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史
作者:侯外庐
现代侯外庐、邱汉生、张岂之主编。2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1987年出版。自述编撰原则在“根据马克思主义观点,对历史事实和思想资料进行辨析、研讨”(《后记》),力求“以理学发展的角度对宋明时期的哲学和思想史进行总结”(《绪论》)。认为宋明理学是“以儒学的内容为主,同时也吸收了佛学和道教思想。它是在唐朝三教融合、渗透的基础上,孕育、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学术思想”(《序》)。从分析社会经济、政治、阶级关系的演变入手,把握唐宋之际中国封建社会向后期转化的特点,又通过考察北宋时期“经学笺注的没落”、“佛学与道教思想的互相渗透”、“科学技术的发展”等,揭示了理学产生的历史条件。以理学与反理学的斗争为线索,详细考察了理学的主要代表、思想流派及其相互关系。又认为理学家一般都据《易》探讨“性与天道”问题,由此构成了理学的中心。肯定理学“达到了理论思维的很高水平”,但就政治作用来说,“是思想史上的浊流”。系统地阐述了宋至明时期理学的产生、发展和走向衰落的历史过程。对了解宋明时期逻辑思想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章节列表
升序↑第二编 南宋时期的理学
- 概说
- 第六章 胡安国《春秋传》的理学特色
- 第七章 朱震的生平及其《汉上易传》中的象数学
- 第八章 胡宏的理学思想
- 第九章 张九成的理学思想及其影响
- 第十章 张栻的理学思想
- 第十一章 吕祖谦的理学思想及其后学
- 第十二章 朱熹的理学思想(上)
- 第十三章 朱熹的理学思想(下)
- 第十四章 浙东事功派与理学的关系
- 第十五章 杨万里的思想
- 第十六章 陈淳的理学思想
- 第十七章 闽学干城——蔡元定与蔡沈
- 第十八章 程端蒙、董铢、程端礼的教育理论
- 第十九章 陆九渊的思想
- 第二十章 陆九渊弟子的思想
- 第二十一章 真德秀、魏了翁在理学史上的地位
- 第二十二章 程朱理学的修正者——黄震及其思想
- 第二十三章 金华朱学的主要特点和历史影响
第五编 明中期心学的崛起及王守仁心学的传播
- 概说
- 第三十三章 陈献章的江门心学
- 第三十四章 湛若水对江门心学的发展与江门心学的学术归向
- 第三十五章 王守仁的心学(上)
- 第三十六章 王守仁的心学(下)
- 第三十七章 钱德洪、王畿与浙中王学
- 第三十八章 江右王学正传邹守益的理学思想(附:欧阳德)
- 第三十九章 江右王门聂豹、罗洪先的理学思想特色
- 第四十章 江右王门刘邦采、王时槐、胡直的理学思想
- 第四十一章 南中王门薛应旂与唐鹤征的思想特色
- 第四十二章 黄绾、张元忭对王学流弊的批评
- 第四十三章 王艮与泰州学派及其与王学的关系
- 第四十四章 泰州后学何心隐、罗汝芳、李贽的“异端”思想
- 第四十五章 罗钦顺的思想及其与理学的关系
- 第四十六章 王廷相、吕坤的反理学思想
- 第四十七章 陈建和《学蔀通辨》
- 第四十八章 顾宪成的理学思想
- 第四十九章 高攀龙的理学思想和“致用”学说
- 第五十章 刘宗周的思想特征及其“慎独”“敬诚”理论
- 第五十一章 黄道周的理学思想
- 第五十二章 方以智、“易堂九子”与理学
侯外庐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中国基督教史纲
中国基督教新教学者王治心著。1940年上海青年协会书局出版。把基督教在中国的历史分为4段: 唐朝景教、元朝也里可温教、明朝天主教及道光以降的更正教和天主教。本书试图说明,基督教教义同中国固有文化是相容的,基督教在中国历史上功大于过。这是中国人写的第一部中国基督教会史,但作者承认,离“备”与“信”尚有距离。
灵宝净明大法万道玉章秘诀
灵宝净明大法万道玉章秘诀,此书盖为南宋净明道道士节抄《上清灵宝大法》加以改编而成。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方法类。内载三十二天星宿图像、三十二天帝君名讳、职掌及居处,三十二天开图卦爻、甲子、炁数、卦息数、下应人身部位等。又载步三十二天玄纲飞升之法,据人身各部位推测吉凶之法,存神诵咒以降神飞升之法。三种法术皆源于灵宝派,文字幽隐难解。
长生胎元神用经
长生胎元神用经,唐无名氏撰。郎肇注。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经主要论述服气行气之理论及方法。其内容文字,乃摘抄唐代道士所作《嵩山太无先生气经》及《幼真先生服内元炁诀》,并附郎肇简明注文。
清史讲义
《清史讲义》是盂森先生早年在北京大学授课时的讲稿,是有关清史问题研究的代表性作品。孟森先生利用《清实录》和Ⅸ清史稿》,又兼采清廷档册及《朝鲜李朝实录》等鲜为人用的史料,以乾嘉学派扎实细密的功夫考订清之先世源流,揭示八旗制度原貌,剖析了清代历史的诸多核心问题。本书主要分为《开国》、《巩固国基》、《全盛》、《嘉道守文》、《咸同之转危为安》五章,对清朝前期二百年之政治、经济、文化进行了全面的简要叙述,为研习清史者之入门必读书。
般若心经概论
般若心经概论,一卷,明林兆恩撰并书后。以上二种出林子全集。
药师如来本愿经
隋南天竺沙门达摩笈多译,与灌顶第十二经同。而无神咒,及八菩萨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