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话通论
作者:袁珂章节列表
升序↑分论之部
- 一 世界的构成
- 二 造物主
- 三 盘古与盘瓠
- 四 女娲的功绩
- 五 婚姻之神的女娲
- 六 女娲与伏羲
- 七 天梯
- 八 伏羲与燧人
- 九 廪君与盐水女神
- 一◯ 填海、追日
- 一一 断首、触山
- 一二 归墟五神山
- 一三 发现药草的神农
- 一四 炎帝和他的后裔
- 一五 炎帝诸女
- 一六 黄帝和昆仑山
- 一七 视肉、离朱
- 一八 神国最高统治者
- 一九 黄炎之争
- 二◯ 炎帝与灶神
- 二一 战神蚩尤
- 二二 黄帝神话的仙话化
- 二三 黄帝制器
- 二四 蚕桑的神话
- 二五 牛郎织女
- 二六 牛女神话的近亲和旁支
- 二七 少昊鸟国
- 二八 少昊神话的西移
- 二九 颛顼“绝地天通”
- 三◯ 人神之间的颛顼
- 三一 疫神帝颛顼
- 三二 “《山海经》所有怪物”
- 三三 帝俊的出现
- 三四 创造发明者
- 三五 “使四鸟”
- 三六 帝俊、帝喾和舜
- 三七 始祖的诞生
- 三八 尧射日及其他
- 三九 沉湮的丹朱神话
- 四◯ 舜服野象
- 四一 “鸟工”“龙裳”
- 四二 舜的亲属
- 四三 羿射日除害
- 四四 “十日”始末
- 四五 羿“射河伯,妻雒嫔”
- 四六 河伯杂评
- 四七 嫦娥奔月
- 四八 西王母
- 四九 仙人不死
- 五◯ 逢蒙杀羿
- 五一 尧洪水
- 五二 神国的叛逆者
- 五三 禹承父业
- 五四 禹逐共工
- 五五 助禹治水的诸神
- 五六 无支祁
- 五七 涂山氏
- 五八 禹游历九州万国
- 五九 大人国和小人国
- 六◯ 长寿国
- 六一 异形国和异禀国
- 六二 神性英雄的堕落
- 六三 益与启的斗争
- 六四 有穷后羿
- 六五 孔甲畜龙
- 六六 空桑中的婴儿
- 六七 成汤伐夏
- 六八 桀与妺喜
- 六九 傅说星
- 七◯ 羑里之囚
- 七一 太公遇文王
- 七二 武王伐纣
- 七三 纣与妲己
- 七四 穆王西游
- 七五 徐偃王
- 七六 “檿弧箕服”
- 七七 苌弘之死
- 七八 仙人王子乔
- 七九 老子与关令尹喜
- 八◯ 眉间尺
- 八一 韩朋鸟
- 八二 鲁班的传说
- 八三 秦始皇
- 八四 蜀开国者
- 八五 杜宇与鳖灵
- 八六 五丁开路
- 八七 李冰斗江神
- 参考书目
袁珂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龙门秘旨
署名长春真人丘处机著,有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高仁峒刊本行世。高仁峒谓《龙门秘旨》词赋“系由《道藏》辑录而成”。 清末名士郑观应在《龙门秘旨序》中称:“兹得北派《龙门秘旨》一书,七章中惟《小周天火候口诀》最真,字斟句酌,直泄天机。其余六章,如《炼气化神》为十月怀胎内事,《炼神还虚》为三年乳哺中事,《炼虚合道》为九年面壁内事,篇中次序不合,且文词亦不简净,恐非邱祖所作,是后人托名耳。然其半隐修炼真诀,世所罕见,均宜珍重。” 观之诸词赋,所述丹法口诀,确与龙门派伍柳一系丹法若合符节,故为北派丹诀之真传不谬也。诚如高氏所谓:“长春祖师秘传丹诀七章,括尽金丹大旨,正如皓月当空,山河影都归笼罩,洵道门心法也。”“七章广大,精微包埽一切,无义不搜,无美不备,直与天机密合、造化同游。自入手以迄成功,层次井然,若网在纲,有条不紊,洵性命之全功、天仙之正法眼藏也。”“果能猛勇精进,黾勉不懈,将功行愈进愈上,出神入化不难矣。” 光绪年间方内散人非常推崇《小周天火候口诀歌》,称“此歌字字口诀,……周天火候,已泄十之五六,内尚有文武火候、爻铢斤两、沐浴闰余细微,未敢轻于泄露,特念后人访师艰苦,俾知刻漏上应周天,丹诀确有秘传,学者熟读精思,再求明师指点,不难打破此关矣。” 本篇以1902年郑观应交付上海翼化善堂重刊本为底本整理。
