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进化史
作者:蔡和森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先驱者之一蔡和森的一部宣传阐释唯物史观的编译性著作。该书以摩尔根《古代社会》(当时尚无中译本)和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为蓝本(当时也无译本,仅有主要章节的中译文),联系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实际,分析了人类社会由野蛮进入文明的历史过程,考察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与发展,通过对人类社会各种政治经济关系之剖析,得出“资本主义社会必然崩溃、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必然成功”的结论。全书之首有“绪论”,即《有史以前人类演进之程序》;下分三篇,为《家庭之起源与进化》、《财产之起源与进化》、《国家之起源与进化》。蔡和森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因:一是生产、一是生殖。前者为一切生活手段的生产,如衣食住等目的及一切必要的工具;后者为人类自身的生产,简言之即传种。这两种生产的历史演进,一方面为劳动发达的程序;另一方面则为家族发达的程序。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的人类生活和社会组织,“莫不为这两种生产所规定所限制”。全书三个篇章都贯穿了这样一条明确而清晰的线索,即家庭、财产和国家的产生、发展都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他在书中还多次指出,各种社会意识形态,如宗教、伦理、法律、道德等都是由物质生产决定的。
蔡和森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尼采的沉重之思
《尼采的沉重之思》基于施特劳斯1967年在芝加哥大学开设的尼采讲座的授课记录稿,由杜兰大学哲学教授维克利编辑整理而成。施特劳斯一生共三次讲授尼采,本稿是第二次讲授,讨论了《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善恶的彼岸》与《道德的谱系》三个文本。 施特劳斯的这次讲课主题是尼采对自然问题和真理问题的思考,以及尼采试图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努力如何使得尼采思想矛盾重重。施特劳斯讨论这个问题的意图是思考哲学是否可能这个大问题。尼采的困境在于,试图在历史意识的基础上,重新找回自然,并为自然祝福。施特劳斯的讲述细致入微地呈现了尼采所思的沉重性,并告诫听众,尼采的思考至今仍有重大意义。中文版根据图书内容和主题重拟了标题,即《尼采的沉重之思》。 此外,施特劳斯于1962年专门讲授过《善恶的彼岸》,但仅留存下来两讲,附于《尼采的沉重之思》书末。
全体病源类纂
病理学著作。郑修诚(长沙人)编撰。1927年长沙明道中医学校讲义石印本。是书列述五脏六腑病、十二经及筋病、奇经八脉病、宗卫营气病、皮肉筋骨病,附六淫病。每病皆首列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之说,杂录《素问》、《灵枢》、《金匮》等书原文以续之。为习医者较佳读本。
本草正
药物学著作。2卷。明·张介宾撰于1624年。为《景岳全书》卷48-49。书中择常用药300种,仿《本草纲目》编述,分山草、隰草、芳草、蔓草、毒草、水石草、竹木、谷、果、荽、金石、禽兽、虫鱼、人等14部,次第介绍其别名、性味厚薄、阴阳主要功效与机理,临床运用范围、注意事项等。作者论药条理清晰,主论持平。相似药物功效比较、药物配伍等阐析甚明。尤擅用熟地,论其功治配伍、炮制等,见解超群。故于书中将人参、熟地、附子、大黄做为药之“四维”以扶阳救阴。
傅青主女科
中国妇科类著作。共4卷。明末清初医家傅山(1607~1684)所撰。约成书于17世纪,1827年始有初刊本。傅山字青主,号朱衣道人,又有真山、浊翁、石道人等别名。山西阳曲人。明亡之后,奉母隐居。博通经史诸子和佛道之学,兼工诗文、书画、金石,又精通医学。医学上传有《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傅氏幼科》等。《傅青主女科》又名《女科良方》、《女科全集》、《女科》、《傅氏女科》。本书上下两卷,末附《产后编》两卷,计分10门、77论、80证、83方,约5万字左右。上卷述带下、血崩、鬼胎、调经及种子; 下卷分妊娠、小产、难产、正产、产后诸门。
贤识录
明代文言轶事小说集。 一卷。明陆釴编。此书为抄摘他书中有关明洪武年间杂事的一部集子。材料来源以《余冬序录》(明何孟春撰)为主,此外还录自《野记》(明祝允明撰)、《客座新闻》(明沈周撰)、《草木子》 (明叶子奇撰)等书,所录的内容较集中于君道、人品等,尤以明太祖朱元璋轶事传闻为多。此书于明焦竑编的《国史经籍志》入制书类,于《钦定续通考》、《四库全书总目》入小说家类,存有《今献汇言》本、《续说郛》本,《丛书集成初编》本据《今献汇言》本影印。《四库全书总目》认为此书“援据既寡,事迹亦仅寥寥数则,不足以当‘贤识’之目”。
尚书说
七卷。宋黄度撰。度字文叔,号遂初,两浙路新昌(今属浙江省)人。南宋政治家、经学家。绍兴间进士,宁宗时为御史,尝劾韩侂胄误国,又劾内侍杨舜卿、陈源,又奏吴曦必反,有直名,累官礼部尚书、龙图阁学士,卒谥宣献,《宋史》有传。度研治经学,用力甚勤,晚年犹着述不辍,所着《尚书说》之外,尚有《诗说》、《周礼说》,已失传。度注《尚书》,主要依据孔安国传,孔传虽系伪作,然于诸家《书》说为最古,度据之作注,远胜他人臆说。该书注重考据,兼及义理,于《禹贡》山川地理,尤重实地考察。是书张金吾《藏书志》、瞿氏《藏书楼目录》均有旧抄本,旧抄本注用大字,其注意犹未尽者,则以双行小字附注于下,明吕光洵、康顺之校刊是书,始改注为小字,并尽删附注。《通志堂经解》及《四库全书》本所据即吕、唐校本。现存版本有明万历三年(1575)吕光洵刻本,明十一世孙天球校刊本,《通志堂经解》本(中多脱文缺字),黄氏家塾刻本(较通志堂本完善),清道光九年(1829)重刊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