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师善诱法
作者:唐彪
清代唐彪著,是一部专论教法、兼谈学法的语文教学著作。书中认为读书除益于作文外,还益于身心:“不读经史古文,则腹内空虚,文必浅陋。且经史之益,更在身心,读之其用又不止于作文已也。”建议“欲读一书,宜问有学者”,教师就应起到指点者的作用。在读书过程中,“先生须用心审听”,发现错误,及时改正。学生背书时教师也要给予指导,“必须使其声高而缓,先生用心细听,则脱落讹误之处,了然于耳,然后可以记其脱误而令其改正。”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指出:“先生止与学生讲书,而不令其复书,最为无益……人或嫌其工夫移少,而不知其得益良多。其间错解者,可以改正;不解者,可以再解;不用心听,全不能复者,可以惩儆之。”在作文方面,论述了教师批改的作用和方法,“阅童子之文,但宜随其立意而改之,通达其气脉字句,极能长发才思。若拘题理而尽改之,则阻挫其才思,已后即不能发出矣。”这些经验之谈切合实用,对当今语文教学也有借鉴作用。
猜你喜欢的书
人与事
本书是俄罗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诗人、作家帕斯捷尔纳克的自传体随笔,原收录于三联书店“文化生活译丛”,在本书中,作者回顾了自童年起的个人生活和创作历程, 以“白描式的描写人物性格”手法,记述了他接触过的文艺界人士,包括文学巨匠托尔斯泰,“白银时代”的代表作家勃洛克、叶赛宁、马雅可夫斯基、茨维塔耶娃等人。本书还收录了帕斯捷尔纳克的部分书信,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作家卓越的创作成绩,以及作者当时的心态,为了解诗人后期思想状态提供了一些补充材料。读者从中可以窥见帕斯捷尔纳克在自传中不曾提及的亲友关系、爱情纠葛和他最后的遭遇。
彩虹升起的地方
本书是D.H.劳伦斯的短篇作品集,D.H.劳伦斯以内敛的笔法刻划社会下层的生离死别,描述日常生活中永无休止的心灵抗争,作品弥漫着一股忧郁的情调,然而世人关注的焦点,却囿于大胆且露骨的用字,让他感叹:“三百年内无人能懂我!”他生前,本人与作品皆屡遭口诛笔伐,可谓是二十世纪文学史上的叛逆者,饱受争议的作家。 本书集结劳伦斯1907至1917年间的短篇小说和文章。所选文章皆有出处,更收录同一个作品的不同修改版。在本书中,劳伦斯描绘出一群平凡人的喜怒哀乐,隐藏在幸福生活下的诸多无奈,让人得以一窥一代文学大师,不断挑战自己,试炼文学纯度的历程。
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
《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早期上清派经典,约出于南北朝。一卷,收入《续道藏》。此经包括《龟山丹皇飞玄紫文》、《上清始生变化玄箓》二篇,言思神之法。其内容文句与《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九灵太妙龟山玄箓》一书之上下二卷大致相同。盖是同书之不同版本。
非梦记
短篇小说。苏曼殊著。刊于1917年12月出版的《小说大观》第十二集,文明书局、中华书局发行。作于1916年。写青年海琴的一段恋爱悲剧。海琴随画师汪玄度学习绘画,与其女薇香志同道合,相互爱慕。画师正拟为他俩定亲时,海琴父母相继病亡,靠婶娘刘氏生活。刘氏打算将家有财资的外甥女凤娴许配给海琴,海琴心中不愿,但又不敢言明。后刘氏与凤娴定计,离间海琴与薇香的感情,造成矛盾,凤娴乘隙而入,向海琴百般献爱,终于使海琴产生对薇香的怀疑,将信物退回薇香。事后,海琴从奶母口中得知薇香仍对他钟情不移,非他不嫁,方觉自己受骗。但刘氏强迫海琴与凤娴定婚,海琴决心离家出走,到五指山落发为僧,薇香投河自尽。作品猛烈抨击封建宗法的婚姻制度,但亦流露出逃避现实的消极遁世情绪。
楼居小草
诗集,清袁杼撰,收袁杼诗五十二首,袁杼,约生活于清康熙末至乾隆(1720-1795)年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四妹,诸生韩思永妻,字绮文,又字静宜。在姊妹中排行第四,故乃兄袁枚诗文中多称其为四妹。
孝经郑注
郑玄《孝经注》于魏晋之际主要在民间流传,东晋元帝时始立于学官。唐玄宗为《孝经》作注,多引郑注。宋代邢昺作《孝经正义》,用唐玄宗注,郑注逐渐少见。南宋乾道年间,熊克、袁枢得郑注,刻于京口,即京口本。南宋以后,此书散佚。 对《孝经注》从事辑佚工作的,主要是清代学者。主要有:王谟辑《孝经注》1卷,见《汉魏遗书钞·经翼》;袁钧辑《孝经注》1卷,见《郑氏佚书》;孔广林辑《孝经注》1卷,见《通德遗书所见录》;陈鱣辑《孝经郑氏注》1卷,见《涉闻梓旧》、《丛书集成初编·哲学类》;严可均辑《孝经郑注》1卷,见《咫尺斋丛书》第三集;臧庸辑《孝经郑氏解》1卷,见《知不足斋丛书》第二十一集;黄奭辑《孝经解》1卷,见《汉学堂丛书·高密遗书》、《黄氏逸书考·通德堂经解》。此外,日本学者冈田挺之也辑有《孝经郑注》1卷,见《知不足斋丛书》第二十集、《榕园丛书》甲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