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研究史

作者:梁启超
中国佛教研究史

本书收录作者二十余篇有关佛教及佛教与西域、与中国的关系,以及一些佛学名篇的说解的文章,对中国的佛学研究有深刻的影响。本书包括的文章有:中国佛法兴衰沿革说略、佛教之初输入、印度佛教概观、佛陀时代原始佛教教理纲要、佛教与西域、又佛教与西域、中国印度之交通、印度佛教教理在中国之发展、翻译文学与佛典、佛典之翻译、读《导部宗轮论述记》、说《四阿含》、说《六足》、《发智》、说《大毗婆沙》、读《修行道地经》等,供读者阅读参考。

猜你喜欢的书

游叙弗伦

游叙弗伦

古希腊柏拉图(Platon,前427~前347)的早期著作。该书记叙了苏格拉底被雅典人指控不信国神、败坏青年,在待审过程中,巧遇宗教家游叙弗伦,切磋有关对神的虔敬与轻慢的问题,从而揭示出宗教敬神的秘密在于迎合、贿赂神,人神作交易。在论及对神虔敬与轻慢的性质时,苏格拉底认为,虔敬即做自己此刻所做之事,不虔敬即不做此刻自己所做之事;虔敬是神喜好之事,不虔敬则是相反。然而,神与神之好恶并非一致,因此,应该是凡神一致所好者为虔性,一致不悦者则为轻慢。但是,神之好恶仅是虔敬的属性,就本质而言,虔敬即是祈祷和献祭;祈祷是人向神索取物品,献祭则是把物品奉献给神以取悦于它,实际上是神与人之间的交易。神珍视的是赞美、崇拜、感谢的献祭。在这里,对虔敬的规定,由做正当之事、神所喜爱之事,进而转为祈祷和献祭,以此作交易,再转为神所珍爱的赞美、崇拜。如此层层分析,深入事物本质的方法,展示了最初的辩证分析法。是研究苏格拉底哲学思想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该书见严群的中译本《游叙弗伦·苏格拉底的申辩·克力同》,198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

河童

河童

短篇小说。作者[日本] 芥川龙之介。发表于1927年,是一部寓言体小说。作者以巧妙独特的构思,借一个精神病患者自述到所谓河童国旅行中的见闻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于遗传、家庭、恋爱、婚姻、政治、法律、新闻、宗教、艺术等等各个方面的看法。可以说这部小说在一定意义上是作者对于社会的总批评。作者还以戏谑、诙谐的语言展现了自己面临死亡的那种内心凄凉的景象以及对于人生厌恶、绝望的情绪,使作品流露一种阴郁的气氛和灰暗的色调,表现出作者晚期创作的倾向,颇具特色。

太上清静元洞真文玉字妙经

太上清静元洞真文玉字妙经

太上清净元洞真文玉字妙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出于南北朝隋唐道士之手。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此经由九段玉诀及一首韵文组成,其内容为解释「真文玉字」,即解释符文。书中仅存注解而无符文,注解文辞亦颇隐讳。大旨教人译读和书写符字之法。又教人呼念神仙魔鬼之名,以除凶灾。

猛回头

猛回头

陈天华著。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下半年写成。共四章,初刊于日本东京。文中以弹词手法,描述了外国欺凌中国之惨剧,以唤醒国民迷梦,提倡独立精神。针对“无奈我们的同胞沉迷不醒,依然歌舞太平,大家自私自利,全无一点团结力”,要求我四万万同胞,“除党见,同心同德”。强调“无论是为士、为农、为工、为商,都不可丝毫扰害,都要极力保护”。特别强调“讲公德,有条有纲”,认为公德是立国强身之本,“若是大家都讲公德,凡公共的事件,尽心去做,别人固然有益,你也是有益”,“我看外国人,没有一个不讲公德的,所以强盛的(得)很”。指出“若还不讲公德,只讲自私,不要他人来灭,恐怕自己也是要灭的。”提倡男女平等、改善妇女受奴役的地位,“兴女学,培植根本”。指出“那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谬说,真正害人得很”,认为中国女子没有知识,是根本坏了,因为“往往有大志的人,竟消磨于爱妻慈母,男子半生都在女子手里”。文中还从其他方面论述了爱国主义思想。收入《陈天华集》。

南疆逸史

南疆逸史

五十六卷。清温睿临撰。温睿临,字邻冀,一字令贻,号哂园,浙江乌程(今吴兴)辑里人,康熙己酉科(1705)举人。他博赅群书,谙熟历史,与万斯同(季野)交谊甚厚,在清廷开明史局时,温氏也正在北京,而万斯同实主其事,其间两人时相往复,多所讨论。就在万斯同的鼓励下,温氏撰写了这部反映南明三朝事迹的记传体史书。他在该书的凡例中说,记载南明史事的书籍,所见者有四十余种,“其间记载有详略,年月有先后,是非有异同,毁誉有彼此。取万子季野明末诸传及徐阁学《明季忠烈纪实》诸传,合而订之,正其讹缪,删其繁芜,补其所缺,撰其未备,以成是编”,因此,该书史料价值较高。此书在清代主要以钞本流传 (分为二十卷本和四十卷本),民国四年(1915)上海国光书局铅印了四十卷本,另外还有一个五十六卷本,中华书局在1959年铅印者即为此本。此本在内容上要比四十卷本多,为目前较为完备的版本。

华严经妄尽还源观疏钞补解

华严经妄尽还源观疏钞补解

简称《华严妄尽还源观疏钞补解》、《妄尽还源观疏钞补解》。佛典注疏。宋元丰二年(1079)净源述。一卷。依据澄观的《华严经疏》和《演义钞》,解释法藏的《华严还源观》,以便“补其遍善之功,成其具美之绩”。书中对《华严还源观》所讲的诸种观法及相关的名词、概念和命题等均作了解释,并进一步沟通《大乘起信论》与华严思想。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