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中馈录
作者:佚名猜你喜欢的书
比哀兰特
《比哀兰特》最初于一八四〇年一月十一日至二十七日在《世纪报》上连载,共分九章,同年六月由苏弗兰书屋发行单行本,改分十章。一八四三年收入菲讷版《人间喜剧》第五卷,属“外省生活场景”中《独身者故事》的第一篇,从这一版开始,取消了分章和标题。这是一首情调凄凉的诗篇,描写一个健康活泼、天真可爱的少女,在两个自私、冷酷的独身亲戚的折磨下,身心受尽摧残而死。围绕这一惨剧,作者巧妙地展示了外省资产阶级社会争权夺利的斗争。一帮无耻之徒出于向上爬的野心而勾心斗角,小姑娘不过是他们明争暗斗中的牺牲品,而那些仿佛为她仗义执言的达官贵人,也仅仅是想利用这一事件打倒自己的政敌。最后,有权势者利用法律程序,居然使一场人命官司不了了之。作者在这里,又一次证明了人间法律的虚妄和不公。
蟫史
清代长篇小说。20回。原署为“磊砢山房原本”,一般认为是乾隆年间的名士屠绅所写。本书叙述桑蠋生受到指挥甘鼎的礼遇,并于掘井时得到三箧书。甘鼎和桑蠋生将其藏于秘室,时时从其中受到启示,获益极大。此后,桑、甘二人击破起事者邝天龙(广州王),又救凉州之围,招降白苗,与黄苗、红苗大战获胜,攻入交址,生擒交址王,无往而不胜,最终功成身退,桑蠋生还归福建,甘鼎弃官而去。本书是不多见的长篇文言小说,内容多涉怪异,而且出现了西洋人。就其情节与结构而言,可以归入神魔幻化类作品。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一书中批评《蟫史》的文风:“特缘勉造硬语,力拟古书,成诘屈之文,遂得掩凡近之意。”不仅文字生硬,而且场景变换过快,往往使其头绪纷乱,难以卒读。正如鲁迅所说:“《蟫史》神态,仿佛甚奇,然探其本根,则实未离于神魔小说。”本书最早的刊本有嘉庆五年(1800)刻本,卷首是嘉庆五年小亭道人及杜陵男子的两篇序。
独异志
唐代轶事小说集。 李冗(又作李亢、李元、李冘)撰。原书十卷,现存三卷。 内容为从上古三皇五帝至隋唐时期的各种志人志怪故事,题材十分广泛。有志怪荒诞内容,也有揭露社会现实内容,赞颂女子才识品德内容等。成书约当唐宣宗至僖宗乾符元年间(846—874)。收志人志怪故事四百二十七则。从古至今,凡神仙鬼怪人间事,一并摭录。
心经白话解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 《心经》言简意赅,能背诵的人不少,能了义的人却难得。 读诵《心经》,唯求明心见性,此亦儒家格物、致知、正心、修身之意。能明心,能正心,不在言,而在于行。 知亦难,行亦难,全不知不能行,不深行无真知。欲了《心经》真实义,唯其在行乎! 欲得明心见性,先要修心养性。佛是大圣人。大圣人教人们通过修养达到明心见性,大圣人的教化,便是佛教。 如果你好好修学《心经》,你会惊奇地发现,人们长夜求索的光明,就在自己心中。正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如实论
全一卷。陈·真谛译。全称如实论反质难品。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本书系以因明论式反驳外道论师之质难,并论证自家所说之如实。计分无道理难品、道理难品、堕负处品等三品。关于本书作者,高丽本不署撰号,诸经录亦缺撰者之名,惟宋、元、明三本题为世亲所造。
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
二卷,唐菩提流支译。大宝积经第三十五善德天子会之别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