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玄学
作者:罗家伦
《科学与玄学》是由罗家伦所著,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发生了一场以张君劢、梁启超为代表的玄学派和以丁文江、胡适、吴稚晖为代表的科学派之间的科玄论战。该书以此为背景,著者的意思,以为不问中国有那次论战与否,以下三个基本问题: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玄学?科学和玄学的关系怎样?是有志治一种科学,或有志治一点哲学的人,不能不知道的。所以独立的想综合西洋思想界研究的所得,经过自己一番的反省,用剥蕉抽茧式的讨论法,去说明科学与玄学本身的性质,其所研究的问题,所用的方法,所具的特长,所受的限制等方面想使大家把最近代科学与玄学的地位和关系认个清楚。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仍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猜你喜欢的书
未轩文集
十二卷。《补遗》 二卷。《附录》一卷。明黄仲昭撰。黄仲昭名潜,以字行,号退岩居士,莆田 (今属福建) 人。成化二年 (1466)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因直谏被杖谪官,弘治初(1488年)起江西提学佥事,旋乞归,以讲学为事,世称未轩先生。有《八闽通志》(已著录)、《未轩文集》、《延平府志》、《邵武府志》等,此集为其门人刘节所编,刻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由黄迈琮在嘉靖黄希白刻本基础上,加以增修,另加补遗二卷,重新刊刻行世,凡正文十二卷,补遗二卷,附录一卷。陈田在《明诗纪事》中说《未轩集》十四卷,即是将补遗二卷也计算在内。黄仲昭并不看重诗词创作,他与章懋、庄咏共同遭贬,有“翰林三君子”之称。后章懋、庄咏皆聚徒讲学,而他则刻意于地方史志的撰写,因此虽在诗文创作方面,不及章懋、庄咏著名,但仍别具一格。林瀚在黄仲昭墓志中称其“作为文章,浑厚典重,无艰深聱硗之语。”藏书家徐时栋在《未轩集》题记中也说:“未轩诗质实无华,明之中叶流尚如此,然亦时有佳句。而其题丰园十诗,竟无一二语可以入摘句图也。”由此可见,他的诗文的文学价值并不很高。另外,还有《未轩公文集》不分卷的清抄本行世。
苏门集
明代诗文别集,高叔嗣(字子业,号苏门山人)著。初刻于嘉靖十六年(1537)。以后又多次翻刻,有嘉靖三十七年王纬刻本,嘉靖四十二年张正俭刻本,万历四十一年(1613)马之骏刻本。这些刻本,均为8卷。其中诗4卷,卷1为《考功稿》,卷2为《读书园稿》,卷3为《晋阳稿》,卷4为《入楚稿》及《轶稿》;文4卷,皆为杂著。四库著录的也是8卷本。《四库全书总目》评其诗文说:“其诗初受知于李梦阳,然摆脱窠臼,自抒性情,乃迥与梦阳异调。王世贞《艺苑卮言》曰:‘高子业诗如空山鼓琴,沉思忽往,木叶脱尽,石气自清。又如卫洗马言愁,憔悴婉笃,令人心折。’王世懋《艺圃撷余》亦曰:‘诗有必不能废者,虽众体未备,而独擅一家之长,如孟浩然,洮洮易尽,止以五言隽永,千载并称王孟。我明其徐昌谷、高子业乎。二君诗有不同,而皆巧于用短。徐以高韵胜,有蝉蜕轩举之风,高以深情胜,有深闺愁妇之态。更千百年,李何有时兴废,二君必无绝响。’世贞、世懋谈诗颇有异同,而品题叔嗣,则两相符契,盖论至当则无以易也。至其杂文4卷,特附缀以行,陈束原序言其诗优于文,抑亦确论矣。”高叔嗣的诗作在前七子影响甚大的情况下,确能独具一格。
太上老君混元三部符
太上老君混元三部符是道家符录类典籍,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出于唐宋间。《通志·艺文略》著录“三部符篆四卷”,疑即此书。今《道藏》本三卷,收入洞神部神符类。书中所载神符,大多出於宋以前。本书集各种神符七百四十余道,中有厌怪、避鬼、安魂、护身、安宅、避瘟、避土气、止虚耗、种田、利蚕诸符。其行符之法,大体是书符着怪处,或安门户床物,或佩带吞服。
胤祯外传
胤祯,康熙第四子。少年无赖,好饮酒击剑,不见悦于康熙。出亡在外,所交多剑客力士。结兄弟十三人,其长者为某僧,技尤高妙,骁勇绝伦。能练剑为丸,藏脑海中,用则自口吐出,矢矫如长虹,杀人于百里之外,号称万人敌。次者能练剑如芥,藏于指甲缝,用时掷于空中,当者披靡。胤祯亦习其术。康熙晚年病笃,胤桢偕剑客数人返京。
中观论疏
凡十卷(或作二十卷)。又作中论疏。唐代嘉祥大师吉藏着。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二册。本书系解释青目(梵Pin%gala ,三世纪顷)注释之中论(鸠摩罗什译),并继承僧朗、僧诠、法朗等三论宗之传统,发抒一己独特之见解而着成者。成书于隋大业四年(608)。书中首先说明僧睿(378~444?)之中论序,其次逐一详释二十七品。依作者观点而言,中道乃佛菩萨实践之道,其内容有世谛中道、真谛中道、非真非俗中道。此种三谛中道之说与历来之真俗二谛说可谓大异其趣,即谓世谛并非众生分别之境界,而系佛菩萨为济度众生之方便慧境;而真谛则为真实慧之境地,故说依二谛产生真实、方便二慧。此二慧有如佛菩萨之父母。本书引用多数经论,并言及当时之诸学说,例如根据涅槃经之思想以解释空之思想,此乃其他中论释书中所未见之特色。其注释书较著名者有日本三论宗大学者安澄(763~814)之中观论疏记一书。
波斯匿王太后崩尘土坌身经
西晋沙门释法炬译,说四恐畏。如四山合逼,无能避者。亦名除忧患经。亦出四意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