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说

作者:刘师培
文说

刘师培著。这是“隐法《雕龙》”而写的。全文除“序”外,分《析字》、《记事》、《和声》、《耀采》、《宗骚》等篇。作者认为:“皇古学术, 溯源史官,记动记言、实惟史职;是记事之文,起原至古。”记事之文应重事实,“文以记事,故事外无文;若词涉不经,言等子虚。”(《记事》)在谈到文的起源时说:“上古未有文字,先有语言”、“言出于口,声音以成,是为有韵之文”,所以“古文之文, 以音为主”(《和声》),韵文是最早的文。作者基于这样的观点,认为“骈文之一体, 实为文类之正宗”。接着列举《三都》、文饶《会昌》、刘琨《劝进》、 中郎《太邱》等等文章为赋体、制敕、书表、碑志、序文、游记、论体、颂铭箴赞、檄文、 祭文等等各类文体之正宗(《耀采》)。作者认为文体是随时代而变迁的,文学创作应该重视文采。他崇尚六朝骈文,赞赏骚体,认为“《楚词》之书,其用尤广;上承风诗之体, 下开词赋之先”(《宗骚》)。他主张划清文学创作与学术著作、实用文字的界限。这些见解,对发展文学创作是有益的。

猜你喜欢的书

永嘉桔录

永嘉桔录

植物书,三卷,又作《桔录》。南宋韩彦直撰。彦直字子温,陕西延安人,韩世忠长子,绍兴十八年进士,官至龙图阁学士,提举万寿观。温州盛产柑桔,此书作于淳熙五年(1178),知温州任上。书前有自序,卷上、卷中记柑八种,桔十四种,橙之属近桔者五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作橙一种,桔十八种),共二十七种。卷下为种植方法,分种治、始栽、培植、去病、浇灌、采摘、收藏、制治、入药九项。在自序中概述桔之历史,说自屈原、司马迁、李衡、潘岳、王羲之、谢惠连、韦应物等皆言吴楚间出桔,而未谈及温州。温州晚出,而桔最多最出名。宋时苏州、台州、荆州、闽州、广州数十州皆出柑桔,皆不如温州柑桔好,而温州的乳柑又推为第一,以泥山乳柑最好。唐开元天宝间陈藏器补神农《本草》书,记柑类已有朱柑、乳柑、黄柑、石柑、沙柑。今永嘉所产,品数增多,而名称稍异于陈书。其记栽培、收藏、桔制品、入药等也较详细。这是我国最早的柑桔专书,现在仍有参考价值。

木马

木马

张资平著。发表于1922年《创造季刊》1卷2期。写日本工人家庭生活中的悲剧。贫困的女工瑞枝被人遗弃后与私生女美兰相依为命。美兰被孩子们骂作“杂种”,在孤独中渴念着一个大玩具木马,但因家贫无力购买,一天在去橱窗看木马时失踪了,使母亲悲痛欲绝。作品在朴实真切的叙述中蕴含着人间的辛酸,这里既有爱情的毁灭,也有社会对童心和母爱的虐杀,反映了作者对被侮辱、被损害的幼弱者的人道主义的同情。悱恻低回的抒情,细腻动人的刻画,朴实无华的文辞,以及幻觉、潜意识手法的运用,构成了作品特有的艺术风格。由于作者对生活认识不足,作品对资本主义社会本质的揭露显得很不充分。

别牧纯禅师语录

别牧纯禅师语录

一卷,清 纯说,福月等编,慧辂序,有行实。青原下第四十世,嗣迳庭宗。依驹本增入并印。

修忏要旨

修忏要旨

全一卷。宋代知礼(960~1028)撰。本书旨在依摩诃止观及法华三昧仪,以阐明法华三昧之要领。然其所述修忏要旨非仅限于法华忏法,更及于大乘经典,以其着重于忏摩用心之要领,故修忏法时所用之诵文则无记载。本书内容分为三章,首叙大乘经典之四种行法(常坐、常行、半行半坐、非行非坐),及修法华三昧之功德。次依止观及法华三昧仪之文,详述忏悔之意义。末以修忏悔系欲究竟圆顿止观作结尾。本书前有科文,末有附记香华运想偈。书中文虽简短,然止观实修之大要皆已涵盖,故于宋代广为流行。

波斯教残经

波斯教残经

波斯教残经由敦煌莫高窟发现,是藏经洞藏本,今归国家图书馆(京师图书馆),编入佚籍丛残十五。残写经一卷,前半已缺,佚后半完好。然无后题,吾友临川李君证刚翊灼,以其中专阐明明暗之旨,证以景教三威蒙度赞有合处。遂定为景教经典,然考大祆摩尼与景教颇类似,未易分别。且皆由波斯流入中土,故姑颜之曰波斯教经。以俟当世之宗教学者,考证焉。宣统三年三月上虞罗振玉记。

德光太子经

德光太子经

亦称《赖吒和罗所问德光太子经》、《赖吒和罗所问光德太子经》、《光德太子经》、《赖吒和罗经》等。佛教经典。西晋竺法护译。一卷。经中叙述赖吒和罗向佛叩问菩萨行法,佛从正反两个方面宣说诸种四事法,并宣说德光太子本生故事。说菩萨七种四法,五种四非法,次说往古吉义佛时,德光太子远离放逸,见佛供养,护佛法藏事。本经为历代大藏经所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