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外庐

- 姓名:侯外庐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山西平遥人
- 出生日期:1903年2月6日
- 逝世日期:1987年9月14日
- 民族族群:
侯外庐(1903年2月6日—1987年9月14日),哲学家、史学家。原名玉枢,山西平遥人。五四时期曾接受新思潮影响。1924年在北平大学法学院修法律,同时在师范大学兼修史学。1925年结识李大钊,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并参加爱国学生运动。1926年主编《下层》秘密刊物,宣传革命思想。1927年去法国勤工俭学。1928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任中国旅法语言组支部书记,并开始《资本论》的翻译工作。1930年回国,在哈尔滨法政大学任教,讲授经济思想史。1932年在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任教,讲授唯物史观、经济学。同年,译出《资本论》第1卷第1分册。1934年回山西太原,继续翻译《资本论》,于1936年出版中译本《资本论》第一卷。并研究哲学和中国古代史。1938—1947年在四川重庆主编《中苏文化》杂志。1941年出版《中国古典社会史论》,在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证了中国奴隶社会的存在。1942年写成《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史》,较早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了中国古代大变革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史的发展。接着又写成《中国近世思想学说史》,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分析了自明清之际到清末民初这一时期的思想发展。1946年与罗克汀合著《新哲学教程》,比较系统地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同年,与杜国庠、陈家康、赵纪彬拟定写作《中国思想通史》的计划,1949年完成前3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1950—1954年任西北大学校长(后兼任至1959年)。1954年起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名誉所长,继续主持编写《中国思想通史》,至1960年完成(5卷)。为中国第一部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系统论述中国思想的通史。1977年主持编写了《中国近代哲学史》。1984年与邱汉生、张岂之共同主编了《宋明理学史》,自撰学术传记《韧的追求》。
侯外庐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尼罗河谋杀案
《尼罗河上的惨案》是英国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37年11月。故事讲述了行进在尼罗河上的一艘游艇上发生的三起杀人事件及比利时侦探赫尔克里·波洛对事件的调查,最终波洛将游客召集起来,揭示了三起案件的真相。
类编长安志
城镇志。元骆天骧纂,薛延年校正。十卷。天骧别号藏斋,长安(今属陕西)人。官京兆路儒学教授。骆氏在宋敏求《长安志》基础上,分门别类改编,故名“类编”。纂成于元贞二年(1296),十万余字。该书收集各种有关长安的传记方志,并搜录秦中历代碑刻、诗文及鸿儒故老记述,分类汇集,首创方志类书体例。全书共分34类,包括杂著、管治郡县、京城、宫殿室庭、圜丘郊社、明堂辟雍、苑囿池台、馆阁楼观、堂宅亭园、街市里第、寺观、庙祠、山水、川谷等。
书诀
明丰坊著。1卷。是卷分段论述学书之法。即有笔诀书势、笔砚器具、篆法、悬腕用笔之法等等。对书法艺术中筋、骨、肉的产生与执笔、定腕、用墨的关系,论述得精辟,为前人经验之总结,总结了前人书论而归纳出来的两段话,即十六字的笔诀:“双钩悬腕,让左侧右,虚掌实指,意前笔后。”和十九字的论书势:“如屋漏痕,如壁坼,如锥画沙,如印印泥,如折钗股。”可资参考。有《四库全书》本、《美术丛书》本。
青溪寇轨
杂史。宋方勺撰。一卷。是书记徽宗宣和二年(1120)青溪(治今浙江淳安西淳城镇)方腊起义军攻陷睦州,及童贯、谭稹等率官军镇压起义的经过,多与《宋史》所记不合。原载勺著《泊宅编》中,曹溶摘入《学海类编》,改题此名。后有附论二则,一为洪迈所著《容斋逸史》,记方腊起事原因及经过甚详,一为追述明教本末,不署姓名,盖录自庄季裕《鸡肋编》。
秘钞问答
秘钞问答,22卷,日本赖瑜撰,《大正藏》第79卷No.2536
药师七师供养仪轨如意王经
药师七师供养仪轨如意王经,一卷,清达赖造,工布查布译,九二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