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中理学渊源考

作者:李清馥
闽中理学渊源考

九十二卷。清李清馥撰。《闽中理学渊源考》即记述从杨时至明末闽中理学的发展情况及代表人物。书名原为《闽中师友渊源考》,序文、凡列皆称旧名。体例先分别流派,凡某派传几人,某人为某派,一一考寻,如昭穆谱谍。其中家学相承或友而不师者,亦予并列,以明其学由来。每人一小传,传末各注所据书目,并以语录、文集中有关论学之语摘录于后,考证颇为详核。而对于败名堕节,贻玷门墙者,则削除不载。其人或良莠参半,则弃短录长。有 《四库全书》本、《爱日精庐丛书》本等。

章节列表

升序↑

李清馥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勿药元诠

勿药元诠

清·汪昂撰于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1卷。该书主要论述导引、气功、摄养等防病健身方法,及某些常见病的预防、饮食起居诸方面应当注意的问题。内设“色欲伤”1篇,专论房室太过所致的损伤。指出:“男子二八而天癸至,女人二七而天癸至,交合太早,斫丧天元,乃夭之由,男子八八而天癸绝,女人七七而天癸绝,精血不生。入房不禁,是自促其寿算。人身之血,百骸贯通,及欲事作,撮一身之血,至于命门,化精以泄。夫精者,神倚之如鱼得水,气倚之如雾覆渊,不知节啬,则百脉枯槁。交接无度,必损肾元,外虽不涉,精已离宫,定有真精数点随阳之痿而溢出,如火之有烟焰,岂能复返于薪哉!”指出了早婚有害;房事不节、损肾折寿;离宫之精,去而不返,还精补脑,当为妄说。此观点与万全观点基本一致。有198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颐身集》铅印本。

翠虚篇

翠虚篇

宋陈楠撰。道教经书。一卷。《修真十书》卷十七所收题泥丸先生陈朴传。陈楠为“南五祖”之一,人号陈泥丸,字南木,号翠虚,以其为书名。内容有《紫庭经》、《丹基归一论》、《罗浮翠虚吟》、《金丹诗诀》等四篇,另附词三首。论内丹之法。《修真十书》所载《翠虚篇》收《九转金丹秘诀》,谓一转降丹,二转交媾,三转养阳,四转养阴,五转换骨,六转换肉,七转换五脏六腑,八转育火,九转飞升。每转所载金丹秘诀之后有注解。为研究道教内丹学的文献材料。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

冰山上的来客

冰山上的来客

当代电影剧本。白辛著。群众出版社1963年3月第1版。剧本描写边防战士与潜入国境的敌特的斗争故事。1951年盛夏,在帕米尔高原边境线附近,塔吉克青年阿不力孜的迎亲队伍已经回来,一场别致的婚礼正待举行,解放军边防战士飞马前来报告排长:尼牙孜大婶不明去向,傻姑娘朵丝侬莎阿汗昏死了过去。一场婚礼就这样被搅散了。据现场分析,尼牙孜大婶是被大熊拖进黑熏沟去了,傻姑娘也是这么说。傻姑娘对阿不力孜的婚事特别不满,不仅当着新娘疯话连篇,还有投河自杀之举,因为她不是尼牙孜的亲骨肉,她是维族姑娘,也爱着阿不力孜。恰好与迎亲队伍同来的新战士司马宜·阿不都力密提是“傻姑娘”的同乡,且幼年时订过婚,此时相见而不能相认。原来,朵丝侬莎阿汗的父亲从事革命活动,被伪县长江得拉枪杀,掳走了他的女儿。解放前夕,江得拉逃跑时带走了朵丝侬莎阿汗,却把姨太太巴里古儿留下作内线,被尼牙孜收养为女。眼下,江得拉正跟着他的披着宗教外衣的主子赛密尔·格阿德纳在冰山那边,企图通过哨卡混进来煽动暴乱。而真正的朵丝侬莎阿汗,却成了跟随着他们的神秘的蒙面女郎。边防军排长从尼牙孜一家的复杂关系中看到了一点蛛丝马迹,在上级的指示下,严密地监视着黑熏沟。排长还向新娘子布置任务,监视着“傻姑娘”的行动。“傻姑娘”与伪装人熊的敌特的联络信号都被边防部队掌握了。赛密尔在行动前,准备杀害朵丝侬莎阿汗,她却被善良的哈萨克牧民救出,回到了祖国怀抱。经过试探,排长确认她是真朵丝侬莎阿汗。她与司马宜相认,倾诉这多年的苦楚。排长又召来“傻姑娘”,让她们两人相认。“傻姑娘”见事已暴露,刺伤尼亚孜,策马逃走,被边防战士逮住。又以朵丝侬莎阿汗冒充“傻姑娘”,与敌特联络,诱骗他们行动,敌特越过冰山时,被边防部队一网打尽。从此尼牙孜一家四喜临门,重新举行了隆重的婚礼。

