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剑农

- 姓名:李剑农
- 别名:剑龙,号德生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邵阳西乡滩头
- 出生日期:1880年6月10日
- 逝世日期:1963年12月14日
- 民族族群:
李剑农(1880年6月10日—1963年12月14日),历史学家、政论家。又名剑龙,号德生。湖南省邵阳西乡滩头(今属隆回县)人。解放后曾受聘为湖南军政委员会顾问,并担任过全国政协委员。先读村塾,后进邵阳县设书院,攻读经史古籍,学习科举制艺。1898年前后,受维新派影响,同情变法维新。1904年春入湖南中路师范史地科,专攻史学。1906年参加同盟会。1908年秋毕业,留中路师范任教,在学生中秘密传播革命思想。1910年春赴日留学,入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其间,曾与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章太炎有过接触,并参加同盟会的一些革命活动。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随即停学回国参加革命,曾为上海《国民报》编写了《武汉革命始末记》等文,为推进革命制造舆论。1912年任汉口《民国日报》新闻编辑。由于该报反对袁世凯,抨击军阀专横跋扈,报馆被封闭,人员被通缉,遂于1913年离国赴英留学,入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旁听,并作自由研究。对欧美政治理论、政治制度、政治历史和宪法史等,进行了广泛研究。1916年袁世凯倒台,始由英返国。他认为欲求得中国的富强,必先谋求国家的统一;而要实现国家的统一,应仿效英国实行联邦制的方法,在中国采取联省自治的方式。在这种憧憬的鼓舞下,他积极地制造舆论。为此,他担任了上海《中华新报》编辑员,又与友人联合创办政论刊物《太平洋》杂志,并自任编纂主任。其间,他写了大量政论文,宣传联省自治,鼓吹政治改良。1917年在《太平洋》杂志上发表的一论再论《民国统一问题》,及《时局罪言》、《地方制之终极目的》等文,是他从各个角度阐述联省自治主张的代表作。1919年8月至1922年冬,在受聘任汉口明德大学教授期间,继续鼓吹联省自治,又在《太平洋》杂志上发表了第三篇《民国统一问题》,以及其它政论文章。1920年前后,南北各派军阀混战,湖南军阀赵恒惕曾于1922年12月拉他担任湖南省务院长兼教育司长。后来他回顾这段往事,说这是“一生中最痛苦的一段”,“迩时设想殊属幼稚,想在军阀混战中联结邻省保持苟安局面,妄想以此挽救国家危亡,事实证明,纯属舍本逐末的书生之见。”1924年11月,因政见分歧离职。此后,不再坚持联省自治这一改良主义政治主张。他逐渐感到自己对中国社会历史了解不深,认为有重新研究中国政治历史的必要,并企图作一名超政治的学者。1925年与友人在长沙创办晨光大学,力图把学校办成超政治、超党派的世外桃园,但不到两年就停办了。1927年初离湘赴沪,担任太平洋书店编译主任,并以主要精力研究戊戌以来的中国政治史。1930年秋受聘武汉大学,讲授中国近代政治史课程,不久又任该校文法学院教授兼史学系主任。1938年日军侵入湖北,他回到湖南老家。乡居期间,为了纪念蔡锷,曾参加创办松坡中学于隆回桃花坪(解放后改称隆回一中),又发起编印松坡遗集,以及募资创办湖南三大图书馆之一的松坡图书馆。1940年夏至1945年冬,执教蓝田国立师范学院(后迁溆浦)。1946年曾借聘湖南大学。1947年以后,一直执教于武汉大学。1950年7月受聘为湖南军政委员会顾问,1954年担任全国政协委员。1963年病逝于武汉。
李剑农治学,能够提纲挈领,善于分析综合,重视自学,强调勤奋努力。他撰写的史书,既能博采各家之长,又有所创新,既有丰富的史料,又有条理清晰的精辟论述,深得国内外学者好评。主要著作有《最近三十年中国政治史》(1930年,太平洋书店出版;作者删去《导言》和最后一章,并略加校改,1965年由中华书局出版)、《政治学概论》(193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中国近百年政治史》(1942年,蓝田国立师范学院出版;1946年蓝田启明书店改印成线装本四册;194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平装本;1956年商务印书馆版被译成英文在美国出版。此后,又发行了印度版本和胡佛研究所的英文本)、《中国经济史稿》(1947年至1948年,武汉大学出版部分上下两册出版)、《先秦两汉经济史稿》(1957年,三联书店第一版,1962年中华书局重印)、《宋元明经济史稿》(1957年,三联书店出版)、《魏晋南北朝隋唐经济史稿》(1959年,三联书店第一版,1962年中华书局重印)、《明清史讲稿》(手稿,未刊行)。
李剑农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亚瑟·罗平智斗福尔摩斯
亚森·罗平的新对手竟然是福尔摩斯!向全法国警方挑衅的亚森·罗苹竟与全英国最出名的侦探狭路相逢。“当我对案件摸不着头脑时,就会怀疑是亚森·罗苹干的。”这位出名的英国警探如是说。当两位聪明人擦出火花时,就有好戏可看了。是谁偷走了装有中奖彩券的桃花心木小桌?是谁在巴黎市中心大玩隐形人游戏?是谁偷走了犹太灯及法国皇族的蓝宝石?且看怪盗如何调侃、捉弄全英最知名的大侦探福尔摩斯,并将其破案线索逐一击破……在这场扑朔迷离的角力赛中,谁又会是最后的赢家?
