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制千字诏
作者:洪秀全
太平天国编印的书籍之一。1854年(咸丰四年)刊行。全书以四言为句,共276句,共1104个字。它与《三字经》、《幼学诗》同为太平天国的儿童识字课本。其内容包括自然知识、生活常识、拜上帝会教义和太平天国前期的革命历程。其中不少内容就是对儿童进行太平天国历史传统教育的好材料。如叙述了革命初期洪秀全与冯云山一起,经历了许多艰险,爬山涉水,同患难共安危,开始周游,发动群众起来革命。它又回顾了太平军长驱直入,势如破竹,所向无敌的胜利进军史。生动的记述了太平军渡过洞庭湖,进攻湖北,占领武汉,分水陆两路沿江东下,攻克安庆、南京,并定南京为太平天国首都。用太平天国的革命史教育儿童。这是一本与旧《千字文》根本对立的教科书。它标志着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革命的农民阶级在教育领域又一项重大的改革。概括的来说,这些教材的教育作用实质就是使革命后代从小养成具有敢于战胜封建统治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的革命精神;遵守太平天国制订的各种革命制度和道德规范;坚定革命信仰和热爱太平天国。
猜你喜欢的书
奇妙的航程
作者是(美)阿西莫夫。讲述科学家在人体内的探险故事。四个男人和一个女人被缩小到原来的一小部分,用一个微型原子潜艇穿过一个垂死的男人的颈动脉,清除他大脑中的血块。如果他们任务失败,整个世界都将灭亡。
旧书贩门德尔
《旧书贩门德尔》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于1929年创作的短篇小说。它讲述了一个古怪但才华横溢的书商门德尔的悲惨故事,他每天都在维也纳咖啡馆进行交易。凭借其百科全书式的思维和对文学的热爱,这位出生于波兰的俄罗斯犹太移民受到当地咖啡馆的老板,客户喜欢和钦佩。然而,在1915年,他被诬告与奥地利的敌人合作,并被派往集中营。在他回来时,战争即将结束,一切都变了。他的头脑不再记得,他的眼睛不再能阅读,咖啡馆也换人了,他的顾客也消失了。门德尔最终死去,一贫如洗,被遗忘。
通玄真经缵义
十二卷。宋杜道坚撰。杜道坚收藏和撰注的道经颇多,有 《道德玄经原旨》、《玄经原旨发挥》、《通玄真经缵义》等,《通玄真经缵义》又名《文子缵义》。前人研究《文子》的学者,有北魏李暹作《文子注》,将计然、文子二人合称为一人,认为文子姓辛名钘。唐马总《意林》称李暹之说谬甚。唐颜师古作《汉书注》,称文子与孔子并时,但又提出“称周平王问,似依托者也”的疑问。唐柳宗元指斥《文子》为“驳书”,认为其书不纯。杜道坚撰《文子缵义》,认为范蠡师计然见于《史记》,同意颜师古关于文孔二子同时的说法,认为徐灵府因有与平王问答而称计然为周平王时人误甚。认为所说的与平王问可能是指楚平王,文子、计然是同一人。传说计筹山是因文子计然曾筹度于此而得名。所以杜道坚自称在那里修道是为了访文子之遗踪,建白石通玄观。因获《文子》故编,闲暇时分章缵义而成其书。杜道坚采用《文子》十二篇本,录其原文,依段分章,于每章之后作缵义。集众家解说,又申已意,文理通畅,不失道家旨意。此书在流传过程中已有散失,清《四库》馆据《永乐大典》仅录七篇,又据它本补《文子》原文以足十二篇之数。而明《道藏》本中仍存全书十二篇,可惜《四库全书》撰修时未审其详。后世学者对《文子缵义》一书颇为推重,认为此书是北魏以来保留最全的《文子》注本,认为观此书所载《文子》原文,如见诸家善本,对于后世研究 《文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现存明 《道藏》本、清《四库全书》本、《道藏举要》本,《二十二子》本、《二十五子汇函》本、《丛书集成初编》本、《四部备要》本等 (皆题《文子缵义》)。
邬烈士殉路
二折,未完。标“时事新剧”。署名“怫”。载《月月小说》第11号、第12号,分别于光绪三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1907年12月19日)、十二月十五日(1908年1月18日)印行。本卷即据以点校收入。(第一折)清末,朝廷有令,勒逼借贷外债,将江浙路权转让给债权国。江浙台州府邬钢听此消息,如刀割肉箭穿胸。想到中国每遭外人欺侮,前年抵制美约,冯夏咸愤恨吐血而死,以尸谏朝,心中十分敬佩,也欲以死殉路,便面向东跪辞家属后自尽。他的学生发现他为了路事吐血而死,两眼却不瞑,赶紧报告了总理。(第二折)总理披麻上门,哭吊邬钢,赞他一片爱国之心。回到家中,汤工程师来访,他千叮万嘱一定不能签下合约。并说将力谏朝廷收回成命,以免江浙乡亲无立足之地。
辩伪录
凡五卷。元代祥迈撰。又称至元辩伪录。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二册。祥迈于至元二十八年(1291)奉敕撰著本书,以驳斥道教之伪说。其起因系由于南宋理宗宝祐三年(元宪宗五年,1255),全真道首领丘处机、李志常等强占寺院四百八十二所,毁坏佛像、宝塔,改建为道观,并传布老子化胡经及老子八十一化图,引起佛道二教激烈争论。元世祖于至元十八年命佛道二家辩论道家经典之真伪,后将道德经以外之道书悉数焚毁,并命祥迈撰此书。书之前半部共十四篇,驳斥道家、道教之说;后半部记述元定国号(1271 )前后佛道争斗之原委,并附有关之文献。
添品妙法莲华经
凡七卷。又作添品法华经。收于大正藏第九册。隋仁寿元年( 601),阇那崛多与笈多共译于长安大兴善寺。法华经之汉译本,依经录所载,共有六译,然仅存本经及妙法华、正法华三本。多用什师之译文,变其品之前后。但添罗什本之不足,即提婆达多一品,并药草喻品中生育之一喻,故云添品。普门品中之后偈,罗什本云本来有提婆品,嘉祥,天台,慈恩谓其无,今从后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