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作者: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近代梁启超著。共七章。前六章初刊于《新民丛报》1900年3—12月;第七章刊于《新民丛报》1904年9、10、12月。该书综论中国数千年学术思想的演变,将中国学术思想史分为七个时代:胚胎时代(春秋以前)、全盛时代(春秋末及战国)、儒学统一时代(两汉)、老学时代(魏晋)、佛学时代(南北朝、唐)、儒佛混合时代(宋、元、明)、衰落时代(近二百五十年),而以今日(二十世纪初)为复兴时代。对各时代学术流派、思想主张、学术兴衰的原因、背景均作了简要分析介绍。认为“中国学术思想之衰,实自儒学统一时代始”,“故儒学统一者,非中国学界之幸,而实中国学界之大不幸也。”又认为“三国六朝”为“中国数千年学术思想最衰落之时”。注重东西方学术文化的比较研究,将先秦学派与古希腊学派作比较。预测了中国学术文化的将来,认为“数十年以后之中国,必有合泰西各国学术思想于一炉而冶之,以造我国特别之新文明”。提出二十世纪将是中华与欧美“两文明结婚之时代”。该书是中国近代最早以资产阶级观点论述中国学术思想史的论著,颇多创见,有很高学术价值。收入《饮冰室合集》的《文集》第3册。

猜你喜欢的书

光与静默

光与静默

本书收入了纪伯伦不为人知的大量散文、杂文、演讲、译文、箴言录等等,纪伯伦的诗歌才华掩盖了他作为冠绝一世的散文家的身份。这是目前全球收录纪伯伦散文、杂篇最全的一本书。从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一个慷慨激昂、横眉冷对的纪伯伦,或许这才是他作为20世纪最富盛名的思想家该有的一面。文中饱含纪伯伦对时代、民族、家国的忧思,因为这本书,他足以和鲁迅一起留名青史。 很多时候,很多人有多重的身份,往往一方面的才华反而遮盖了他的本业。纪伯伦也一样,他其实是一个慷慨激昂的时代战士,他的一生都是家国忧思。而命运似乎和他开了一个玩笑,真正让他流芳百世的却是那唯美的诗歌。本书想让你看到是那个在美国街头怒斥西方的大胆狂徒,他的名字和你喜欢的诗人一模一样,他叫纪伯伦。

李商隐选集

李商隐选集

唐诗别集选注本。今人周振甫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出版。本书精选诗200首,文27篇,逐篇注释、评点,极为细致。书首前言长达67页,详述李商隐之生平与诗文成就,如同一部微型评传。本书以冯浩《玉谿生诗笺注》为主,参考其他各家笺注本、年谱以及辑评和今人选本,广泛吸收他们的研究成果,并在考辨解析的基础上提出己见。全书以诗选、文选两部分为主体,诗选的编排以冯浩《笺注》本为主而对明显不妥者稍有更动,文选的编排以大多有年可考而按年排刊,无年可考者列后。本书是该社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选集”丛书之一,诗文的注解和笺释比较详备。在每篇作品的笺释评说中,能辨析各家旧说,进行总的品评,或对诗意、诗法加以鉴赏。如《锦瑟》诗,作者以其列于卷首有代序之意,肯定钱钟书《谈艺录》之说,然后分别对悼亡说、自伤说、寄托说进行辨析,一一指出其局限,虽尚未成为定论,却富于启示。而对《富平少侯》一诗的解说,又几近一篇赏析文字,作品之内涵与技法,尽在其中。笺说文字往往用笔深广,极富活力。本书前言分“李商隐的诗文”和“李商隐的生平”两部分。“李商隐的诗文”部分又分十个论题,对李商隐的骈文、诗歌艺术进行评述,并对诗歌作分类探讨。

山堂肆考

山堂肆考

二百二十八卷,补遗十二卷。明彭大翼撰。彭大翼字云举,又字一鹤,号林居。扬州(今属江苏省)人。万历中曾知云南沾益州。张幼学补遗十二卷。张幼学为彭大翼之孙婿。是书辑录群书故实,于万历二十三年(1595)类编成帙。后有损佚。万历四十七年经张幼学重加辑补整理终成。全书分宫、商、角、徵、羽五集。又分四十五门。宫集分为天文、时令、地理、君道、帝属、臣职;商集分为臣职、仕进、科第、学校、政事、亲属;角集分为亲属、人品、形儿、性行、文学、字学、谥法、人事、诞育、民业;徵集分为释教、道教、神祗、仙教、鬼怪、典礼、音乐、技艺、宫室、器用、珍宝、币帛、衣服、饮食;羽集分为饮食、百谷、蔬菜、花品、草卉、果品、树木、羽虫、毛虫、鳞虫、甲虫、昆虫、补遗。每门又分子目若干。每一子目有小序一篇,述其内容梗概、范围沿革等事。下录引文。引文采集宏富浩博,经史子集、释经道藏无所不及。或注作者、或标书名,剪裁适当,浅显易读。但亦有类目繁杂、立目不清之处,或引证间有改动,未尽据原书,或不见出处。如臣职一门,分开而隶属宫、商二集;亲属一门,而分隶商、角二集;饮食一门,而分隶徵、羽二集。有万历二十三年(1595)周显金陵书林始刊本。万历四十七年梅墅石渠阁刊增补本。清北京文锦堂刊本、《四库全书》本。

神灸经纶

神灸经纶

清代吴亦鼎编著。成书于1851年(咸丰元年)。4卷。书中介绍灸法,并重视候脉、辨证为本书主要特点。卷一论述灸疗的方法、禁忌、调养、经络循行;卷二介绍奇经八脉、十二经穴位置与灸法,用艾先以蒜捺穴上使黏着,继用铁物、冷物抚压以解痛,所述“灸疮候发”和膏药等条,都切实可用。卷三、卷四论各种疾病的病候及灸治方法。各部病症的灸治,首列“证治本义”,阐述灸理论。这是一部内容较全的灸法专书。

集林长短句

集林长短句

词集,王国维作。集林长短句是静安先生晚年自选入观堂集林中的二十三首词,多愁苦之作,少欢娱之词。

大乘中观释论

大乘中观释论

梵名Mu^la -madhyamaka-sandhi-nirmocana-vya^khya^ 。凡九卷。安慧菩萨造,宋代惟净等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册。又作中观释论。乃随文解释龙树之中观,为中观八大注释书之一。本论所释之颂,与鸠摩罗什所译之中论、波罗颇蜜多罗所译之般若灯论对比,互有存缺出入,日本学者羽溪了谛于日本‘国译一切经’中附有各经内容之对照表。本书屡屡举出毗婆沙师、犊子部师、经部师、胜论师、外人、异人、异宗、异部师、我宗、自部人等之说,而其所谓‘异部异宗’,系指中观派之论师。本书之梵本及西藏译本现均不存。有关本书之卷数,于旧宋本与宋、元、明三本,及日本缩刷藏、大正藏(以日本增上寺所藏高丽本为底本)仅有九卷,然卍字藏经(以日本建仁寺、法然院所藏高丽本为底本)则有十八卷。此外,关于本书之译者,据宋本、丽本、元本等所载,本书系法护与惟净所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