无上大乘要诀妙经
《无上大乘要诀妙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出于隋唐。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经文乃元始天尊授太上道君。称三界为火宅,众生不悟,故有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富人施舍财宝,虽功德无量,亦属小乘之法。唯有灵宝经为众经至尊,是无上大乘要诀至法。世人奉受或闻听此经,有种种功德,若毁谤不信此经,则有种种祸害。此书疑系灵宝派道士所作。
帝王纪年纂要
一卷。元察罕撰,明黄谏补。察罕,元西域板勒纥人。博览强记,精通诸国语言。官至商议中书省事。尝译《贞观政要》、《帝范》为蒙文,并节译蒙文《脱必赤颜》为《圣武开天记》、《太宗平金始末》等。著有《历代帝王纪年纂要》。察罕鉴于以往诸家所编帝王纪年,沿袭舛讹,莫相统一,乃以邵雍《皇极经世》为准,取诸家记载集正之,自太皞以下诸帝王,各载其在位年数,而略述兴废大旨于每代之前。书成于皇庆元年 (1312)。至明景泰中,黄谏为之续辑,改原本下限延琇五年 (1318)为下至洪武元年 (1368),并补入元代诸帝纪年。但该书太过简略。有《四库全书》本,《金声玉振集》 本。
读礼通考
一百二十卷,清徐乾学著。此书积十余年,三易其稿。始撰于康熙十六年(1677)。二十九年续加订定。得阎若璩、万斯同、胡渭等协助,三易其稿而成。著者去世二年后,于康熙三十五年刊行。于《仪记》的《丧服》、《士丧》、《既夕》、《士虞》等篇及《大戴礼》、《小戴礼》,兼取众说,剖析其义。于历代典制,则一本正史,参以《通典》及《开元礼》、《政和礼》、《新仪》诸书。全书立八大纲:(1)丧期;(2)丧服;(3)丧仪节;(4)葬考;(5)丧具;(6)变礼;(7)丧制;(8)庙制。《丧期》各代有异同的,则列表以明之;《丧服》、《丧仪节》、《丧具》则有图,缕析条分,颇为详备。其书博而有要,超迈前儒, 自古以来言丧礼最完备之书。其后秦惠田《五礼通考》,即因其义例而成之。
王度记
相传为战国时期齐国人淳于髡著。它的内容主要是礼节制度方面的规范。它规定了天子、诸侯、大夫、士、庶人的享用、婚娶、祭祀等制度,规定了公、侯、伯、子、男的五等爵制度,以及大夫在致仕和放逐时的待遇等(参见顾颉刚:《周公制礼的传说和〈周官〉一书的出现》,中华书局《文史》第六辑)。从这些内容来看,《王度记》的内容和《礼记·王制》相似,是根据儒家的礼制制定出来的各种等级制度。这说明淳于髡具有儒家礼的思想。现只存十几则佚文。收于《汉魏遗书钞》。
三自性论
大乘瑜伽行派论书。印度·世亲菩萨造,全论共三十八个颂。民国三十八年,由刘孝兰于重庆依藏文译本译出。现收于《大藏经补编》第九册。 所谓三自性,即遍计所执自性、依他起自性、圆成实自性。此三自性为无著、世亲学系的总枢纽。本论对三自性的各别性质、相互关系、悟入的次第、方法和利益等问题,均较集中和较具体地作了说明。《三自性论》贯彻了‘唯识’为立场、‘辩证’为方法的特点。 本论另有金克木依梵文原本及二种藏文译本译出的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