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宗教思想史大纲

作者:王治心
中国宗教思想史大纲

著名学者王治心发表于20世纪30年代初的一部学术著作,代表着当时学术界对中国宗教思想史作宏观研究的最系统的成就,以后将近50年间,在中国宗教学术的这一领域,一直没有任何新著能出其右。该书虽出于作者对宗教问题的体认和情感而反映其所处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但却以客观冷静的学术态度,运用自远古至当代的大量丰富材料,简明扼要地梳理和评述了中国几千年间极其复杂纷乱的宗教思想。从图腾崇拜、自然崇拜、创世神话、巫觋卜筮说到三代的宗教思想,从 《中庸》、《楚辞》 中的宗教思想说到秦汉的谶纬迷信,从佛道的传布和争端说到唐代景教与回教的传入,从三教的关系说到明清的天主教与基督教,从太平天国的宗教说到民国以来的反宗教运动。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在以十几万字的小篇幅叙述几千年诸多宗教的大历史的同时,作者还吸纳了当时新生不久而对中国人来说十分陌生的宗教学理论(如行动先于思想的宗教起源论),正视并回答了当时的许多学术和思想难题 (如中国是非宗教国还是多宗教国、宗教与科学和迷信的关系等等)。除了对中国宗教思想历史上的很多问题都有新颖独到的视野见解之外,作者在当时提出的某些观点 (如宗教是文化的一部分,宗教意识可归入宗教思想等等),甚至对20世纪即将结束时的

王治心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张荫麟书评集

张荫麟书评集

后“五四”时代成长起来的新一辈学人受传统道德伦理的制约愈少,故能接纳西式的学术批评,而产生出众多生机活泼、直指问题核心的书评文字。被誉为“天才史学家”的张荫麟在民国学界以善写书评著称。他在入读清华学校的第二年,因撰文质疑乃师梁启超的老子在孔子后百余年之说而一鸣惊人,此后因家庭环境和师友鼓励又多作书评。其中少数为介绍性质的文字,更多的则是品评学术的激扬之音,往往风格多元,文字犀利,一针见血,可谓当时的学术生态实景,有助于了解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人文学界的风气。

医方歌括

医方歌括

方书。清王泰林撰。不分卷。泰林有《王旭高医书六种》已著录。刊于光绪二十三年(1899)。约五千字。书中载有半夏秫米汤、防己地黄汤、风引汤、神效散等百七十一首方剂。包括内、妇、儿等科病证所用之方。每方均编以七言歌诀,述组成、主治、证治机理。歌诀音韵协调,利于习诵,可供初学中医者参考。有一九六五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王旭高医书六种》本。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罪根上品大戒经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罪根上品大戒经

《灵宝中盟经目》第九种著录《太上洞玄灵宝上品大戒罪根经》1卷,为六朝灵宝经。敦煌遗经引本经。本经述十善因缘上戒、上品十戒、十恶戒和十二可从戒,又述十方飞天神人说诸罪根及拔度之法。

乐府新编阳春白雪

乐府新编阳春白雪

又称《乐府阳春白雪》,简名《阳春白雪》。元代散曲选集。杨朝英编选。本书版本较复杂,各本不但卷数不一致,所收作品的数量也有多少之分。元刊10卷分为前后两集,前后集各5卷,清代曾据以影刊行世。传世版本又有元刊残本,只存前集2卷。另有明抄9卷本,前集4卷,后集5卷,此本虽较元刊本少1卷,但所收入的曲数则多于元刊本。隋树森以此本为底本,参照元、明、清其他版本,并以有关曲集、曲谱校订讹误,编成本书的校订本,由中华书局于1957年出版。本书卷首有元人贯云石写于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的序言,序言是对元人散曲创作及艺术风格的最早的评论。序中说:“北来徐子芳滑雅,杨西庵平熟,已有知者。近代疏斋媚妩,如仙女寻春,自然笑傲;冯海粟豪辣灏烂,不断古今,心事天与,疏翁不可同舌共谈。关汉卿、庾吉甫造语妖娇,却如小女临杯,使人不忍对殢。”这些论断已成为元曲评介的经典之论。本书卷1收有元人燕南芝庵的《唱论》和当时流行的宋金10段大乐歌词。其余各卷分收小令及套曲,共录60余位元曲家和无名氏的作品,计小令492首,套曲47套(据中华书局1957年版)。所选作品风格各异,反映了元代中叶以前散曲曲坛的概貌。《阳春白雪》是元代散曲选集传世版本中刊印最早、影响较大、流传较广的一种。

民国趣闻

民国趣闻

1919年,吴虞公的逸谈笔记《民国趣闻》由“襟霞图书馆”印行。平襟亚就是“襟霞主人”。这是吴的第一本书,此后又有《民国奇闻》、《民国骇闻》等笔记刊行。

白救度佛母赞

白救度佛母赞

一卷,阿旺扎什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