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百年政治史
作者:李剑农
李剑农著。太平洋书店1930年出版。李氏又名剑生,号德生,湖南邵阳人。1913年赴英留学,1916年回国。致力于中国政治史和经济史的教学和研究。该书原名为《最近三十年中国政治史》。著者对1898—1928年间中国封建统治阶级和各系军阀之间政治斗争作了精辟的分析。1946年补写了1840—1937年的中国政治斗争,改为现名出版。后作者又删去《导言》和最后一章,并略加校改,1956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在该书中,著者认为西方近代正值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而中国则处于封闭落后之中,鸦片战争中国失败是必然的。而此后的政治变化,大致可分三个段落:第一阶段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这是外力侵入,新思想酝酿的时期;第二阶段从甲午维新运动到辛亥革命,这是革命势力进展,满清皇位颠覆的时代;第三阶段从民国成立到国民党由广东出师北伐,这是革命势力与满清残余的军阀势力斗争的时代。全书分析中肯,比较注意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的纷争角逐以及政治斗争的演变和分化,是这一领域较成功的著作。
章节列表
升序↑李剑农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书与你
毛姆著。毛姆是英国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生于巴黎,曾在法、英、德等国受教育,1929年起定居英国。创作丰富,题材多样。作品受法国自然主义影响,著名的有自传体小说《人类枷锁》,长篇小说《月亮和六便士》以及《圆圈》等剧本,也写了一些文艺评论。1961年,他获得英国皇家“文学勋位”。本书是一本以一般读者为对象的世界文学入门书。最初是作者受《星期六晚邮》杂志之邀,而写的3篇文章。后应读者要求改版发行。本书中文本即是据此译出,由花城出版社于1981年出版发行。毛姆是一位极擅长阅读欣赏文学书籍的人。他根据自己的经验,以简洁明快、十分老练的文笔,为读者解答面对浩如烟海的世界文学宝藏该如何进行造读的难题。在书的“序论”中,他写道:“我的目的只是为了给那些面对往昔著名作家的庞大遗产而不知所从的读者,开列一张书单,使任何人只要对这些精神财富有兴趣,就能愉快地欣赏阅读,并且从中获益。”全书由英国文学、欧德文学、美国文学三部分构成,介绍并评价了40多位名作家及文学作品。作者在评价这一连串的名作家与文学作品时,特别注意人性中种种矛盾与冲突,十分清楚地显露了这位小说家极具个性的文学观点。当然,作者所持的是西方的文学观念,本书只能供我们阅读世界文学名著时作参考。
楼居杂著
一卷。《野航诗稿》一卷。《野航文稿》一卷,《附录》一卷。明朱存理 (1444—1513)撰。朱存理,字性甫,号野航,长洲 (今江苏吴县)人。布衣终身,性好藏书,手自抄录,精致不苟。著有《旌孝录》。据文徵明作存理墓志称,称其著有《野航集》,不言卷数。朱存理自作《募刻诗疏》,称选得诗百首之外。沈周题其诗稿,虽止有百篇,但诸体皆备,但可知其集不过一卷。《千顷堂书目》载其 《野航渔歌》、《鹤岑集》二种,亦不言卷数。盖已久佚。是编为其族孙观潜所辑。惟《楼居杂著》一卷为当时原帙。凡题跋二十二篇,引一篇,逸事一篇,记二篇,尺牍二篇,募疏二篇。然编次杂乱无序,又以王鏊募造《野航疏》窜入其中,殊不可解。诗稿、文稿各一卷,则观潜采掇诸书而成。其中,诗稿仅十四首,其中一为佚句,一为联句,实只十二首。仍冠以杨循吉、祝允明二序。文稿亦仅十篇,而见于《吴都文粹续集》者十之有八。附录一卷,杂录朱存理逸事及诸家为朱存理所作诗文,后以观潜跋语为终。朱存理嗜古,精赏鉴。杂著中如:《题云林子诗后》、《跋席上腐谈》、《跋夷白斋稿》、《跋鸣鹤余音后》诸篇,皆足以考证诸书之始末。诗文则皆散佚之余,不足以尽见所长。然以仅存之诗文见之,其诗文多为抒写性灵、有感而作。故在成、弘之际,台阁体盛行之时,使人耳目一新。是集收入 《四库全书》,还附于 《天尺楼丛钞》。
曾国藩文集
全面展现曾国藩立德立功立言的巨著。
盘山语录
《盘山语录》是根据全真道盘山派创始人王志谨授徒答问的记录编辑而成的作品,它的语句活泼,思想圆通,其中所蕴涵的心性道德修养思想可谓是中国道教修养论中一朵绚丽多姿的奇葩。《盘山语录》心性道德修养论的提出是出于对个体身心健康的关注、对人的生命的终极关怀、使主体的道德追求与具体的真践实履相一致。这一修养论在以传统道家清静理论为宗的同时,兼融禅宗心性本净之说,故颇具道禅混融特色。它将“道法自然”作为立足点,使心性道融通为一体,认为修心即为炼性亦是合道。在宇宙本原“道”的统摄之下,王志谨更是将真性本心的纯真与至善的境界追求上升到天人合一命题下的中和之境。透过对“真”“善”“和”的境界追求体现道德修养理论的必要性。进而提出了内修与外行相融通,内外兼顾、功行双全的“泯邪存正”“切己反省”“境上炼心、”的道德修养方法,以图达到天道与人道相合的和谐之境。《盘山语录》的道德修养论是将对形而上的“道”的追求落实在形而下的各个层面,以解决现实的人生问题。
五色石
短篇小说集。清徐述夔撰。八卷。述夔原名赓雅,字孝文。作品自署笔炼阁主人、五色石主人,以寓愤世嫉俗之意。著有《一柱楼诗》、《小题诗》、《和陶诗》及小说《八洞天》、《快士传》等。《五色石》是清代白话短篇小说集,全称《笔练阁编述五色石》。全书8卷,包括8个小故事。
教条示龙场诸生
明代哲学家、伦理学家、教育家王守仁撰写的学规(“教条”即“学规”之意)。收入《王文成公全书》第26卷。该篇分别就立志、勤学、改过、责善四个方面提出了学习修养的具体要求。把立志放在学习、修养的首位,强调“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天下无可成之事”。有了大志还须勤学。“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笃志力行、勤学好问”,才能有所成就。勉励学生要勇于“改过从善”,认为虽为大贤也难免有过失,“故不贵无过而贵于能改过”。提倡师生之间、朋友之间要出于善良的愿望,直言相谏,相互“责善”,以求共同提高。“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那些“讦人之短,攻发人阴私,以沽直者,皆不可以言责善。”并且明确告诫学生,“诸生责善,当自我起。”王守仁的这些见解,不仅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就是在今天看来,仍有可取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