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财政之改进
作者:陈友松
本书为陈友松先生的英文博士论文,根据当时中国教育的现实,注重比较教育和教育经济的研究,1935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受到学术界的高度赞赏,被时任北京大学校长马寅初誉为“在教育学与经济学之边缘领域的开拓性研究工作。”此书为我国教育财政学的第一部专书,开拓了新领域。陈友松留学美国时,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比较教育和教育行政。他撰写的这本博士论文,对中国20世纪20、30年代的教育经费筹措、分配和使用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此书的完成有赖于大量的、翔实的第一手统计资料。在广泛征集材料过程中,他曾向哥大校友宋子文(时任财政部长)提出要求,希望宋提供历年财政报告。宋慨允,装了一大木箱统计报表空运到美国供他使用。陈先生用三年时间发奋工作,得以优异成绩完成论文。为此他的导师杜威(教育家、哲学家)赞他为“东亚一流学者”。
章节列表
升序↑陈友松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大明律集解附例
明代人高举撰写。共30卷。汇编《大明律》、《问刑条例》等诸例,并对《大明律》进行了注释。清光绪三十四年法律馆刻本
女科百问
二卷。宋 ·齐仲甫撰。刊于1220年。本书以问答体裁,对妇产科的主要疾病治疗作了扼要的记述。语言洗练、说理清晰,有较强针对性。上卷50问,包括妇科的天癸,经候及血分、经、带诸病证治;下卷50问,主要是妊娠胎产诸病的证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虚斋乐府
二卷。词别集。宋赵以夫著。以夫号虚斋,因以名集。陶湘《涉园续刻宋金元明本词》有黄丕烈士礼居旧藏《虚斋乐府》上下两卷,词六十七首。前有淳祐九年(1249)赵以夫自序。序谓:“唐以诗鸣者千馀家,词自《花间集》外不多见,而慢词尤不多。我朝太平盛时,柳耆卿、周美成羡为新谱,诸家又增益之,腔调备矣。后之倚其声者,语工则音未必谐,音谐则语未必工,斯其难也。余平时不敢强辑,友朋间相勉属和,随辄弃去。奚子偶于故书中得断稿,又于黄玉泉处传录数十阕,共为一编。余笑曰:文章小技耳,况长短句哉,今老矣,不能为也。”此本末有“临安府棚北睦亲坊陈解元书籍铺刊行”一行,并有顾广圻跋及黄丕烈二跋。陶湘叙录谓:“南宋行都书籍铺,如二陈、尹氏之属,刻唐宋诗及小种说部为多。一时文士虽孙花翁辈改业为词,而未闻雕版。伯宛所刻石屏、梅屋二家外,独此种耳。”另有紫芝漫钞《宋元名家词》本,侯文灿《名家词集十种》本,江标《宋元名家词》本。丁氏善本书室藏鲍以文点勘明钞本。《全宋词》据陶氏涉园景宋本入录。
钦定滁阳王庙碑岁祀册
钦定滁阳王庙碑岁祀册,一卷,不着辑者名氏。明初,追封郭子兴为滁阳王,建庙滁洲,命有司岁时奉祀。本卷前列洪武十五年敕谕一通,其载祀典规条及寺庙人户。后为太常寺丞张羽所撰滁阳王庙碑文。张羽,字来仪,后以字行。洪武中曾任太常寺丞。羽文章精洁有法,长于诗,与高启、杨基、徐贲齐名,称「吴中四杰」。明史卷一七三有传。
中国哲学史校注
谢无量《中国哲学史》,是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开山奠基之作。不同于时下“选出而叙述之”、“以西解中”的主流范式,谢著既立足于中国思想学术史固有脉络,又融贯西学原理,深具“中国效度”与“哲学效度”。此“谢无量范式”(Xie Wuliang"s Paradigm)所开辟的“以中化 西”之中国传统思想现代化道路,为我们当下思考中国哲学如何返本开新,具有重要学术参考价值。《中国哲学史校注》旨在为学界谢著研究提供精校精勘之善本,主要工作,是对谢著全文之校勘、注解。 1.校勘:以谢著1916年初版为底本,以1927年八版、1967年台一版、1976年台四版、《谢无量文集》第二卷等四种谢著版本为对校本。 2. 注解分两类:其一,对谢著所有引文,皆注明出处。引文所据文献,以《文渊阁四库全书》、《十三经注疏》、《十三经清人注疏》、《二十四史》、《诸子集成》、《新编诸子集成》、《新编诸子集成续编》、《理学丛书》等传统基本原典为主。其二,凡订正谢著之讹脱倒衍、考辨异文、存疑、考证者,皆出注说明。
大明三藏法数
凡五十卷。明代一如奉敕编纂。略称大明法数、三藏法数。本书系辑自大藏经典中诸法数之名词,依增数法类编撰而成。名目起自‘一心’,终于‘八万四千法门’计收一五五五条,每条并附有略解,凡出于某经某论或某某撰述者,皆详注于各条之下;若遇各家或各宗派说法不同,则征引诸家之异说,内容极为详备。民初黄理斋据该书另编通检一册,将一五五五条中所引之各类名词,一一析出,令初学者方便检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