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编 中古史

第一章 唐朝之绘画OnS中华典藏网

第一节 唐朝文化概论OnS中华典藏网

汉失天下,中国国民生活于风云离乱之间者前后三百年。唐高祖统一宇内,寻太宗即位,乃见贞观之治世。四海昌平,宪章整饬,社会之秩序大备。西域诸国,皆来朝贡,其威令所及,殆亘全亚细亚大陆之半。其后,玄宗即位,励精图治,文教勃兴。又屡立功边境,国势大振,可谓汉族气运盛旺之时期。OnS中华典藏网

诗则有杜甫、李白,经学则有孔颖达、颜师古,文章则有韩愈、柳宗元,书法则有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张旭、李邕等,名家辈出。东西交通频繁,遂输入景教、回教、拜火教,而佛教、道教更为流行。当时图像变化丰富,杨惠之等之雕塑,吴道玄之佛画,受显著之影响。相貌圆满,衣褶流畅,其技巧不复如六朝之古拙。其他建筑、寺观、宫殿、楼阁皆极宏丽,一代之文物灿然可观。OnS中华典藏网

唐 张萱《捣练图》(宋摹本)OnS中华典藏网

绢本设色,纵37cm 横147cmOnS中华典藏网

唐朝三百年间,文运隆盛,社会之风尚为之一变,而绘画因以转移。盖绘画与文艺有相连之关系,皆为国民思想之反应。今以唐朝三百年间之绘画分为前后两大时期。玄宗开元、天宝之际为文运极盛时代,历史上呈特别之色相,绘画亦于此时期为界限而分为前后期焉。OnS中华典藏网

唐 阎立本《职贡图》OnS中华典藏网

绢本设色,纵61.5cm 横191.5cmOnS中华典藏网

第二节 唐朝前期之绘画OnS中华典藏网

唐朝前期之画,大抵继承六朝之风尚,其技巧虽可见一般之进步,尚未开新纪元之局。初唐之文学,犹有六朝后半期绮丽艳冶之余波。其诗如沈佺期、宋之问之律体,其根底犹存六朝艳冶之余韵。文章依然六朝之骈俪,尚未见韩、柳之雄风。绘画亦多所蹈袭,山水树石用笔细致,未发挥其妙趣。然高祖统一天下,梁、隋之官本虽有遗亡,其余皆归御府。太宗更为购求,《贞观公私画史》所录名画二百九十三卷。武后之世,张易之奏请修订,鸠集名工模制副本。OnS中华典藏网

太宗素善书画,其弟汉王元昌、韩王元嘉、滕王元婴皆善画。阎立德兄弟等名手辈出,遂至讴歌四海统一之鸿业。加以佛道二教之流行,寺观建筑之盛,壁画为当时流行品。太宗、高宗之世,玄宗、三藏、王玄策等从印度得来之佛教画,又太宗朝于阗国王荐来之尉迟乙僧,擅印度晕染法[7]、凹凸画[8],皆有益于绘事者不少。OnS中华典藏网

高祖以后,渐至太平,奢侈淫乐,致惹起武、韦之乱。中宗之世,唐室之基础将倾。玄宗即位,唐室中兴,见开元、天宝之治,而绘画亦开一新纪元。是后名家辈出,如阎氏父子兄弟,其最著者也。OnS中华典藏网

唐初绘画界之著者,即为阎氏一门,父子兄弟皆以画名。阎毗事隋,其声早著。立德之弟立本,尤为其家白眉。高祖武德中,立德除尚衣奉御,图绘人物、古今故实,称名手。绘《东蛮谢元深入朝图》,乌章赤服,折旋规矩,端簪奉笏之仪,人物诡异之状,莫不备赅毫末。有巧思,凡宫殿、城池、陵寝,皆令营建。贞观初,封大安县男,历将作大匠,迁工部尚书,进封为公。OnS中华典藏网

立德之弟立本,亦事太宗、高宗两朝。显庆初,令代兄为工部尚书。总章元年,拜右相、博陵县男。立本有应务之才,而尤善图画,工于写真。《秦府十八学士图》、贞观十七年《凌烟阁功臣图》,并立本之迹也。立本书画兼能,朝廷号为“丹青神化”。太宗与侍臣泛舟春苑,见异鸟容与波上,悦之,诏坐者赋诗,召立本侔状。阁外传呼画师阎立本,立本是时已为主爵郎中,俯伏池左,研吮丹粉,望坐者羞怅流汗。归戒其子曰:“吾少读书,文辞不减伎辈,今独以画见知,与厮役等。若曹慎毋习。”然性所好,虽被訾屈,亦不能罢也。OnS中华典藏网

