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原理
作者:张荫麟猜你喜欢的书
敦煌
本文坛巨匠、芥川龙之介奖得主——井上靖代表作之一,荣获每日艺术大奖,无数读者从《敦煌》的故事中惊奇地注目中国西部,更有大批游人拿着井上靖的西域小说,走上去往敦煌的漫长征程。作家对人生对历史寄予了独特思考,对中国史传文学的叙事模式亦有秉承和借鉴。在涉及这种题材时严谨的治学态度亦深得史学家称道。
定宇集
元代诗文别集。16卷,别集1卷。陈栎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主要版本有清康熙年间陈嘉基刻本。卷首有陈栎年表。卷1—2为序,卷3为跋,卷4为考、辨、论,卷5—6为说,卷7为问答,卷8为随录,卷9为传、行状、墓志、墓表,卷10为书,卷11为启、疏、文,卷12为记、铭、赞、赋,卷13为试文、讲义,卷14为考评、祭文、祝文,卷15为陈氏谱略,卷16为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排律、七言律诗、七言绝句、词。别集1卷,收入陈栎佚作21篇。卷末附录有元统二年(1334)汪炎昶撰《定宇先生行状》、揭傒斯撰《定宇先生墓志铭》等有关陈栎生平的资料。陈栎的诗文以平实质朴为特点,比较缺乏文彩。顾嗣立曾引陈栎的警句“先苦半生真食蓼,回甘晚景异尝茶”;“笑渠柱笏看山色,容我扶筇听水声”。并说这类好句“亦殊不多见”。但这些诗句都相当浅显直露。他的词几乎全是应酬之作。
五经算术
对《尚书》、《周易》、《诗经》、《周礼》、《礼记》、《左传》、《论语》、《汉书》等古代典籍中一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的注释集。二卷。北周甄鸾撰。成书年代不详。东汉时期为儒家经籍作注的人,如马融、郑玄等,都兼通数学,在其注解中使用了一些为一般读书人难以了解的数学知识。《五经算术》对这些内容详加注解,对当时及后世研究经学的人均有所裨益。
三略
中国古代著名兵书,《武经七书》之一。亦称《黄石公记》、《黄石公三略》。相传其源出于姜太公姜尚,经黄石公推演并授给张良,故旧题黄石公撰;《隋书·经籍志》称“下邳神人撰”,均不可考。约为秦汉之间的作品。所谓《三略》,意为上、中、下三卷韬略,共3800余字。今存有《续古逸丛书》影宋本及明、清《武经七书》本等。《三略》是一部从政治与军事关系上论述战胜攻取的兵书。“上略设礼赏,别奸雄,著成败。中略差德行,审权变。下略陈道德,察安危,明贼贤之咎。”在政治上,它强调以“道”、“德”、“仁”、“义”、“礼”治国,要求明君得人心,选贤才,“赏禄有功,通志于众”。在军事上,它认为从事战争要从保民的目的出发,“扶天下之危”,“除天下之忧”,“救天下之祸”,“以义 除不义”。它还认为:“将者,国之命也。”要求将帅“必与士卒同滋味而共安危”,“以身先人”,重赏将士,严明号令,确保机密,等等。尤为可贵的是,《三略》对将帅、士兵和民众的各自作用作了中肯的论述,指出“统军持势者,将也;制胜破敌者,众也”,“庶民者,国之本”,“以弱胜强者,民也”。《三略》上中两卷是对前人兵法《军谶》、《军势》的征引与发挥,下卷则是作者自己的论述。该书为历代兵家所重视,对后世影响颇大。
望云集
五卷。明郭奎撰。郭奎,字子章,安徽巢县人,生卒年不详,郭奎早从元余阙学,慷慨有志节。朱文正开大都督府于南昌,尝参其军事。后文正得罪,郭奎亦因诛。著有《望云集》,共五卷。此集所载具为郭奎之诗。四库全书总目评曰“郭奎当干戈扰攘之际,仗剑从军,备尝险阻,苍凉激楚,一发于诗。五言古体,原本汉、魏,颇得遗意。七言古体,时近李白。五言律体,纯为唐调。七言律体,稍杂宋音。绝句则在唐、宋之间。”元末明初,可云挺出。赵汸、宋濂皆为之《序》,对其推崇倍至。五卷之末,附短札三篇。嘉靖十年(1531)吴廷翰重刻此集,称集中有五言古诗三十七首,词歌曲十三首,五、七言律诗一百零九首,排律杂诗四十四首,不言有文。可能是后人得其手稿附入的。集中《送陈克明归茶陵诗》,瑚琏字押入平韵,盖古人三声之法。古诗《上山采蘼芜》,以素余故同押。刘琨《赠卢谌诗》,以璆、叟同押。盖即其例,非落韵。有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王艮尺牍
明朝经济思想家, 泰州学派的创立人王艮的书信。尺牍,指古人用于书写的长一尺的书简;信札,书信;文辞或者墨迹,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