。老僧要如何做?徒具精神的他,将用神思意念去应对和转化这场衰年的痴迷。
立斋遗文
明代诗文别集。邹智(字汝愚)著。金祺作邹智墓志,称所著《立斋集》藏于家。《四库全书总目》考定其集为吴廷举编次:“考集中初列石城诗第二首后有其友人顺德知县吴廷举附注,记智自改定中四句事。末有附载寄吴献臣一书,失其姓名,论刻集及作序事,则集为吴廷举所编次刊刻。”今存有万历时期刻本,题名《邹立斋先生文集》,凡6卷。四库馆臣未见此本。天启五年李廷梁又重梓印行,署名《立斋遗文》,5卷,附录1卷。四库著录的即是此本。其中奏疏1卷,杂文3卷,诗1卷。邹智疏劾权奸,直声动天下,忠君感情时时表现在诗作中。如《在狱诗》有云:“梦中不识身犹系,又逐东风入紫宸。”《辞朝诗》有云:“云韶声静拜丹墀,转觉婵媛不自持。罪大故应诛两观,网疏犹得窜三危。尽披肝胆知何日,望见衣裳只此时。但愿太平无一事,孤臣万死竟何悲。”死时年仅26岁。《四库全书总目》评论说:“诗文多发于至性,不假修饰之功,虽间伤朴遬,而真气流溢,其感人者固在文字外矣。”
端溪砚史
清吴兰修撰。三卷。首卷记端州产石各坑;次卷论石质,并详琢砚、藏砚诸法;卷三记开坑及余事。
女镜
元时于子曰人知镜局于器也而不知实具不器之用人知镜用于人也而不知实操察人之权可以照一人亦可以照千万人可以照一室亦可以照千万室随其所至而以明应之有余也非不器乎一人之妍媸此照千万人之妍媸此照一室人千万室人之髙下长短此照随其镜也非逹而在上者之镜则穷而在下者之镜也澄江夏孝廉习池力行古道鋭志纂修乃独有取于女镜者何意嘅吴中之闺行多内则之不讲乎其所辑古昔之哲后贤妃令母贞女计四百七十有七人厘为八卷
近代笔记过眼录
《近代笔记过眼录》内容大致有:中国现代警政制度建立和发展的内幕,晚清教育制度和教官生涯的写实,学部留学生的考试,书吏的贪污腐败情况;慈禧太后深宫祷雨和一次内廷召对的细节,官府断案的谬误,史念祖、英果敏、僧格林沁的军事生涯;咸同年间江南战乱后的残破景象,厘税制度建立后的腐败现象,以及科考中的大挑以貌取人、八股与策论并考的趣谈,官场失态的笑料,张之洞被欺购赝鼎,李鸿章未掌文衡为憾事,状元及第的殊荣,赛金花身陷囹圄纪事,谈八字、星象与算命,“刺字”残忍谈,颐和园掌故,等等。这些内容多是笔记作者的亲闻亲历,是不易觅得的第一手资料,弥足珍贵,而且文笔生动流畅,读来赏心悦目。
段氏毛诗集解
二十五卷,宋段昌武著。此书旧题《丛桂毛诗集解》,因段昌武居室名“丛桂”而来。书中首为《学诗总说》,分《诗之理》、《寓诗之乐》、《读诗之法》三则;次为《论诗总说》,分《诗之世》、《诗之次》、《诗之序》、《诗之体》、《诗之派》五则。其后依章疏解,大体仿吕祖谦《读诗记》,但词义较为浅显。原书为三十卷,明代唯朱睦㮮《万卷堂》有宋椠完本。后遭开封大水所淹没。今本为孙承泽家钞本,仅存二十五卷,其《周颂·清庙之什》之下皆无。朱彝尊《经义考》载,是书三十卷,注曰缺;又别载《读诗总说》一卷,注曰存。《读诗总说》不见传本,疑即为书首的《学诗总说》和《论诗总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