今征诸史册,阎氏一家之画多极沉着痛快,其宫女曲局丰颊,神采如生,体法高古,景物变幻。元黄子久所记,言其作《西岭春云图》曾入内府,有宣和御书题。用墨棱嶒有骨,设色奇崛,丹朱以石质为之,后加以青绿点缀,人物仅寸余,而生动活泼,纤毫不漏。两宋人之皴染法[9],其源盖出于此。OnS中华典藏网

尉迟乙僧,于阗国人,善丹青。父跋质那善画,时人以其父为大尉迟,乙僧为小尉迟。其用笔紧劲,如屈铁盘丝,大则洒落有气概。曾于慈恩寺塔前画千手千眼观音图。《画鉴》曰:“尉迟乙僧作佛像甚佳,其用色沉着,惟起绢素而不隐指。其画如张僧繇一乘寺凹凸画,阴阳显然。”OnS中华典藏网

神宗朝李龙眠出,更为精巧,遂为后代画家之典型。南宋之贾师古学龙眠,传于梁楷,更创简笔之新法。又传于俞珙、李权,其他刘宗古、苏汉臣、苏焯、苏坚一家,又孙必达、陈宗训、李从训,其子李珏亦成一家,皆为南宋释道人物之能手,其画风大抵傅彩精妙。此宋代道释人物画名家之概略也。OnS中华典藏网

李公麟OnS中华典藏网

北宋之名家虽不乏人,而集诸家之长,发挥佛画人物画之精神,可为后世之师表者,李公麟也。公麟,字伯时,舒城人。神宗熙宁三年成进士,历官至朝奉郎,为中书门下后省删定官。元符三年归老龙眠山,因号龙眠居士。博学,能诗文,善真、行书。其叔父好书画,多收藏,遂得朝夕纵览。每得古人名迹,必摹写副本蓄之。其佛像人物师吴道玄,画马法韩幹,每临画必观群马以尽变态。有僧劝其不如画佛,后遂绝笔。其画人物能分别状貌,使人望而知其廊庙馆阁、山林草野、台舆皂隶。至于动作态度,颦伸俯仰,小大美恶,与夫东西南北之人才,分点画尊卑贵贱,咸有区别,非若世俗画工混为一律。大抵公麟以立意为先,布置缘饰为次。其点染精致,俗工或可学焉,至率略简易处,则终不可近。作画多不设色,独用澄心堂纸为之。惟临摹古画用绢素着色,笔法如行云流水,有起倒。OnS中华典藏网

传其画风者,惟释梵隆最著。善白描人物,兼工山水,行笔极古雅精细,其作往往乱李龙眠真,而气韵终不可及。OnS中华典藏网

高文进一家OnS中华典藏网

高文进与花鸟之名家黄居寀共入太宗画院,当时道释壁画最驰名,成都人也。其曾祖道兴,唐末光化中与赵德齐画西平王之仪仗。道兴之子从遇,五代时于蜀宫大安楼下画天王仗队。文进其子也。文进之子怀节、怀宝,共传家学。乾德三年蜀平,至阙下。太宗在潜邸,多访求名艺,文进往依焉,后授翰林待诏。未几,重修大相国寺,命文进仿高益旧本画行廊变相,及太一宫、寿宁观、启圣院暨开宝塔下诸功德墙壁,皆称旨。高益名大高待诏,文进名小高待诏。小高落笔高妙,名不虚得也。怀节为太宗朝翰林待诏,尝与其父同画相国寺壁,兼长屋木,为人称爱。怀宝,怀节之弟。工画花竹、翎毛、草虫、蔬果,颇臻精妙。与兄怀节同时入仕,为图画祗候。OnS中华典藏网

宋 刘松年《罗汉图》OnS中华典藏网

绢本设色,纵117cm 横55.8cmOnS中华典藏网

宋 李公麟《五马图》OnS中华典藏网

纸本墨笔,纵28.9cm 横224.3cmOnS中华典藏网

宋 梁楷《八高僧故事图》(局部)OnS中华典藏网

第四章 元朝之绘画OnS中华典藏网

第一节 元朝文化概论OnS中华典藏网

元朝本蒙古国(姓郤特氏),其先根据斡难、克鲁伦二河之源,其后裔渐次勃兴,遂有席卷欧亚之势,一时欧亚之天地为之震撼。胡人自宋末侵入中原以来,文化艺术虽蒙其障害,然汉人之文化往往可使征服者容纳于无形,且变其固有之习俗,而不啻为汉族文化之继续者,以遂中国文化之发达。OnS中华典藏网

