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田画跋
作者:恽寿平
又名《瓯香馆画跋》。中国画著录书,一卷,或作三卷。清代恽寿平著,寿平初名格,以字行,自号东园草衣,又号白云外史,晚号南田老人,武进(今属江苏)人。各种刊本互有出入,此据翠琅玕馆本,为叶钟敬辑录集本为之分类并稍作增补而成。分画跋及题画诗两类,画跋分画筏、画鉴、画品三种,题画诗名画余又析为上、下,画后题记为即兴之作,不以年次而以类分。全篇多题自作,间题名迹及王翚之作,其题跋虽片言只语,却富有美学哲理,奇妙无比。如谓“笔墨本无情,不可使运笔者无情;作画在摄情,不可使鉴画者不生情”。又如“迂翁(倪瓒)之妙会在不似处,其不似正是潜移造化而天游,此神骏灭没处也。近人只在求似,愈似所以愈离,可与言此者鲜矣。”此书版本有三:一为《瓯香馆集》本,二卷,补遗一卷;一为《翠琅玕馆丛书》本、乃为叶钟敬辑,自谓“于收藏家及估铺,有先生画,必诣求观咏,跋必手录以归。友人知其好,不远数千里,亦钞录邮寄,久之遂成。”其实增外不多。一为光绪四年(1878)葛元煦《啸园》刊本,不分卷,总二百零三则。另外有《丛书集成》本(据《借月山房汇钞》本排印)及《画学心印》本。
恽寿平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科学与假设
法国马赫主义者彭加勒的著作。1902年出版。全书除导言外,共分四部分14章。第一部分论“数与量”,包括第一章数学推理的性质,第2章数学量与实验;第二部分论“空间”,包括第3章非欧几里得几何学,第4章空间与几何,第5章经验与几何;第三部分论“力”,包括第6章经典力学,第7章相对运动与绝对运动,第8章能与热力学;第四部分论“自然界”,包括第9章物理学中的假设,第10章近代物理学之理论,第11章概率计算,第12章光学与电学,第13章电动力学,第14章物质的究竟。 在这部著作中,彭加勒从算术和几何学,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等科学,来论证公约、假设以及感觉关系是衡量科学客观性的标准。在导言中说,假设在科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在数学及其相关的科学中,所谓假设就是指公约和定义。 彭加勒说,数和量并非存在于自然界中,它们是我们首创的;几何学的基本原理不是来自经验,而是一种公约;力学虽然比较直接依赖于经验,但还含有几何公设的公约性;物理学虽然同以上各门科学不同,但同样是假设在起作用。在这里彭加勒谈到概率计算,说明“在许多情况中,物理学家的地位有如赌博者,只盼望幸运”,就是说,“一切预见的事实只是大概的。一种预见无论如何稳固,我们决不能绝对确信它不致被实验所推翻”。而概率计算之有意义,在于它承认以一种假设或是常常略含任意性的公约为起点。
鼎录
一卷。南北朝时期陈朝虞荔撰。虞荔,字山披,谥曰德,会稽余姚(今浙江余姚县)人,生卒年不详。梁朝时曾为中书舍人。陈文帝时召为太子中庶子,领大著作。因其母死于侯景之乱,由是终身布衣蔬食,不听音乐,受到文帝器重。《鼎录》为记载陈代以前历朝帝王、大臣所铸各种鼎类之书。记载从黄帝至陈宣帝所制之鼎,凡四十九事。简略记载制鼎之帝王,制鼎之时间,鼎之形状,所用材料,鼎之名称,鼎上所铸文字及字体,有的还记载了鼎所藏之处。记载臣下所制之鼎,从姜太公至东晋王羲之,凡二十九事。只记载大臣的姓名、官职,鼎名,少数记载了制鼎原因,也不过只言片语。该书旧题虞荔为梁人,考《陈书》列传知其为陈人。其书序文所记夏鼎,应在黄帝条之后,疑为不识者移之书前而作序,可见此书流传既久,屡经窜乱,真伪已不可辨。又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别出吴协《鼎录》一条,经考证,疑吴协可能因与虞荔字形相近而误。现存 《汉魏丛书》本、《秘笈》本、《群芳清玩》本、《龙威秘书》本、顾氏《四十家小说》本、《四库全书》本。