山神庙裴度还带
简名《裴度还带》。杂剧剧本。元关汉卿作。四折一楔子,末本。演述唐代宰相裴度的故事 结构:此剧在情节结构上主要由两条线索组成,一条是裴度个人的遭遇,这是主线。一条是韩琼英一家的遭遇,这是副线。这两条线被一条玉带连系在一起。韩琼英一家三口的性命系于一条玉带,玉带被裴度所拾,从而使四条人命系于一条玉带之上。裴度如果贪财不还玉带,四命皆亡,裴度还了玉带,四命皆存,这是对裴度品德的大考验。裴度毕竟是一个有古朴之风的君子,他在别人眇视他时“胸次高傲”,蔑视世情;拾到玉带时,惊恐万状,夜不能寐,手捧达旦,归还原主。韩琼英一家得救了,裴度个人命运也因其不欺心而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台湾纪事
本书分编二卷并四「附录」,吴子光撰。子光字芸阁,原籍广东嘉应州;清道光间,随父渡台谋生,因家于淡水。同治乙丑(四年),举于乡。尝受知于徐宗干,追随久之;应淡水同知陈培桂聘,与修「厅志」。由于一生遭际困厄,所著文集曰「一肚皮集」,以束坡自况。本书即选其中记台事之文,题曰「台湾纪事」。卷一有「纪诸山形胜」、「纪台中物产」、「台事纪略」、「纪台地怪异」、「记台地盂兰会」、「纪番社风俗」及一郑事纪略」等七篇,卷二有「淡水义渡记」、「岸社文祠学舍记」、「沪尾红毛楼记」、「竹堑建城后记」、「重建新埔街文昌祠记」、「游大隘诸山记」、「金广福大隘记」及「双峰草堂记」(一)、(二)等九篇。另选台人及寓台人士传状为「附录一」、评议台湾政事之论说与书札为「附录二」、「淡水厅志」拟稿为「附录三」、乃祖若父家传及其本人别传并「一肚皮集」自序为「附录四」。
四分戒本如释
《四分戒本如释》, 律学著述。明崇祯十六年(1643)弘赞撰。十二卷。系综合后秦佛陀耶舍译《四分律比丘戒本》及唐怀素集《四分比丘戒本》的注释书。书首有《叙语》、《凡例》和《科》。书后附作者自撰《二百五十戒摄颂》及《戒相篇聚图》。见载于《嘉兴藏·续藏》及日本《续藏经》。
付法藏因缘传
凡六卷。元魏吉迦夜、昙曜共译。又称付法藏因缘经、付法藏传、付法藏经、付法传。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册。乃叙述释尊入灭后,迦叶、阿难等二十三位印度祖师嫡嫡付法相传之事迹与传法世系。其最后一祖师子尊者,为罽宾国王弥罗掘杀害,付法遂至此断绝。古来天台宗、禅宗均重视本传,以此为付法相承之规准。智顗摩诃止观所述西天二十四祖即根据本书(加上旁系之摩田提),道原景德传灯录亦采用本书二十三祖之传承,另加上婆须蜜、婆舍斯多、不如密多、般若多罗、菩提达磨等五人,而成禅门付法西天二十八祖。然本传内容与阿育王传多所类似,似非由梵文翻译而来,或依口传,或参照该书而作。又宋代明教大师契嵩根据禅经与宝林传之说,谓本书乃昙曜之伪作,并另撰传法正宗记九卷、传法正宗定祖图一卷,重定西天之付法二十八祖,且宣称付法藏一书已可付之一炬。
大陀罗尼末法中一字心咒经
唐迦湿蜜罗国沙门宝思惟译
具画像法,护摩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