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四库本]

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四库本]

十二卷。乾隆四十一年(1776)奉敕撰。记载明末抗清殉节志士以及死于明末农民战争和明成祖朱棣篡位时殉难者之事迹。共分三类:凡生前事迹卓著,可传之后世,而又取义成仁者,各予以专谥,共33人;生前事迹平平,而慷慨就义者,则予以通谥,其中谥忠烈者124人,谥忠节者122人,谥烈愍者377人,谥节愍者882人;至于微官末秩、贫贱书生百姓以及山樵市隐、姓名无征者,不能一一议谥,并祀于所在忠义祠,共2 249人。而生前名声不佳,即使一时殉节者,如杨维垣等曾失身于阉党等,则不予收录。收录人物事迹以《明史》为主,参以《大清一统志》及各省通志诸书,谥号者多有小传,祀于忠义祠者多列名而已。有《四库全书》本,清嘉庆二年(1797)谢启昆刻本,清傅以礼批校(现藏南开大学图书馆)等。此本为四库本,本站也有标点本,可以搜索查找!

春秋左传译文

春秋左传译文

亦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我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史,儒家经典《春秋》三传之一。《汉书·艺文志》著录为左氏传 “三十卷” ,班固注作者曰“左丘明,鲁太史” 。两汉魏晋学者均无异辞,唐赵匡始疑《左传》非左丘明作。宋元以来疑难者相继而起,争论不休,迄今无定论。《左传》解经,以记载史事为主,用大量可靠史料来补充、说明、订正《春秋》,也有说明“书法”者。所记史实延及鲁悼公十四年,比 《春秋》多二十七年,由于《左传》不以空言论道,故有若干条“无经之传” ,或有经无传,从而不同于《公羊传》、《榖梁传》的体例,成为与《春秋》平行记载春秋时代鲁史的一部编年史,史料价值高于公羊、榖梁二传。叙史详密而周备,兼包政治、军事、经济、外交及社会各个方面,自然天象、医学、音乐等等亦有丰富记载,是我国第一部独立的史学著作。行文简练、活泼流畅,特别长于叙事和描写人物。在经学、史学、文学各个方面都有很高价值。此为左传原文译文。

双论

双论

音译《那摩迦》。南传佛教论典。为南传上座部根本七论之一。“双论”,是说本论由十双相对的问答组成,故名。全论共十品:第一根本品,为总纲;第二蕴品,说三科中的五蕴;第三处品,谈三科中的十二处;第四界品,阐述三科中的十八界;第五谛品,阐述苦、集、灭、道四谛;第六行品,述宗教实践;第七随眠品,讲禅定心理变化;第八心品,叙心识活动;第九法品,概述诸法的性质;第十根品,谈眼、耳、鼻、舌、身、意等诸根。论中先列举问题,再提出各种相关的事情;接着逐一进行解答,将此问题进一步展开;最后阐明作者的看法,并对各问题给予确切的定义。这种回答的方法和步骤被称为“施设”(内分总说和义释)、“转分”和“遍知”三法。全论旨在说明诸法之间的相互关系。十品中除第一品和第八品无转分、遍知二法,其他各品皆使用三法。本论在南传七论中排在第六,位于《论事》之前。从章节安排来看,此书有的内容比较特别,如第七品中分为随增、有随眠、断、遍知、已断、生、界七种,分类独特,不同于一般教理上的分类方法。公元5世纪南传上座部佛教著名论师觉音曾对此论作过注释,近代英国学者里斯·戴维夫人(Mrs.Rhys Davids)曾刊行过转写为罗马字母的巴利文本。日本渡边昭宏则将其译为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