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武则天外史
武则天外史二集二十八回 存题“不奇生著”。二集,各有图四幅,无评。正文半叶十三行,行三十二字。无书坊与刊行年代。清代白话长篇历史演义小说,演武则天事,未见。黄摩西《小说小话》谓: “颇有依据,笔亦姚冶,可与《隋炀艳史》相匹,非《浓情快史》、 《如意君传》、 《狄公案》等所能望其项背也。”作者不详。所提《浓情快史》为清代作品,此书可能亦出于清代。
麓堂诗话
一名《怀麓堂诗话》。诗论。明李东阳(1447—1516)撰。一卷。东阳有《怀麓堂集》已著录。此编论诗,推重盛唐,极赞李白、杜甫。理论上反对“句句字字,摹仿而不敢失”的泥古之风,实则已开“前七子”摹拟之论。强调诗人有“真情实意”,注重诗之法度、格调,艺术上有独创精神。东阳论诗,强调“诗与文不同体”,不能“以文为诗”,或“以诗为文”。他批评当时“以文章自命”的人,一写到诗,就不成其为诗,离诗的要求“毫厘千里”,并“终其身而不悟”。他重视诗的法度音调,认为“诗在六经中别是一教,盖六艺中之乐也.
庄子天下篇述义
马叙伦著,上海龙门联合书局1958年出版,7.3万字。该书是对《庄子·天下篇》的解释,也兼及文字的注释。在述义和注解两方面,作家列举自汉以来各家的意见,加以考订和研究,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全书由序言、述义本文、庄子年表序、庄子年表、后记几部分组成。书中认为,《庄子》三十三篇中,只有内七篇确为庄子所著,在杂篇中只有《天下篇》最有可能是庄子本人所作。《天下篇》作为一个时代的学术总结,也只有精通整个时代学术的大手笔才能胜任。马叙伦更认为《天下篇》作为《庄子》的自序,实在是天衣无缝了。
三礼图集注
二十卷。宋聂崇义(生卒年不详)撰。崇义为河南洛阳人。学三礼,精礼学、五代汉乾祜中,官至国子《礼记》博士,曾校定《公羊春秋》,后周显德中,迁为国子司业兼太常博士。是编以唐张镒等六家所撰为底本,相互考稽,辨正是非,总成一帙,成于建隆三年(962)。宋初表上于朝,太祖命尹拙、窦仪订正后颁行。三《礼》即《周礼》、《仪礼》、《礼记》,其中所述古制、前儒曾绘图以阐明之,疑为东汉侍中阮湛首创,其后郊法者代无乏人。崇义继承此法,书中亦就三《礼》古制,诸如宫室、宗庙、东服等之名数清式绘之以图以明义。然书中绘图与郑注之说相悖,故后儒时有相讥者。综观是书,都汇集诸家,秉承旧法,所绘之图亦非尽为杜撰,于礼制研究颇有可资之处。尤其综合六本衍出一家之学、成为“礼图”学派之宗。有《通志堂经解本》、清人钱曾影宋钞本。
摩诃止观科节
摩诃止观科节,一卷,唐法藏撰(总目录佚名),日本禅叡题记。
历朝释氏资鉴
简称《释氏资鉴》。佛教史书。元至元十二年(1275)熙仲编集。十二卷。编年体。所述佛教史迹,上自周昭王二十三年释迦牟尼降生,下至元世祖至元初年(1264),共二千余年。所引资料,宋以前多采自宋本觉《释氏通鉴》等,宋、元部分多采自笔记杂撰。本书以“明佛祖之垂慈,彰王臣之皈仰”为要旨,故记载有关历代王臣皈仰佛教之事很多(包括王臣与禅僧的对答“唱酬”)。本书见载于日本《续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