胡人代宋而兴,不过政治之主权有所改变,而社会之习尚、文化之势力反足以征服之,使其强悍猛烈之风渐趋于礼乐雍容之习。如元朝御宇八十余年,虽无画院之设,惟有御衣局(刘贯道曾以写御容称旨,任为御衣局使)。大抵以画工在职,虽非如宋朝画工待遇之优隆,然征诸史传,元朝画家有四百余人之多,亦可见其隆盛。其画派概属宋之余波,观文学戏曲小说之兴创,亦可知其风尚矣。山水画如赵子昂、高克恭及王、黄、吴、倪四家,花鸟如钱舜举、王若水,其流风余韵及于明清。山水画又传南宗之衣钵,降及有清,其旨益畅。OnS中华典藏网

元 王蒙《葛稚川移居图》OnS中华典藏网

纸本设色,纵139cm 横58cmOnS中华典藏网

元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OnS中华典藏网

纸本墨笔,纵33cm  横636.9cmOnS中华典藏网

第二节 元代绘画之变迁OnS中华典藏网

元代之绘画,概为由宋及于明清过渡之桥梁。今以元初之名家言之,如赵子昂、高克恭、钱舜举、王若水可为代表。又,陈琳(字仲美,山水、花鸟、人物俱师古人,得赵魏公讲明,多所资益)、陈仲仁(江右人,官至阳城主簿,妙于写生,追配古人)、盛懋(字子昭,始学陈仲美,略变其法)等,皆复古派之画,上溯晋、唐,善高古细描之人物,而其最著者推赵子昂。OnS中华典藏网

子昂名孟頫,号松雪道人。宋秦王德芳之后,太祖十一世孙,居吴兴。至元中,搜访遗逸,授兵部郎中,迁集贤阁直学士。延祐二年,拜翰林学士承旨,封魏国公,谥文敏。真、行、篆、隶,妙造古人。山水、木石、花竹、人马尤精能,步武摩诘、营邱,有唐人之致,去其纤;有北宋之雄,去其犷,可谓融南北为一家,合书画为一体者也。夫人管道昇,字仲姬,亦工山水、佛像,而墨、竹、梅、兰尤妙。其子雍,字仲穆;奕字仲光。雍子凤字允文,麟字彦征。孟頫之弟孟籲,字子俊。一家善画,照耀当代,而雍尤著山水,师董源,人马、花石亦称精美。OnS中华典藏网

高克恭字彦敬,其先西域人,后占籍大同。至元十二年,由京师贡补工部令史,至大中大夫、刑部尚书,号房山。画山水初学米氏父子,后乃用李成、董源、巨然法。好作墨竹,妙处不减文湖州。尝写竹,自题云:“子昂写竹,神而不似,仲宾写竹,似而不神。其神而似者,吾之两此君也。”其自命如此。山水学米氏者,当时有龚开,字圣予,号翠岩,淮阴人。人物师曹霸,描法甚粗,尤喜作墨鬼、钟馗等画。圣予坐无几席,一子名浚,每俯伏榻上,就背按纸作唐马图,风鬃雾鬣,备尽诸态。OnS中华典藏网

墨竹则有李衎,字仲宾,号息斋,世为燕人。官至吏部尚书,拜集贤殿大学士。文与可、苏子瞻后二百年中,称为杰作。吴郡张逊,字仲敏,与息斋同时。画墨竹,一旦自以为不及息斋,即弃墨竹而用钩勒,妙绝当世。柯九思字敬仲,号丹邱生,台州人,官至奎章阁鉴书博士。博学能文,墨竹师文湖州;古木烟梢,极有奇趣,湖州一派,此为最著者也。OnS中华典藏网

花鸟画以钱选、王渊为当时巨擘。钱选,字舜举,号玉潭,霅川人,宋景定间乡贡进士。元初,吴兴有八俊之目,以子昂为称首,而舜举与焉。及子昂被荐登朝,诸公皆相附取宦达,独舜举龃龉不合,流连诗画以终其身。山水师赵令穰、赵伯驹之青绿,人物师李伯时,花鸟师赵昌、易元吉,但多写人物、花鸟,所图山水当世罕传。王渊,字若永,号澹轩,杭人。幼习丹青,赵文敏多指教之,故所画皆师古人,无一笔院体。山水师郭熙,花鸟师黄筌,元代花鸟能继徐、黄之法者,二人之功也。OnS中华典藏网

界画则王振鹏最著。振鹏,字朋梅,号孤云居士。传其法者有卫九鼎、朱玉。至于马夏一派,则有陈君佐、沈月溪、孙君泽、丁野夫、张远、张观等,其画沉郁遒劲,发挥水墨之精彩。然元代之山水画,其影响及于后世者,实为元季之四大家,即黄子久、王叔明、倪云林、吴仲圭也。OnS中华典藏网