经史正音切韵指南
简称《切韵指南》。等韵学著作。一卷。元刘鉴撰。成书于元至元二年(1336年)。刘鉴,字士明,自署关中人。生卒年不详。此书自序说“仆于暇日,因其旧制,以成十六通摄。作检韵之法,析繁补隙,详分门类,并私述玄关六段,总括诸门,尽其蕴奥,名之曰《经史正音切韵指南》,与韩氏《五音集韵》互为体用。诸韵字音,皆由此韵出也。”可见此书是参照《五音集韵》的声韵系统而作。《切韵指南》分十六摄,以摄统韵注明内外转
钱塘先贤传赞
一卷。南宋袁韶撰。袁韶字彦淳 (一作纯),庆元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淳熙十三年(1186)进士,官至同知枢密院。生年不详,端平初卒,年77。袁韶知临安府时,宝庆二年(1226),在钱塘(今浙江杭州)建许由以下39人祠,并各为之作传、赞,本书即其所作传赞文。其所记虽仅及一乡之耆旧,且郎简、谢绛等十余人均见于正史,然因系宋人所撰,又在元人修史之前,故书中许多事实可正《东都事略》诸书之误,亦可与《宋史》互证。有《四库全书》本、《知不足斋丛书》(第十六集)本;《武林掌故丛编》(第一集) 又有《钱塘先贤传赞》一卷、《附录》一卷本。
周礼句解
十二卷。宋朱申撰。朱申生卒、事迹无详考。《江西通志》记载有朱申,字继宣,宋太学生。又有李心传《道命录》,有淳祐十一年(1251)新安朱申序,其结衔为朝散大夫,知江州、军州,兼管内勤农营田事,似为二人。朱申《周礼句解》逐句诠释经文,大致根据郑玄《注》、贾公彦《疏》,约括其义,显易其解。其中所见有与《注》、《疏》不同的,如解“太宰之职”;也有力主《注》、《疏》而曲为引证的,如解“大司徒诸公之地”;至于《注》、《疏》之疑不能定的,皆缺而不载。不足在于,《序官》是《周礼》纲领,朱申以其赘而删之,略显简陋,与《周礼句解》体例相违背。朱申《周礼句解》循文衍义,不失严谨,体例完备,全文诠释、较少渗入个人主张,态度平和,言辞简洁,是诠释《周礼》较好的一部书。《周礼句解》版本有:明初刊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正统刊本;永乐刊本;清康熙十九年(1680)纳兰性德刻《通志堂经解》本;乾隆五十年(1785)通志堂刊修补本;道光九年(1829)陈金鉴刊本。
归元镜
又名《传灯录》。全名《异方便净土传灯归元镜三祖实录》。传奇剧本。明代僧人智达著。此剧《规约》说:“本愿专在劝人念佛,戒杀茹斋,求生西方。以三祖作标榜,分分皆实义,皆真经真咒,真祖实事,故曰‘实录’。……不曰‘出’而曰‘分’者,以此中皆真谛,非与世俗戏等。”严而和为此剧所作《序》说:作者“欲使人人咸归净域,无计可为筏渡,因思莲社中主张净土者,唯庐山、永明、云栖三大老,其行愿精确,而事实尤照著人之耳目,爰是搜三祖本传塔铭,一生实迹,敷为四十分,借诸伶人当场搬演。”孙锵《弥勒记跋》认为“其趋旨务引人信佛,离娑婆而登极乐国也”。清焦循《剧说》说:“《归元镜》写沈莲池为僧事,所以发㧑禅氏之谈。于传奇中别一谿径。”近人吴梅《中国戏曲概论》称其“文颇工雅,结构与《昙花》同”。日本青木正儿《中国近世戏曲史》称其“以劝信佛法之目的而作者,于古来戏曲之中,放一异彩焉”。此剧为宣扬“净土宗”的人物和教义的剧作,作为文学作品来看,不仅没有进步的思想意义,艺术上也是粗劣的。但作为一名佛教徒而涉足戏曲领域,则足以说明当时戏曲这种文学样式是如何深入人心。