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城从政录

作者:周际华
共城从政录

竊維士首四民國家所以維風俗正人倫者須於吾輩基之周禮以鄉三物教萬民而賓興之其非徒摭拾遺經搜羅逸史作為文章以儌倖於青紫者也是以課士者必先德行而後文藝夫果德與文兼尚已有其文而無其德孰若蓄其德而拙於文也使舍德而言文予又烏乎取焉共城為先賢子羔故里風俗之淳厚有自來矣嗣是而孫公和邵堯夫許平仲以及耶律晉卿姚文獻定甫諸公後先輝映至夏峯孫鍾元先生父子祖孫尢為天下望又其近而可師者也予嘗讀堯夫勸學一篇慨然想見其為人而孫夏峯之維風議救時議荒田議諸作彼其德行為何如

周际华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御定星历考原 [四库本]

御定星历考原 [四库本]

六卷。清李光地等奉敕撰。康熙二十二年(1683)曾命廷臣会议修辑《选择通书》,与《万年历》一起颁行,但二书未能划一,其中尚沿旧说。康熙五十二年(1713),命大学士李光地等对曹振圭《历事明原》重为考定,而成本书。本书六卷分六部分:象数考原,年神方位,月事吉神,月事凶神,日时总类,用事恒忌。古来有所谓神煞之说,汉代已经盛行,吉神当值之时办事顺遂,煞神当道则百事不顺,凡出门、动土、买卖、婚媾等等,都有固定的适宜或不宜的日子。本书之主要内容,即定出阴、阳、宜、忌的日时,以为人们参考利用。历代方技家所传不一,辗转附益,越讲越繁,本书删汰诸家鄙陋繁琐之说,以阴阳五行理论为基础而括其纲要,目的在于引导人们趋利而远害。当然,其中之迷信附会成分极大,不足详辨。今有《四库全书》本行世。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中医儿科类著作。全书共20卷。又名《保幼大全》、《保婴大全》。宋佚名撰。本书自婴儿初生以至成童,内外五官诸证无不悉备,所谓保卫其生,总括精微。书中有方论百余篇,较系统地总结南宋以前的儿科学成就。论述了乳婴疾患以及与儿科有关的内、外、五官等病的病因、证候、方药治法等,全书内容比较丰富。据南宋嘉定太医局何大任序称:家藏该书已60余载。书名取“保卫其生,总括精微”之意。卷1列述医工、禀受、初生、回气等十二论;卷2为五气、乳母、慎护、食忌等七论;卷3为变蒸、脉理等六论;卷4~20为惊痫、伤寒、疮疹、吐泻、诸虫、黄疸、疟病、疝、头、耳、眼、目、鼻、唇、牙、舌、咽喉及恶核、瘰疬、疥癣、金疮等论近百篇。

名臣碑传琬琰集

名臣碑传琬琰集

107卷,南宋杜大珪编录。杜大珪生平履历无考,书前自署“眉州进士”,自序作于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则他大约为孝宗朝进士。“琬琰”意为美玉,意谓其所选皆系佳品。此书专门选录汇辑宋代名臣碑传,上起北宋太祖建隆年间,下至南宋高宗绍兴年间。全书分为3集:上集27卷,主要辑录神道碑,共收碑文49篇;中集55卷,主要辑录志铭行状,共收123篇;下集25卷,主要辑录诸家别传和实录的本传等,共收81篇,此书材料主要取自宋人别集,少数取自实录或国史,凡出自实录的传文,均在篇名下方标明“实录”二字。碑传文字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材料,这些文字或出于门生故吏、亲朋子孙,或出于名公巨卿、文人学士,其中不乏谀词讳言,未可全信,但以当时人写当时事,究属第一手材料,其于传主生平履历,远较史传为详,如历官之次序,拜罢之年月,大都历历可考,因此此书是研究历史人物的最主要的资料。元人所修《宋史》杂乱无章,其中讹误触目皆是,列传主要取宋人所修国史作为蓝本,而国史中的列传则是主要根据碑铭志状写成的,用《宋史》列传与碑传文对照,常常可以发现许多错误,更可以弥补《宋史》记载的阙略和不足。此书中的一部分碑传见于今存的宋人文集,但还有一些碑传别处已见不到,这是本书最有价值的部分,30年代,燕京大学引得编纂处将本书中不见它书的碑传辑出来,编为《琬琰集删存》3卷,由哈佛燕京学社排印出版。其全书今有1969年台湾文海出版社出版的影印本。

世本四种

世本四种

《世本》是先秦史官的档案记录的汇编。原书已佚。作者未详。后人据各种古书征引的文字,推断本书原是周王朝分门别类保管的历史档案,由秦汉间人汇编增补而成。《汉书·艺文志》著录时,称本书有15篇。现知最早为本书作注的有东汉应劭、宋衷,三国宋均等。至北宋,书已完全佚亡,诸家所注亦随而散逸。南宋以来,学者搜集本书佚文,始于高似孙的辑佚。清代复有十余家,如钱大昭、洪饴孙、秦嘉谟、茆泮林、张澍、雷学淇、王谟、孙冯翼、陈其荣等辑佚。

三朝北盟会编

三朝北盟会编

编年纪事本末类史书。南宋徐梦莘撰。250卷。成书于绍熙五年(1194)。记宋徽宗、钦宗、高宗三朝对金和战事,故名。梦莘(1126—1207)字商老,临江军清江县(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仕官。每念生逢靖康之乱,欲求亡国之由,乃撰此书。起政和七年(1117)海上之盟,迄绍兴三十二年(1162),上下46年,分上中下三秩,上为政和、宣和25卷,中为靖康75卷(末五卷为无年月可系之杂记),下为建炎、绍兴150卷。对宋、金通和、用兵之事,按年月日,悉为铨次本末。取材极宏富,凡敕制、诰诏、国书、书疏、奏议、记序、碑志等,皆录载无遗。引用宋代官私书记杂考共286种,金国诸录10种,征引皆注明出处。全录原文,无所去取和论断,是非并见,同异互存,以备史家之采择,故以《会编》命名。详于宋金军事、外交活动,对当时政治、经济、地理、人物等亦多有反映。汴都丧败、南渡立国、治乱得失,循文考证,比事推求,皆可见其所以然。是研究宋、金关系史的重要史料。有光绪四年(1878)袁祖安木活字本、光绪三十四年(1908)许涵度刻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的许涵度刻本。

成唯识宝生论

成唯识宝生论

凡五卷。护法撰,唐代义净译。又称二十唯识顺释论、二十唯识颂释论、唯识导论。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册。为世亲所著二十唯识论之注释书。印度有关二十唯识论之注释书虽多,但传译于我国者仅有本书,其中义净对二十唯识之颂所作之翻译,多承袭玄奘所译之唯识二十论。窥基所撰唯识二十论述记二卷,其说与本书相通处亦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