盖元季之山水画家大抵属于董、巨,李、郭两派。王、黄、倪、吴皆以董、巨起家,朱泽民、曹知白、方从义、唐棣、姚彦卿皆祖述李、郭成名。而此等元季诸家与国初之高克恭,一变宋画山水之格法,可谓之元格,而创作明清诸家南宗画一种之典型。其南画之大成最力者,为黄、王、倪、吴四大家也。OnS中华典藏网

元 钱选《山居图》OnS中华典藏网

纸本设色,纵26.5cm 横111.6cmOnS中华典藏网

元 王渊《山桃锦鸡图》OnS中华典藏网

纸本墨笔,纵111.9cm 横55.7cmOnS中华典藏网

元 赵孟頫《秀石疏林图》OnS中华典藏网

纸本墨笔,纵27.5cm 横62.8cmOnS中华典藏网

元 赵孟頫《调良图》OnS中华典藏网

纸本墨画,纵95.6cm 横176.1cmOnS中华典藏网

第三节 四大家OnS中华典藏网

黄子久名公望,号一峰,又号大痴,常熟人。幼聪敏,应神童科。经史、二氏、九流之学,无不通晓。隐于富春。山水师董、巨,晚年变其法,自成一家。其画格有二:一种作浅绛色者,山头多矾石,笔势雄伟;一种作水墨者,皴纹极少,笔意尤为简远。OnS中华典藏网

王蒙,字叔明,吴兴人,号黄鹤山樵,赵松雪之外孙。其画多从赵文敏风韵中来,又泛滥唐宋名家,而以董源、王维为归。山水多至数十重,树木不下数十种,径路迂回,烟霭微茫,曲尽山林幽致。又以赭石和藤黄着山色,好于山头画蓬蓬之草,再以赭色钩出。又,或不着色,惟以赭石着山石、人面及松皮。OnS中华典藏网

元 黄公望《天池石壁图》OnS中华典藏网

绢本设色,纵139.4cm 横57.3cmOnS中华典藏网

元代以前,画山水多用湿笔,所谓水晕墨章,自唐及宋皆然。至元季四大家始用干笔,就中倪云林、吴仲圭二家犹重墨法,其他则以浅绛烘染为主。鹿柴氏谓浅绛至董源始行,盛于黄子久,谓之吴装。传于文征明、沈启南,遂成专尚。云林画疏淡简劲,吴仲圭沉着苍浑,同学董、巨而自立径庭。此等四大家之渴笔抹擦,淡墨渲染,其简淡高逸之风,实启明清两朝之秘龠,绵绵至今犹承其余绪也。OnS中华典藏网

元 王蒙《青卞隐居图》OnS中华典藏网

纸本墨笔,纵140cm 横42.2cmOnS中华典藏网

倪瓒字元镇,云林其自号也。家故饶于资,轻财好学。尝筑清阁,蓄古书画于其中。性甚能介好洁,人号曰倪迂。好僧寺,一住必旬日,篝灯木榻,萧然宴坐,时操纸笔作竹石小景。云林山水着色者甚少,间作一二,绘染深得古法。又画人物极少,惟署“荆蛮民”者一幅而已。OnS中华典藏网

元 倪瓒《虞山林壑图》OnS中华典藏网

纸本墨笔,纵94.6cm 横34.9cmOnS中华典藏网

第四节 题款及道释画OnS中华典藏网

画家题款,前人多不讲求,至元朝始开其端。书、赞、诗、赋以补画之不足,而添画之色彩。盖文人画势力盛行,其趣味必兼及于画外,故画之题识、印章,大有关系。延及明、清,无不以画之题识而判雅俗。此亦变古画之陈格,别开生面之端也。明沈颢所著《画麈》有云:“元以前多不题款,或隐之石隙,恐书不精,有伤画局耳。至倪云林书法遒逸,或诗尾用跋,或跋后系诗,随意成致。衡山翁行款清整。石田晚年题写洒落,每侵画位,翻多奇趣。白阳辈效之,一幅中有天然候款处,失之则伤局。近日俚鄙匠习,宜学没字碑为是。”OnS中华典藏网

元代之道释画[27],当时喇嘛之隆兴,佛教遂倾于衰颓之运,而从来之道释画,亦不甚发展。然元代之名手,如颜辉其人者,可称代表的作家。颜辉字秋月,江山人。笔法奇绝,有八面生动之概。其他蔡山、赵璚等,属于龙眠派者。大抵元时佛教衰颓,禅门以外诸宗无所表见,惟禅门依然独存。牧谿派之水墨画,尚多方外衲子,多写兰竹,佛像则不及唐宋远矣。OnS中华典藏网

元 赵孟頫《红衣罗汉图》OnS中华典藏网

纸本设色,纵26cm 横52cmOnS中华典藏网

《红衣罗汉图》题款OnS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