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
作者:陈寅恪
论文。今人陈寅恪著。本篇前半部分略论魏晋两朝清谈之发展演变,后半部分由两晋、南北朝世奉天师道之士大夫对于儒学及佛教之不同态度,论及陶渊明之思想。著者认为,魏末与西晋即清谈之前期,老庄“自然”与周孔“名教”之异同为当时清谈主旨所在,清谈与政治关系极为密切。东晋一朝为清谈后期,清谈只是士大夫口中或纸上的玄言,已完全失去政治上的实际性质,演变为名士身份的装饰品。认为陶渊明终生保持陶氏世传之天师道信仰,虽服膺儒学,却绝不受佛教影响。究其原因,乃在于他能自创一新自然说,自有其安身立命之所。其新自然说既是承袭魏晋清谈演变而来,又是依据其家世信仰道教之旧自然说而加以创改。它虽主张“自然”而反对“名教”,但其非“名教”之意,仅限于不与当时政治势力合作,而不似阮籍、刘伶等人之佯狂任诞;亦不似旧自然说过于看重有形的生命,唯求融合精神于运化之中,与大自然合为一体。渊明之思想,实为“外儒内道”。在此以前,历代论陶者,多着眼于文学的批评,而较少侧重于其思想的探讨。本篇就魏晋时代之学术思潮的广度作探讨,从清谈内容的演变与陶氏家传之信仰立论,成一家之言,别开生面。但著者把渊明之思想归结为“外儒内道”,并誉之为中古时代之大思想家,有的学者对此持
章节列表
升序↑猜你喜欢的书
扶箕迷信底研究
许地山著。民俗研究。商务印书馆1947年版。这是一部研究中国扶箕(即占卜)的书。占卜是拟科学的一门。这种原始民族推知未来的手段在中国古代社会依旧存在,作者从历代的古代典籍、文人笔记中列出130个故事加以说明。例如在撰写第一章《扶箕的起源》时,援引了现存最古的记载刘敬叔《异苑》卷5说:“世有紫姑神,古人相传云是人家妾,为大妇所嫉,每以秽事相次役,正月十五日感激而死。故世人以其日作其形,夜于厕间或猪栏边迎文,祝曰:‘子胥不在,曹姑亦归。小姑可出戏。’捉者觉重,便是神来,奠设酒果,亦觉貌辉辉有色,即跳躞不住。能占众事,卜未来蚕桑,又善射钩……”中国扶箕之内容非常之丰富,据本书载有卜农事、卜祸福、卜疾病、卜功名等内容。而箕辞的方式又有遣兴、唱和、猜谜、对对等多种。书中谈到对对时,援引《坚瓠首集》卷2云;“唐伯虎召乩仙,令对‘雪消狮子瘦’。乩即书曰:‘月满兔儿肥’。又令对‘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乩又书曰:‘五溪蛮洞,经过中洞两溪中’。”在搜集大量材料的基础上,作者研究探讨了扶箕普遍存在的心理根源。作者破除了扶箕为鬼神所指使的迷信,指出:“箕动是心灵能力活动的现象,心灵能力可使人类的感觉器官与运动筋肉所不能感到与不能做到的感得到与做得到。”“扶箕是观念力与灵感活动的现象,有感当然有应。感应的表现就是箕示。”作者在辑录大量的材料的基础上所分析得出的结论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种芝草法
述以金石草木药理入土中,浇水灌洒施油复药,有芝生成,教人依法采服。芝凡五色,合五行。
易纬是类谋
旧题东汉郑玄注。一卷。《四库全书》本。又称《是类谋》,一作《筮类谋》。为《易纬八种》之一。其书久佚,此本乃辑自《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列此书于“经部易类附录”,《提要》指出:“案《是类谋》,一作《筮类谋》。马氏《经籍考》:一卷,郑康成注。其书通以韵语缀辑成文,古质错综,别为一体。《艺文类聚》、《太平御览》诸书引其文颇多,与此本参校并合。盖视诸纬略称完备。其间多言禨祥推验,并及姓辅名号,与《乾凿度》所引《易历》者义相发明。而《隋书·律历志》载周太史上士马显所上表,亦有‘玉羊金鸡’之语。则此书固隋以前言术数者所必及也。”
案中冤案
咱们中国,有这么两句格言,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两句话中,所含的意义,就是言其人要作了恶事,纵然一时侥幸,能够逃出法网,但是叶落归根,依然逃不出天网去。所谓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少不得默默中有个道理,总会有报应临头的那一天。著写这一部书,是清季一件实事,文献可证,档案俱在,绝不等于向壁虚造。不过小说家言,照例是要多方穿插,加意渲染,好使阅者诸君,能怡心悦目。好在善读书人,自能以意逆志,观其会通,当然不去刻舟求剑的。上面写的一段话,姑且作个小引,以下便不事枝蔓,归到本文。
楚昭公疏者下船
元杂剧剧本。一作《楚昭王疏者下船》;简名《楚昭公》或《疏者下船》。郑廷玉撰。末本。叙春秋时吴王阖庐所藏湛庐宝剑,飞入楚国,屡索不与。遂命伍员、孙武攻楚。楚兵败,楚昭公与弟芈旋及夫人、儿子出奔。过江时,仅有一小船。因后有追兵,4人尽载而渡。船至中流,狂风骤起,波涛汹涌,船中进水,不堪重载。艄公让“不着亲的,快请一个下水去,才救得一船人性命。”即所谓“疏者下船。”芈旋认为自己疏,便要下水,为楚昭公所阻。夫人认为自己是别姓,乃是疏者,即主动投水。船仍不负载,还须下去一人。芈旋再次请死,又被昭公拦阻。儿子认为自己不亲,投水死。船济岸后,兄弟各投他国。后来申包胥从秦国请来救兵,得复楚国,兄弟相见。夫人及儿子均由龙王救起,合家团聚。此剧重在宣扬封建道德的“友悌”观念,再辅之以子孝妻贤的说教,由此才能感动上帝,差龙王救护昭公妻儿。本事出《左传》及《国语》,但所演关目不尽实据典籍。现存主要版本有《元刊古今杂剧三十种》本,脉望馆钞校本,《元曲选》本。
是法非法经
一卷,后汉安世高译。说恃善生慢,反为非法。是中阿含真人经之别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