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学记言
作者:叶适章节列表
升序↑- 习学记言总目
- 提要
- 习学记言卷一
- 习学记言卷二
- 习学记言卷三
- 习学记言卷四
- 习学记言卷五
- 习学记言卷六
- 习学记言卷七
- 习学记言卷八
- 习学记言卷九
- 习学记言卷十
- 习学记言卷十一
- 习学记言卷十二
- 习学记言卷十三
- 习学记言卷十四
- 习学记言卷十五
- 习学记言卷十六
- 习学记言卷十七
- 习学记言卷十八
- 习学记言卷十九
- 习学记言卷二十
- 习学记言卷二十一
- 习学记言卷二十二
- 习学记言卷二十三
- 习学记言卷二十四
- 习学记言卷二十五
- 习学记言卷二十六
- 习学记言卷二十七
- 习学记言卷二十八
- 习学记言卷二十九
- 习学记言卷三十
- 习学记言卷三十一
- 习学记言卷三十二
- 习学记言卷三十三
- 习学记言卷三十四
- 习学记言卷三十五
- 习学记言卷三十六
- 习学记言卷三十七
- 习学记言卷三十八
- 习学记言卷三十九
- 习学记言卷四十
- 习学记言卷四十一
- 习学记言卷四十二
- 习学记言卷四十三
- 习学记言卷四十四
- 习学记言卷四十五
- 习学记言卷四十六
- 习学记言卷四十七
- 习学记言卷四十八
- 习学记言卷四十九
- 习学记言卷五十
叶适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丹溪脉诀指掌
脉学著作,清末刘吉人撰于1910年。刘氏选录《脉诀指掌病式图说》中部分论述予以校正,并补充了一部分内容。后编入《三三医书》中。
玉簪记
传奇剧本。三十三出。明高濂撰。明万历年间初刻。该剧写道姑陈妙常与书生潘必正冲破封建礼教和道法清规的约束而相恋结合的故事。金兀术南侵,少女陈娇莲在逃难中与母失散,入金陵女贞观为道士,法名妙常。府尹张于湖赴任经过,曾向妙常挑逗,但为所拒。女贞观主潘法成之侄潘必正会试落第,亦来女贞观。陈、潘二人经过茶叙、琴挑、偷诗一番曲折后,终于私自结合。事为观主觉察,乃逼必正赴试。登程之日,妙常追至江边,雇船赶上,哭诉别情。后潘生登第得官,路出金陵,迎娶妙常归家团聚。
神拳
4幕6场话剧,又名《义和团》。写于1960年。初载1961年《剧本》2、3月号合刊。1963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初版。收入1982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老舍剧作全集》第3卷,现收入《老舍文集》第12卷。1962年,此剧由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在北京首次演出。剧本叙述了清末洋教士和官僚、恶霸相互勾结,欺压百姓,在中国土地上为非作歹。被害得家破人亡的农民高永义毅然加入义和团,回乡设坛,扩大组织,烧教堂、除恶霸、打击洋人和贪官,后又来到北京,和各国帝国主义势力斗争。他们先受到清政府利用,后又被出卖。在八国联军入城之际,他们决心撤至城外,继续斗争。剧本歌颂了义和团舍生忘死的爱国反帝精神,也表现了他们盲目、迷信等局限,同时抨击了清政府的官僚们欺压百姓,而在洋人面前卑躬屈膝卖国求荣的奴才相。老舍父亲死于八国联军之役,自幼听母亲讲述过八国联军烧杀抢掠的罪行,又读到关于义和团的民间传说,认为“不管他们有多少缺点,他们的爱国、反帝的热情与胆量是极其可敬的”。因此写这个剧,是“吐了一口气,积压了几十年的那口气”(《〈神拳〉后记》)。
四书蕅益解
作为晚明佛教四大高僧之一的蕅益智旭,自幼受到程朱学派的熏陶与感染,后来转而成为佛教的信仰者,其一生都致力于佛教的复兴与三教的融合。他在坚持不懈地研习佛法,笃实修行的同时,极力主张儒佛会通。其著作《四书蕅益解》为晚明佛教界儒佛会通的代表作,体现了晚明佛教界调和儒佛的成就,也显示了佛教界在处理儒佛交涉问题上的日趋圆熟。蕅益在重新注解《四书》时,有意识地与朱子学对立,力图打破当时朱子四书学的范式,而以佛家旨意诠释《四书》,冀望藉此以儒扶佛,复兴佛教,达到引儒门同归佛海的目的。
毛诗多识
十二卷,清拔贡岫岩多隆阿所著。其书旧有三本一,为嘉业堂刊本镌于吴兴刘氏校雠极审并有程棫林按语,文字亦似几经修正,惜止六卷未为完璧一。为辽阳张氏排印本,张绣江之后裔所印卷首即以绣江名署之较刊本,稍逊一为辽阳袁氏藏书旧钞本,文词烦冗讹夺,最甚今所印即据三本互校择善,而从前六卷以刊本,为主后六卷以排印本为主,其三本并误则检所引原书,毛诗者不可不一读。
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译注
《佛说父母恩难报经》的略称。东汉安世高译。经载,释迦牟尼佛在给孤独长者园为众比丘说法,认为父母对于子女“乳哺长养,随时将育”,恩重难报。子女除平日应诚心奉养双亲外,每年七月十五日行盂兰盆供养,以超荐父母,使永得解脱。还应该劝导父母归依佛,守持戒律,听闻佛法,以消除贪、瞋、痴等一切不善法,获得“正觉”。由于此经宣扬的孝道思想与中国固有的伦理道德规范相契合,所以流传极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