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指导举隅

作者:朱自清
精读指导举隅

中学国文教师教学参考书。叶圣陶、朱自清合著,商务印书馆1942年3月出版。内容全为精读指导,共选了六篇课文作例子。其中有记叙文一篇——欧阳修的《泷冈阡表》;短篇小说一篇——鲁迅的《药》;说明文一篇——胡适的《读新诗》;议论文——柳宗元的《封建论》等二篇和抒情文一篇。在每篇精读文章之后都写了详尽细致的“指导大概”,注重说明例文的体制、主旨、作者意念发展的线索、取材的范围、手法、笔调及构成本文特殊笔调的因素、说明各段大意、各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指出在文章理法上有关的章节和句、说明其呼应承转、指出须加体味的字句、玩味其言外之意、注释较难的字词句、论及文章作者的思想和创作背景等,此外对例文中的错误也有指摘及订正,有时与其它文章作比较,以助说明。写法上尽可能同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提问与讨论相适应,论述精要并富有启发性,不仅对中学教师怎样指导学生精读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而且对学生也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在《前言》中著者提出,指导学生前,先得令学生预习,通读全文,认识生字生语,解答教师所提示的问题。然后又分项说明学生应做的吟诵、参读相关文章和应付教师的考问等练习。该书深入浅出,不作空泛议论,提出了很有价值的设想,有些内

猜你喜欢的书

焦氏易诂

焦氏易诂

尚秉和撰。十一卷,附录一卷。民国二十三年(1934)刊本。作者尝以十余年之力著《焦氏易林注》十六卷,又辑其平日随注于《易林》简册上下四旁以参证诂训《易》义者,裒为是编。书名盖取以焦氏《易林》解诂《周易》之意。其书汇录札记,无有先后次序,书首《凡例》云:“阅者以随笔视之可也。”卷一至十一,收其说三百二十三则,《补遗》二十五则,凡三百四十八则;末附录《左传国语易象解》一卷。全书大旨,谓焦氏《易林》所载逸象,有对象、覆象、大象、半象等,多至一百数十例,为东汉《易》家所不知,故东汉《易》说多误;用此逸象参解《易》辞,则旧所不解者均可豁然开通。其所释《左传》、《国语》中之《易》象,亦据《易林》逸象为说。王树柟《焦氏易诂序》称:此书“使前汉之《易》说晦而复明,不但为焦氏之功臣,而抑亦西汉先师之厚幸也。”然读此书者,又当与作者所撰《焦氏易林注》相对照研讨,则可窥其学说之全貌。

王月英元夜留鞋记

王月英元夜留鞋记

元杂剧剧本。简名《留鞋记》。撰人姓名不详。元人曾瑞卿有《才子佳人误元宵》杂剧,今不存。 一说即此剧。日本。剧写秀才郭华与胭脂店的王月英相爱,月英暗使丫环给郭华送去一首诗,约他元宵夜在相国寺里相会。是日,郭华因吃醉酒在相国寺中熟睡。月英来赴约,推他不醒,便用手帕包着一只绣鞋放在郭的怀中而去。郭华醒后,追悔莫及,吞手帕自杀。郭家琴童来寻主人,见状便扭寺中和尚见官。包拯勘问此案,令人持绣鞋上街寻觅鞋主,恰为王月英之母所见,说出鞋是女儿的。包拯捉来王月英,讯出实情,遂令王月英到相国寺去找包秀鞋的手帕。 王月英至相国寺,见郭华口边有手帕的一角,便扯出手帕,郭华复生,真相大白。包拯为两人主持成婚。剧本故事源出《幽明录》,也见于《太平广记》卷274,题名《买粉儿》。另,元代南戏有《王月英月下留鞋记》,明传奇有《胭脂记》,近代一些地方戏中也有《郭华买胭脂》,内容均出于一源。现存主要版本有:脉望馆校《古今杂剧》本,息机子刊本。《元曲选》本。

八识规矩颂贯珠解

八识规矩颂贯珠解

八识规矩颂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撰,八识规矩颂贯珠解,范古农述。此颂唐玄奘法师所作。将心王八识。类分为四。各作三颂。均前二颂论凡界。后一颂论圣界。注解用贯珠法。将颂句分析嵌入。

中论文句释

中论文句释

中论文句释,原名「中观根本慧论文句释宝鬘论」,僧成释。僧成(1391-1474),是西藏佛教格鲁派宗喀巴的大弟子之一,是哒囧瀬喇嘛的第一世。

现报当受经

现报当受经

佛教经典。著译者不详。一卷。本经的主旨是讲罪业报应。谓一妇人因嫉妒,杀害妾生之子,后世得种种恶报。又因曾解衣带布施辟支佛,故后值佛拯救。此经最早见录于《大周刊定众经目录》,被判为伪经,故历代大藏经未收。敦煌遗书中有收藏,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是否疑伪经尚需研究。

见正经

见正经

东晋西域沙门竺昙无兰译。见正比丘疑无后世,佛借大树作喻说法,乃至为说种种譬喻,除其断,常,二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